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专家专栏区 >> 谢嘉幸音乐教育文选 >> 文章正文
老师心目中的学生            【字体:
老师心目中的学生
作者:谢嘉幸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7
 
老师心目中的学生
——系列之三

谢嘉幸


几年以前有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你上课时总是那么生动、热情、谈笑风生、幽默机警。我想了想,回答说:“因为我喜欢学生。”他楞住了,没想到我的回答如此简单。我见他不解,就接着说,是的,所有教师教学成功的奥秘,其实都藏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当中。一个好老师见到学生的心情,决不亚于一个商人见到钱,学生就是一个亟待开启的宝库。音乐教学,与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一样,也是一种音乐的活动,这种音乐活动同样需要参与者的表现热情和创造激情,作为教学主导一方的老师只有在这种饱满的精神状态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全部教学方法的目的,都在于如何去开启学生这座宝库。然而,在不同教育观念中,老师心目中的学生,其形象(还有性质)是大不一样的:
灌输式教育,在灌输式教育中,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是一个容器,一座仓库。教学的全部过程和目的,全在于如何有效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这个容器、这座仓库中去。衡量教学的效果也在于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不可否认,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灌输式教育的要害问题,不在于是否让学生学习知识,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是作为一个容器,而不是活的生命。更为有害的是无论老师或学生都以那种死记硬背的死知识为目的,而全然不顾教学方法,全然不顾学生作为有人格、有生命的主体。很多人没有想到,如果学生脑子里的知识就像仓库里存放的物质一样,再多也是不可能转化为新产品的。
园丁式教育,在园丁式教育中,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是一颗种子,是一个其中蕴涵着各种潜能的生命。和灌输式教育比较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种子”不仅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个性的,俗话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不可能指望播下一颗芝麻,会长出一个西瓜,也不可能指望插下一根柳枝,会长出一棵桃树。教育的过程必须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是一个“我劝天公齐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过程,而不是用一个标准去把学生套死的过程;其二,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种子的生命发育过程一样,是需要有合适的环境条件的,如阳光、空气、土壤湿度,如果教学环境很恶劣,就根本不可能指望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尤其是音乐教育。例如我们不能很严厉地要求学生上台演出时要笑,因为学生的笑容是不可能在老师严厉地要求下做到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在音乐表演的教学中,有时甚至比音乐技能的要求还来得重要;其三,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恰当、适度和及时的养分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园丁式的教育,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转换,这确实是一个教育上的革命,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仅仅从挖掘潜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对知识的传授等等。
交流式教育,在交流式教育中,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一个值得尊重的主体。这种教育强调教育的最佳效果产生于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互动中,教育的过程既不是一个老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过程,也不是一个学生自我潜能开发的简单过程。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产生创造性“新质”的过程。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与学生的知识和体验进行交流,这种教育的最佳结果,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里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了一些原来在老师和学生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这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就叫着“新质”,换句话说,教育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教育最需要的条件是:老师是否真正以平等的心态来进行教学,真正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而不是征服、压制、压服的对象。有人曾拿教室讲台与课桌的对峙状态来比喻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认为应该以圆桌会议的方式来取而代之,这种比喻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在圆桌会议上人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一百年来社会音乐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音响制品的空前传播成为可能。因为这种变化,音乐教师在上个世纪初所处的那种垄断音乐资源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逆转,那种学生只有到音乐教室才能听到音乐的现象再也不存在了,现在的学生在走进我们的音乐教室之前,不仅已经接触了大量的音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审美趣味和修养。因此,老师心目中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已不仅事关于学生,而且也事关于老师,事关于我们的音乐教育能否得以维系。音乐教师必须从一个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只有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真正深入地和学生对话和交流,用自己的音乐世界与学生的音乐世界碰撞、交融,创造新世纪的音乐世界。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
老师和他(她)心目中的学生,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而与时共进。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器乐学习——一座没有彼岸的桥梁

  • 下一篇文章: 审美与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现代观念之二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