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专家专栏区 >> 谢嘉幸音乐教育文选 >> 文章正文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字体: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作者:谢嘉幸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7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谢嘉幸


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家乡的歌吗?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吗?……在长期缺乏文化观念的音乐教育中,在长期缺乏文化观念的音乐生活中,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一点也不会令人感到奇怪的。确实,我们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有家乡的歌,根本就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或者说,有的根本就不喜欢家乡的歌。由这样的现实和问题,能够引导出许多有意思的话题。
如果我们留心审视,我们会发现,社会的音乐生活,是由一些音乐的基本观念所引导的。一种音乐观念就是一种视角,一种格式,它会筛选出符合自身需要的音乐并令其充满我们的音乐生活。当然,毫无疑问,这些基本的音乐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政治观念、技术观念、审美观念等等。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那就是任何一种音乐观念都是有局限的。政治观念很重要,如果说政治观念表明着一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那么在这种观念下产生出来的音乐作品确实激发了几代人的革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当然不包含那些扭曲了的政治观念)。但我们毕竟有过政治代替一切的时代,也尝过文革中只剩下这种观念的音乐生活的狂热和恐怖。技术观念也很重要,如果说技术观念表明着一种从音乐艺术品质出发的角度,那么这种观念确实推动了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例如我们在许多音乐国际赛事中找到了一根衡量我国音乐水准的尺子。但音乐生活如果仅剩下这根尺子也很可怕,且不说将音乐等同于技能大赛是否合理,我们的音乐生活全部要由“老外”来决定优劣,这事怎么想怎么觉得别扭。审美观念比较含糊,我个人倾向于将其定位在从个体角度出发来选择音乐的角度,如果这一假定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岁数大一点的人,肯定不会忘记这种审美观念有过被剿灭的历史,例如对“九九艳阳天”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批判等等。改革开放以降,这种审美观念以流行歌曲的大发展为主要标志而显示了其合法性得到认可。
但是以上三种观念是想不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我们的民族音乐观念一直是很糊涂的,很多人一直觉得我们从来没有忽视“民族”的音乐教育,我们哪一种教材里没有几首中国的作品?确实,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教材里有不少民族风格浓烈的中国作品,但我们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作品实际上大多是由政治观念而被选择进我们的音乐生活的(这当然也不是坏事),但我们能够说一个广东的学生会唱“敖包相会”,就是会唱他自己的民族音乐吗?喜欢我国各民族的音乐当然非常重要,但上述的立论是不能成立的,其道理就像他不能将蒙语当成他的母语一样,他的母语只能是粤语。引导我们作如此分析的依据,就是文化观念。当然,这种观念也应该是开放的,非排它的。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可以是一种愿望,也可以是一种要求,但这种愿望不应该具有排它性,正如我们说,让每一个学生都会说家乡话,但这一点也不应该排斥学生学普通话,学外语一样。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有必要吗——家乡的音乐?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帮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他们的文化方式也是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的。在美国,美籍非洲人所存在的那个文化群组就是美国众多文化群组中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群组。美籍非洲人正像土著美国或美籍西班牙人、美籍爱尔兰人或美籍华人,他们都是美国人,因此他们分享一个把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文化。但同时,他们也分享一种把他们分开的特殊文化。美籍非洲人经常把他们以非洲与美洲为背景的特殊音乐称作“灵魂音乐”。这种音乐是如此深地进入他们的身心,以至触动了他们的灵魂──他们才对自己有最深的感觉。每种文化──不仅仅是非洲文化──有它的“灵魂音乐”。中国学生也需要分享中国音乐文化所赋予的灵魂:正如任何其它文化需要它的灵魂一样。如果一种文化一开始就丧失了表达它的个性──它的性格──的音乐,那么一开始它就可能丧失了它们的个性──它的“灵魂”,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音乐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是自身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的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因此音乐除了极富人类共性的一面,还体现了各民族文化极富个性的一面。这就是音乐独具魅力之所在。有人常说,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音乐展示的是文化恢弘的气势,记录的是人群的喜怒悲欢,音乐寄托的是民族绵绵的情思,铸造的是一方热土的理想与梦幻。正如一个人需要有个性,一种文化也需要保存自身的独特性。不仅如此,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还是个性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根基, “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这样来思考问题,如果我们切实需要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增加“文化”——这种不可或缺的基本观念。那么,让每一个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命题。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大陆)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大陆)学校音乐、艺术课程改革解读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