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火车开了》教学片断 师:你坐过火车吗? 生: 坐过! 师:你能描述一下火车开动时的样子吗? 生:火车开动时,它像一条快速扭动身子的巨大蚯蚓,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生边说边用双手在身体前后画圆,以模仿轮子运动。) 生 :火车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形象!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 (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箱 状,随乐伴奏而游戏。) 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 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嗤”的声音,之后“ 火车”在教室里绕圈行驶。) 师:嗳?刚才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嗤”的声音是什么意思? 生:火车在发动时就会发出这个声音。 师:噢!你们真细心!现在请按你们自愿组合的小组进行活动,用八分钟时间创编一组动作 ,我们马上举行一个开火车的比赛,看哪列“火车”开得最精彩! (背景音乐继续播放,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室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动 脑创编:有的自己当上了导演为火车添上钻山洞的情节,有的给歌曲创编了第二段歌词……) 师:你们能自己唱歌为“火车”行驶配伴奏吗? (每个小组上台自唱自演。教师吃惊地望着大家,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奇迹,真是奇迹… …我还没教你们,怎么大家都会唱啦?居然还创编了一段歌词!”老师的情绪很快感染了学生 ,他们立即露出得意的神情,争先恐后地对同伴说起自己的学习经过……) 师:对了!只要做个有心人去不断努力,就会创造许多奇迹! 这节课中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开展教学,使本节音乐课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以听助学 以学促听 成人与儿童接受信息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人接受信息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儿童 却正好相反,接受信息听觉优先,具有不随意注意的心理特点。有时看似他们在玩,可他们的 耳朵并未“闲住”,仍在接受信息。他们就是有这种顾此又得彼的本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 学的全部活动中”(义务教育音乐课标)。《火车开了》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教 师一反常态,把所授歌曲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律动。虽然伴奏音乐不断 重复,但是教师每一次引导“玩”的方式不同,学生忙于完成教师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没有产 生厌倦情绪。相反地却“乐此不疲”地置身于《火车开了》的音乐中,怀着好奇心、带着新鲜 感一遍遍地聆听,兴致勃勃地一次次地“玩”。这种看似“形散”实则“神聚”的教学构思, 由于发挥了学生的听觉优势,使学生在听赏中不知不觉地自己“听”会了歌曲,摒弃了过去“ 师教生唱”吃力不讨好的老模式。同时,在优美的音乐渲染中,学生的听辨能力得到提高,对 音乐的敏感性会进一步增强。 我们观察周围的生活就能发现这么一个现象:3、4岁的儿童就能用母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 想。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能力,就缘于儿童生活在浓浓的母语环境中,长时间的熏陶、潜移默化 地受到影响,听的次数多了,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母语。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一种特殊的 语言。学生的音乐听赏、创新意识的萌芽,也像儿童学母语一样,必须根置于良好的音乐氛围 中。《火车开了》一歌,教师利用这个原理,因“科”制宜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浸染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目的。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过程。” 儿童时期是培养学生 听力的黄金时节。教师要给学生充足时间,满足他们充分地聆听的需求,应抓住有利时期,引 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生一年,就能为其今后一生的 发展打基础。 二 乐中求知 动中求智 “乐(yue)者(快)乐也!”教师一开课就提出问题:“你坐过火车吗?”、“你喜欢玩 游戏吗?”、“我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你愿意吗?”一连串的问题步步深入,激起学生的 强烈参与欲望,将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新鲜感,觉得今天的 音乐课实在有些特别:老师既没有开门见山地宣布今天学唱哪首歌,也没有搞诸如发声这样枯 燥的常规练习,而是说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再也不会担心“这 个乐句我唱不好,那个难点我学不会”,取而代之的是玩游戏 ,“那是我的特长,瞧我的吧 !”快乐、激动、得意、踌躇满志……诸个表情洋溢在每位学生的脸上。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地 动脑,围绕老师的问题“怎样玩才更像开火车”献计献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 。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自发地游戏、自觉地创编,以致 于在玩中创作出新的歌词“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火车开啦!穿过高山,跨过大桥,轰隆 、轰隆、轰隆、轰隆、多么快乐!”就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学会唱——找到了知识 ,理解了词意——充实了知识,自编词——扩大了知识量,达到了学一通百的效果。 现代哲学家怀特海这样说过:对人类而言,最难做的事是说话和走路,而每个人在5岁以 前都能做到。那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人?所以说学生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只要我们教师创造良 好的教学情境、学习氛围,提供一方沃土,学生就能开放出灿烂的智慧之花,就能驾着想像之 马任意驰骋。 当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时,就会主动地去用手用脑、兴趣十足地探求 知识;主动地接触知识,萌发创新意识。这样,在整个探知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兴趣最浓厚 、创意最多,思想最集中、印象最深。记忆最牢固、回味最久。这节课中,教师真正做到了“ 退到幕后当导演”,学生走上前台当“演员”,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人人参与 个个提高 1、 小组合作 共同进步 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个性差异搭配小组成员,组合成小组,并强调小组表演时必 须人人参与。这样每个人都成为小组的一分子,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他们会意识到:我们 每个人都应齐心协力“开火车”,谁也不能懒散出错,只有这样,我们组才能克服一切困难, 把“火车”开得又快又稳,争得第一名。此时,学生的集体观念顿然萌发,接受能力强的自发 地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每个小组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同时,他们在分配“车头、车箱”角色时将体验到协商、合作的重要意义。而作 为教师缘于“放手”,没费多的口舌做协调工作,学生就很快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力弱的同 学得到来自同伴的帮助时,没有歧视、嘲笑,没有自卑感、怯懦心理的影响;能力强的同学享 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生生间平等互助、共同提高。每个人都会被集体的力量所震憾、所感染 ,自信心随着所在集体被认可而愈来愈强。学生借用集体的力量改变了个人的状况,每一个人 得到合谐、稳定的发展。 2、表现自我 张扬个性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使 学生的奇思妙想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促使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 同的看法。于是,教室里的每位同学都投入参与、积极创新,着力追求 “开火车”的式样儿 新、奇、多。 学生模仿开火车真是维妙维肖:“火车”在铁轨上“钻山洞”、“到站”、“启动”……学 生表演得如此逼真,律动做得如此丰富,真应了那句“音乐就是生活,它从生活中来,再融合 到生活中去”的名言。由此可见,教育只要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创新的火花将如泉涌一般“喷溥而出”。 音乐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好手段,它是“清泉”,能沁人心脾;它是“熔炉”,能陶冶人 的情操。教师为了祖国的明天更辉煌就应该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高扬理想的 风帆,张开飞翔的翅膀去破浪前行,搏击长空。 四、享受成功 促进发展 每个小组为大家表演自编的律动,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小组默契地合作,努力表现、表演, 而后得到老师与其他小组成员的赞扬与鼓励。接着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自己唱歌为火 车伴奏吗?”其实学生对歌词早已耳熟能详,并随之唱过多次,所以心中有数。教师这一激将 ,正中学生的表现欲,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不断地展现对音乐的理解,老师适机故意露出 吃惊的表情:“你们什么时候学会歌曲的?我还没教你呢!”接着在学生纷纷得意地表述自己 学习经过的时候,教师及时鼓励说:“我们只要努力奇迹就能发生!”师生都感受着成功的欢 乐,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冒出“我能行!我真行!”的想法。他们会在享受成功的同时,萌发对 音乐更深层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每位音乐教师借着课改的东风,真正将新课标落到实处,把学生带进广阔的时空,不 限课堂;探索神秘的音乐世界,不限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成绩。培养学生参与音乐 生活、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探索、创造自己的音乐生活,使音乐教育真正 做到以美育人、以情动人、贴进生活,使学生在音乐课中度过的时间成为其一生中最可纪念的 金色时光……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音乐为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朱则平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及作者版权所有,不经授权,不许转载 网页制作: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