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民主          【字体: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民主
作者:宦慧华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原创作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民主 音乐教学

摘要和谐社会下的教学民主是学生本位的具体体现,是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的体现,是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点滴,对音乐课堂的、民主教学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音乐的审美体验、审美创造及审美表现。而教学的民主则是我们学生本位的体现之一。和谐社会下的教学民主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教学目的,是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的体现,是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通常是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环节,学生便亦步亦趋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但教学效果并非与我们的教学预计相符,有些学生努力追赶,仍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例如,在一堂一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深有体会的是一些学生很无奈地跟着伴奏歌唱,却是囫囵吞枣、唱不分明。由于他们赶不上老师的进度,便干脆在座位上自娱自乐,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我们不能否认,老师颇费心思地带给学生欢乐、轻松的学习空间,其意图是好的,而精心的设计却导致适得其反的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发生在学生的学之前,学生不享有对课堂进程的设计、调控和反思的建议权和采纳权,这就决定了教学进程上的不平等,就需要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是一种思想,要将这种思想转换成教学行为,就必须探索并掌握相应的策略。笔者在音乐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音乐课堂中体现开放。

我们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喜欢积极举手发言,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这一现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水平,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开放民主的学习观念。通常我们对于音乐课堂效率的评价只重视前者的因素,学生开放民主的学习观念则较少提及。 

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民主的学习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形成的,也并非抽象的理论。它需要老师赋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交流时间和课堂发挥空间。作为学生的音乐引导者,在音乐教学中,我常采用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童话和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听觉享受,自愿地去进行听唱的练习,并且较适度地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和表现音乐。这样,学生拥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表现的机会和一次成功的体验。另外, 我尝试利用音乐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帮助一些心理、性格封闭的学生树立民主开放的学习态度。比如,音乐教室是学生的另一个学习的场所,老师可以很好地资源利用,将音乐课堂情境化,学生的视觉体验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心灵体验,老师以公正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包括我们的弱势群体,那么相信不用多久,音乐课堂上的学生眼睛里都能够发出最闪耀的光芒。

对于开放式的教学,不由联想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从体育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够采纳的也很多。我们知道,常规教学下的体育课是在室外的,这样学生可以接触自然界的点滴。我认为,我们的音乐课堂也能够从这一方面出发,带领学生去室外上一堂特别的音乐课,在郊外围成一圈载歌载舞,老师拉着手风琴奏响音乐,那种情境是不许要创设而又是最真实自然的,也最能够触动学生学习的心弦。

二、        音乐欣赏中表情达意。

音乐欣赏在新课程标准中是“感受与鉴赏”这一领域的实践,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欣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音乐作品的肝感知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性欣赏的过程。在音乐欣赏的民主化教学中,我一般尝试以下作法:

1、           感受作品,真情流露。

苏教版的音乐欣赏作品都是与单元教学相挂钩的,那么我们在作品的听上之后,应当留给学生表露实话的机会,或许你会有惊喜的发现。例如,在听赏《雪花飞舞》这首乐曲时,在律动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体验雪花由慢到快再到慢的飞舞过程,而有一位学生竞能够将中间一个欢快的乐段描述为冬天在厚厚的雪地上踩雪的情形,其他的小朋友觉得有道理,也跟着附和起来。看着他诚恳的眼神,我知道他不是信口开河,没有严肃地纠正他,对着大家说:“小朋友们,你们把落在地上的雪花给踩疼啦,看,它们又从地上箭一般地飞起来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小童话,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律动起来。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发言踊跃的逐渐增多了,他们敢于去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而且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都能够较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2、鉴赏作品,达到意境

我们对于作品的情绪、演唱(奏)形式、体裁等常常反复强调,而低年级小学生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和记忆。我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将欣赏的旋律命名为“听听”这个音乐娃娃的情绪反映。我会这样问道:“今天我们的‘听听’是什么样的心情呀?”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就会反射出这样的讯息:我们的欣赏作品是“听听”带给我们的音乐礼物。抱着这样的心态去鉴赏,就能够脱离老师“输灌式”教学的模式,然后再进行作品探讨,采取正确的观点作为归纳。其次,我们在音乐作品欣赏的基础下,提倡学生自主地创造音响与音乐,进行自愿的律动及表演,将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

三、        音乐实践中鼓励创造

“创造”是音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体现之一,也是音乐教学永不过时的主奏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在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中,具体分为即兴创造与非即兴创造两类。而前者相对而言是学生潜能含量的表现,后者则是音乐模仿前提下的再创造。要使学生的创造民主化,我认为可以作以下尝试:

1、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创造

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因而我们的音乐课堂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放松和舒缓。而只有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形成不乏味的音乐创造。例如在教学《鸭子嘎嘎嘎》音乐游戏中,学生先是跟着老师一起模仿鸭妈妈、鸭哥哥和鸭妹妹的不同叫声,体验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再请一些学生对大家的叫声进行分辨,在台上扮演相应的角色,这让大家开怀大笑,最后让大家来创造鸭爸爸、鸭爷爷和鸭奶奶的叫声,把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来,学生字这个过程中积极性颇高,可想而知大家迷恋上了音乐的表现和创造。

2、在开放创造中开动大脑。
       
开放音乐教学过程,是民主的又一体现。我们可以采取游戏、表演等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音乐童谣双声部的练习中,由老师对童谣引入,学生开动大脑进行童谣汇编和创作,并发掘出一些比较耳熟能详的童谣,老师便虚心求教,以第二声部的身份,与大家一起说童谣,这样学生在无形之中体验了双声部的音响效果。老师以简明的言语形容双声部的含义和创作,再进行小组间的协作练习,我们会发现学生能自创出各种不同的双声部诵读童谣,两声部间的节奏间隔能够进行不断的变化。
     
当然,在学习开放的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调控课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一开放就扰乱了课堂秩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调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注重课堂教学的常规培养,在开放的同时做到活而不乱。

四、  音乐教学中采纳评价。

新课程的改革虽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但事实上离这种理想还很遥远。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最后的裁判者”,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还根深蒂固,学生的好坏对错基本上还是教师说了算。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7%以上的二年级学生反映,老师没有给过自己自我评价的机会。这说明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还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如果不能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学生就无法去掉对教师的教学依附,课堂教学的民主化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我认为,音乐教学中的评价机制是音乐教学实践的总结,应当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常进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采用学生自评对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十分有效,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自己音乐学习的情况总结和了解,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动机。我曾经碰到这么一个小学生,他爱说话,特别是爱说别人的闲话,爱评价别人,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不过他对别人的评价却都很在理,这让我灵机一动,便让他作为班级的小评委,让课堂上其他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跟他交流,再进行自评,两周下来,许多学生头头是道地评价自己的音乐表现和音乐成果,并且能够给予他人正确的评价时,他也按捺不住夸奖起自己来。于是,我的课堂上便出现了许多“我认为”“我觉得”的高见。

当然,我们在提倡教学自评的同时,不能忘记以鼓励和表扬为主,长期的批评将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适得其反。另外,音乐的评价机制还包括互评、他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等,我们也可以将它们逐步带入课堂,变成音乐课堂的亮点。

五、  音乐教学中培养默契。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之下,教学才能得以真正顺利和有效地开展。而要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必须拥有宽容的心态,把自己摆放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避免学生产生“你要我学,我偏不学”的逆反心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真正做到为自己而学。我在切身的教学中体会到以下几点:

1、       重全体学生,培养默契。

尊重学生自古以来都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它的突出体现在于我们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群体。我的原则是鼓励参与,提倡创造,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表现机会,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艺术,我们同样需要怀着审美的心态去审视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且自觉地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这样才能避免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任意支配、役使学生,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近全体学生,形成默契。

音乐是离不开学生合作的。这里的默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无障碍性;一是音乐教学全程中老师与学生的配合度。前者是要求音乐教师具有适应学生口吻的教学表达,而后者则是师生之间的长时间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对于老师指令性语言及动作的敏锐度的体现。例如我们开始一堂音乐课时,总是这样唱着跟大家打招呼:“同学们好吗?”“天气怎么样?”等等,而学生在长时间的与老师的磨合下 ,能够较快地作出反应及回答,就是师生课堂配合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较佳的音乐审美体验。

而前者则相对较难一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理解,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热情。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理解和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就可以他们的知心朋友,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叫高的素质和教学魅力。我在观摩市评优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个音乐教学的佼佼者总是与平易近人,贴近学生分不开的。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旧的观念,走近全体学生。

能歌善舞的摩梭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会说话的人就会唱歌。”这表明音乐之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因此,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和谐文化赋予课堂教学面向未来的使命。只有通过民主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到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新时代公民。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读本》王安国、吴斌主编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3、《艺术教育论》    郭声健著

                                                  

20061228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谈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 下一篇文章: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三听”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