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专家专栏区 >> 郭声健音乐艺术文选 >> 文章正文
音乐教育是一项社会奠基工程——廖乃雄畅谈音乐教育及其功能            【字体:
音乐教育是一项社会奠基工程——廖乃雄畅谈音乐教育及其功能
作者:郭声健    文章来源: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5

 

 

人物访谈

音乐教育是一项社会奠基工程

                               ——廖乃雄畅谈音乐教育及其功能

郭声健

 

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的廖乃雄先生是对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音乐教育家。自1980年结识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改革家卡尔·奥尔夫之后,受其影响廖先生开始从事音乐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1981年廖先生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引进我国,在上海、南京等地多次办班推广奥尔夫教学法。1988年廖先生又开始了对柯达依音乐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自80年代至今,廖先生先后数次考察了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美国、希腊、匈牙利等国的音乐教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国外音乐教育资料。虽然廖先生已于1989年移居加拿大,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多次回国讲学考察,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资料和获得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廖先生这次回国,应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邀请,于1999年10月22日在教育部二楼会议室对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和音乐教师做了一场题为《音乐的功能与音乐教育》的精彩演讲。廖先生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他以严密的理论与风趣的实例,令人信服地全面阐述了音乐与音乐教育功能这一众说纷纭的话题。

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功能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搞清楚,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就很难得到科学的定位与确立,重视音乐教育就只可能停留在口头上。迄今为止,对于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功能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式的答案倒也时常见诸于报刊,但真正全面、系统、科学、具有说服力的论述还不多见。廖先生则通过自己多年的潜心学习与研究,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科学阐释。

廖先生认为,科学认识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而要想真正全面了解音乐的功能,就必须从物理、生理、心理等三个层面来对音乐进行剖析、探讨。众所周知,音乐作为一种声响,它首先是一种物理现象,鉴于声学、音响学等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对此有过专门研究并得出了科学结论,廖先生在讲座中把重点放在了阐述音乐对人的生理、心理所产生的作用上。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一听到音乐,生理上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必然对音乐产生反应。但由于音乐对人的生理所起的往往是一种无意识、下意识的作用,因而这种作用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皮肤触觉、肌肉张弛、脑能量等与音乐的速度、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自19世纪下半叶起就开始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测试,并得出了许多科学的结论。如摇滚音乐对人体有害,因为它与人的生命节奏不协调,容易导致紧张、疲劳;学生由听摇滚音乐改为听古典音乐,学习精力能更加集中,学习成绩也明显上升;听摇篮曲的早产婴儿(每天听6次)较那些没听摇篮曲的早产婴儿,能提早一个星期离开医院;长跑时听音乐,能使跑步者脑内产生一种麻醉剂,有效消除疲劳;听音乐还能减轻头痛,还能使手术更加成功,因此,音乐治疗在国外被广泛采用。

此外,许多研究还表明,音乐不仅对人的生理产生影响,而且对动物乃至植物都产生影响。比如,老鼠在听古典音乐时表现很安静,当听到摇滚音乐时则显得很不安,说明老鼠也喜欢古典音乐,而对摇滚音乐比较反感;在南瓜地里播放古典音乐,南瓜藤往扬声器方向长,并缠绕着扬声器,而播放摇滚音乐,南瓜藤则往墙上爬,试图远离扬声器,并且需要更多的水分,说明无生命的南瓜也喜欢古典音乐而不喜欢摇滚音乐。

由此可见,音乐对人、动物、甚至植物所起的生理作用是很明显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结论,廖先生强调说,我们加强音乐教育,必须让学生聆听更多的音乐,但是,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音乐。不同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效果与功能,同样的音乐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与功能。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既要考虑音乐的特点,又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音乐不仅对人的生理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人的心理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相比之下,音乐对人的心理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关于音乐对人的心理方面的作用,廖先生认为:如果说音乐对人的物理、生理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话,那么,音乐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则是密而可分的,音乐在人的心理方面所具有的功能是建立在其物理、生理功能基础之上的。

廖先生进一步阐述到,音乐在人的心理方面所表现出的“双向的、全面的”功能,是音乐与音乐教育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对于音乐与音乐教育功能的这种双向性与全面性,他归纳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可以说是廖先生在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心理作用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双向促进,平衡发展。

廖先生强调指出,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正是这一点才使得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发展。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这种双向作用又具体表现为如下八个方面。

    1.振奋与松弛。人的生命本身、人处理现实中的一切事务都必须有张有弛,音乐靠其高低、快慢、缓急、大小等因素的不断变化,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的张弛有序,该振奋时能振奋,该松弛时可松弛。

2.放与收。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历史,封建社会的教育太“收”,令人压抑,而现代西方教育又太“放”,导致纵容,这种极端的教育行为都不利于培养心理健全的人。音乐教育的介入,既能使太压抑的教育适度放开,也能使太纵容的教育适度收紧。

3.专心与散心。当人们的注意力分散时,聆听音乐能有效地使之集中注意力;而当人们需要从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状态下得到放松时,音乐又能使人分散注意力,使精神得以及时放松。

4.运动身心。聆听音乐,会使人禁不住手舞足蹈,而且还能深深地触动人的心灵,使身心得到平衡发展。因此,特别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必须结合动作教学。国外有的地方甚至将音乐课叫做“音乐与动作课”。

5.情感与理智。音乐是情感无限强有力的杠杆,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同时,音乐又能开发智力,作用于人的理智。因此,音乐教育能使人的情感与理智得到协调发展。

6.悦人与育人。音乐能使人愉悦、快乐,但音乐的功能并不仅仅停留于这一层面,音乐还能育人,能够陶情冶性。因此,我们既要强调“寓教于乐”,也不能忽视“寓乐于教”。

7.认识与想象。音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音乐教育的价值更多地是体现在培养人的想象力方面。音乐教育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想象力来进行。

8.反映现实与超越现实。音乐能反映现实,使人深入现实,但音乐更能让人超脱现实,展现理想,启迪未来。

二、超脱自我,融入大我。

在讲座中,廖先生特别强调了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他甚至说,合唱教学乃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是音乐教育改革的着眼点。

廖先生认为,要想衡量一个国家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首先要到最普通的中小学去听学生的合唱。因为,一方面,让个人唱好歌容易,让所有的人都唱好歌则很难,学生合唱水平的高低与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另一方面,重点学校拥有一个高水平的学生合唱团容易,普通学校拥有高水平的学生合唱团则很难,如果普通学校的合唱水平高,那就表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整体的合唱水平高,从而也表明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音乐教育水平高。像德国、匈牙利等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学生合唱水平就相当高。匈牙利有4%的学校甚至每天都上一节音乐课,其主要内容便是合唱。德国有占总人口1%的人参加业余音乐学校的合唱活动,往往是家长在送孩子学音乐的同时,自己也参加家长合唱团。此外,目前国外老年人音乐教育也已经兴起,其活动形式也主要是合唱与合奏。

为什么合唱在音乐教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廖先生解释到:音乐首先是一门集体艺术,集体唱奏、表演,能感人至深,影响力大。通过合唱,能最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能融洽人际关系,能使人超越小我,融入大我,使人进入一个新的天地,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非凡的作用,廖先生认为,合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对社会的一种奠基。

三、面向现实,面向社会。

    廖先生认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情,也不仅仅在学校内部发挥作用,它和整个社会密切相关。因为,当今社会,音乐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涌现出了背景音乐、家庭音乐、社交音乐、节庆音乐、广告音乐、政治音乐、宗教音乐、治疗音乐等形形色色的音乐种类。这些音乐,如果我们利用得当,就能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反之,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向现实、面向社会,不能只是在学校范围内甚至教室里打圈圈。廖先生在讲座中对上述各类音乐都一一做了介绍,并给大家举了一些既有趣又有说服力的实例。如在超市中播放速度稍慢的音乐,可减慢顾客的步行速度,从而增加消费量。

……

    时间过得太快,廖先生的精彩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不得不结束了。不过,廖先生最后告诉我们,2000年的四月,他将邀请匈牙利的一位优秀音乐教师来北京示范讲学。

北京的春天是很美的,我国音乐教育的未来也是很美的,我们期待着廖先生再次回来!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

  • 下一篇文章: 艺术教育,让理工科大学生走出尴尬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