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器乐教学音乐课堂 >> 文章正文
音乐课中的器乐与乐理教学            【字体:
音乐课中的器乐与乐理教学
作者:王庚寅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2

 

音乐课中的器乐与乐理教学

(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初探)

焦作市山阳区太行东路学校 王庚寅

  摘要:“识谱”是学好音乐课的基础,“视唱、视奏”是迈入音乐之门的引路人, 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序言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以艺术教育为手段 ,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彼此决非是孤立的,它们应该是缺一不可的,并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本文仅就中小学音乐课的识谱知识、视唱听音和器乐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识谱”是学好音乐课的基础

人们感知音乐是通过音乐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音乐语言由其自身特有的语言——旋律、节奏、曲式结构、和声等许多要素构成,并以多种方式结合成丰富多采的音乐作品,塑造音乐形象,揭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情感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不识乐谱的人也照样能唱歌,但不能按谱唱新歌,更不能用乐谱来记录(创造)音乐。如果音乐课只单纯地教学生唱歌,只教学生唱歌词而不唱“乐谱”,这就好比语文课的识字教学只教学生说话,而不涉及“文字”一样。记录语言用文字,记录音乐用乐谱。换言之,人们感知音乐是通过音乐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乐谱”这个中介,就无从谈人们对音乐的感知,更无法涉及人们对音乐所应具有的表现能力。所以说,“识谱”是学好音乐课的基础。

二、(96年)面对当时音乐课的现状及思考

仅就焦作地区而言,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的重点仍然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唱几首歌曲,而贯穿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教学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付诸实施,或虽然部分实施,效果也很不理想。笔者分析原因大概有四:①  教学器材(钢、风琴、录音机、与教材配套的音响磁带、教学挂图等)配置不到位;   小学班级人数严重超员,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③  音乐专职教师的配置不到位;  ④音乐教师自身素质较低。以上种种原因的根本所在是音乐专职教师与其自身素质需要提高的问题。

按照大纲要求,小学毕业应该达到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根据笔者对部分学校的调查,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5 %左右。就太行东路学校 而言,各年级教材中关于结合读谱知识所按排的视唱听音练习,几乎没让学生练习过。“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及其音高的相对概念以及“CDEFGAB”七个音名的绝对音高概念在学生头脑中丝毫不存在。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总任务的完成。小学音乐课中所包含的五个内容彼此是交织的、缺一不可的。只有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而中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教学应该是、也必须是需要首先(逐步)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识谱知识教学在实践中的探索

 我是从969月接的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音乐课,后来又接了初中一、二、三年级的音乐课。通过摸底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识谱知识的教学:

1、先从简谱入手:

 教学生认识“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了七个高低不同的音,它们唱做:“doremifasollasi(意义)。每堂课中都要使学生听一听、认一认、唱一唱,以便把数字概念在音乐中变为唱名和音高的概念。

 在巩固唱名和音高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告诉学生,这七个音就是乐谱上使用的音符。如果还需要更高或更低的音,就要在这些音符的上面或下面加小圆点。例如“i”就比“1”高八度。

2、及时地将课本中的五线谱视唱练习译成简谱来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简谱唱名的认识与体会。孤立的音阶是不能表达乐意的,正象我们所学的汉字一样,只有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字→词→语法)结合起来,它们才富有生命力。文字的结合构成了文章,唱名的高低长短的结合形成了旋律。文章能达意,旋律能表情。一切从发展学生能力这一中心出发进行,就不至于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陷入盲目、繁琐、不得要领的境地,从而防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3、采取多次重复,螺旋上升的方法。

 乐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概念和需要机械记忆的东西)如果只通过一次或两次教学,学生是不能牢固掌握的,必须通过多次重复,螺旋上升的办法,才能使学生在练习中真正记住和掌握。

4、由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

 小学生对感性的具体的东西总是比较易于接受的,教师要善于从感性的具体的现象和事物入手,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概括、逐步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有关乐理知识的定义和概念。

 在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返回头再让学生去认识简谱音阶( 1 2 3 4 5 6 7 i )以及它们在五线谱 1=C  高音谱表上的位置,(由感性到理性),同时让学生认识高音谱号、高音谱表等等。简谱、五线谱对照讲解,加深了学生对doremi等唱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音符的长短知识及简谱、五线谱对照表,学生就比较能够理解,这中间需要的过程要长一些(在此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主要还是以简谱为主,同时结合竖笛的吹奏来实现)。

四、对器乐进课堂的探索

1、竖笛教学的功能:

   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广泛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如:欣赏音乐、演奏演唱优美的歌曲、乐曲,在音乐声中跳舞唱游等)使受教育者得到直接而具体的观照、激发、净化感情,进而用感情对真假、美丑进行审美判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陶冶和锻炼。它主要是凭借(右脑的)形象思维,通过感情的共鸣、激荡,在愉悦中受到教育的。

在读谱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将器乐引入课堂,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受大脑指挥,左脑主逻辑思维,而左脑又靠右半身、右手、右手指牵动左脑神经,而右脑主形象思维,并靠左半身、左手、左手指牵动右脑神经,学生们在吹奏竖笛的过程中,由于十指的协调动作,使左右大脑皆处于兴奋状态,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看、认、想、奏)得到综合的技能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锻炼。学生们在演奏时,当大脑接受到视觉神经从乐谱上传给的“信息”后,必须马上作出判断,再发出“信号”,指挥手、指、腕等毫不犹豫地作出准确的反应,并要求协调动作,若稍一迟钝,则会错过“良机”,影响到作品的表现。正是音乐的这种“时间感”、“紧迫感”锻炼、发展了学生反应的敏捷性。

2、竖笛教学中的三个阶段:

在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级阶段:

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如持笛、摁孔、含笛嘴、呼吸等等)和简单的吹奏技巧(单吐、连音等)。将吹奏方法编成口诀: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口含一至二公分,

口要圆、气要缓,

检查手指要摁严,

一字一音用单吐,

上有弧线气要连,

高音(口形)变扁气要急

眼睛( 谱)走在时间前。

②、中级阶段:

 完善吹奏技巧,增加双吐、三吐、长音、变化音的练习。

③、高级阶段:

  进行课堂教学加课外小组活动的进一步训练。

 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它有着唱歌所难达到的效果。如:训练学生的音准 、节奏及乐感等,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及表现,它能起唱歌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建立起联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学生们进行集体合奏的同时,随着生理器官的协同活动(眼看、脑思、耳听、手动……)各个相应的神经中枢也在协同活动,各个神经中枢之间,很自然地就建立起了联系,相互沟通。久而久之,一个器官及其神经中枢的活动,就会牵动其它器官及神经中枢的活动——协同活动(互相反射)。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3、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剖析:

 ①、目前,焦作地区小学教材采用的是人教版,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版本.歌曲的曲谱基本上是以1=C1=F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②、目前焦作地区的初中教材采用的是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方教材,一、二、三册是简谱,四、五、六册是五线谱简谱对照谱。歌曲的曲谱基本上也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

 ③、中小学教材中有关竖笛的吹奏指法图是一致的,均是以筒音作sol5)来定音,即1=F 

 4、竖笛在教学实践中的教法改革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歌曲的定音记号是1=C(大调式),按照1=C唱名来视唱曲谱,对学唱歌曲很方便;但用同样的唱名来吹奏竖笛,便会出现 与学生音域不符的矛盾(实际音响效果是1=F)。这在无形之中就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为“学”与“用”不能很好地结合。如何来解决 这个矛盾呢?面对着唱歌与伴奏的脱节,我采用了竖笛谱(暂用名)来解决这一矛盾:

  、前提:竖笛指法不变,仍然是以筒音作sol5=C)来吹奏。增加一个变化音#4的指法(六孔全开)或一个变化音 b7 的指法(只开二孔)。

  、做法:将1=C的歌曲曲谱唱名译成它的上方五度或四度调的唱名,即5=C(上方五度调)或4=C(上方四度调)。学生按竖笛谱来视唱视奏曲谱,实际的音响效果是主音5=C(上方五度调)或主音4=C(上方四度调)。

  、列出三种唱名与音名的对照表:

           bB   C   D  bE   E   F   G   A   B    C

                   1    2           3   4    5    6   7     i (原谱唱名)

                  5    6            7   1    2    3  #4    5(上方五度调唱名)

            4     5    6  b7          1    2   3    4       (上方四度调唱名)

  、当学生用上方五度调唱名来吹奏歌曲时,主音5=C,主音C的音高未改变,只是唱名(符号)由1变成了5,即主音由原来的1变成了5,其实际效果仍然是15=C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差异突出。有些1=C的歌曲,学生演唱起来仍感到吃力的时候,不妨采用其上方四度调唱名用竖笛演奏。主音的唱名由 5C)降低一个全音变成  4bB),这样学生在演唱时就不会再觉得吃力。

  、由于唱歌与伴奏能够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一首歌用三种唱名法来视唱,消除了学生对变化音#4b7的恐惧与茫然。同时,将同一首歌用三种不同的唱名法去吹奏竖笛,又会获得三种旋律的高度即1=F1=C1=bB,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竖笛的表现力,学生在吹奏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感受到由于上四下五转调形成的调式色彩的变化与对比。

⑦、当学生对乐谱(唱名、音符、休止符)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即可通过唱歌、器乐课的教学,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音乐是由其自身特有的语言——旋律、节奏、曲式结构、和声等许多要素构成的并以多种方式结合成丰富多采的音乐作品,塑造音乐形象,揭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情感的反映等知识。音乐语言向学生揭示出一种全新的表达情感的方式。结合歌(乐)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力度、速度记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歌(乐)曲高低抑扬的旋律变化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安排,进而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节奏、组织旋律等活动,认识节奏、旋律与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关系。这种使知识不断转化的过程,正是智力得到开发、情感和美感得到形成、发展、升华的过程。

而所有这些活动最终应达到的境界,只能是学生在逐步对视唱练耳等基本技能的熟练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

⑧、音乐教学中的普及与提高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那些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深造与提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年多来,我校竖笛队多次参加比赛与表演,学生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表演,把音乐作品变成实际的音乐音响,传达给音乐欣赏者,在音乐的传达和再现中,同时也在进行着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他们不仅使自己,同时也使观众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我校竖笛队所表演的节目在97年焦作市第三届学生艺术节课堂教学器乐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98年河南省“雏鹰起飞”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获优秀节目奖;在99年山阳区庆国庆50周年“宏大之光”文艺会演中受到观众的热烈赞誉。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经济不断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需要会愈来愈迫切、强烈,对审美的追求层次也会愈来愈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感任重道远。我愿在不断地探索中向更高的层次一步一步地追求,使学生和我在不断地追求中得到升华。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浅谈新课标下的器乐教学原则

  • 下一篇文章: 音乐课中的器乐与乐理教学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