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南音加入和声唱法 千年雅乐穿上“新衣”            【字体:
南音加入和声唱法 千年雅乐穿上“新衣”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东南早报-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

 

     南音出泉州,曲曲寄深情,现场表演总是令人着迷

  去年的10月1日,南音成功申遗。申遗成功一年来,千年雅乐如今正多方面尝试创新,以更新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南音,一种集演唱和乐器演奏为一体的表演艺术,经由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得到当地人的创新,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知,象征着他们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市文化局局长龚万全说,这是泉州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推荐信”中的部分内容。因此,泉州南音的创新也是成功入选的因素之一,这也是保护和弘扬泉州南音的一个重要途径。

    “南音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罕见的。”日本庆应大学野村伸一教授如是说。就在不久前,“中日韩专家学者闽南戏曲与文化考察团”还专门为泉州南音等独具戏曲艺术而来。

    普及:85岁老人5岁孩童争赛南音

    去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泉州南音顺利通过投票表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福建省首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泉州南音乐团吴少传团长说,自南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泉州南音便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活动。早在今年初,在泉州南音乐团全程策划下,泉州市第二届南音演唱演奏电视大赛开锣,全市共迎来了300多位选手参加。

    “上至85岁的老人,下至5岁的孩童,纷纷登台亮相。”吴少传认为,这一活动最直接的效果是,南音在市民中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这无疑也是泉州南音申遗成功之后,南音“火热”延续的一个缩影。

    “泉州南音成功申报,是进一步保护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苏统谋说。

    传承:全市南音骨干教师集体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3日至21日,全市中小学南音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永春举办,令人瞩目。

    “这是我市开展南音进入中小学课堂20年以来,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培训班。”吴少传介绍说,南音乐团为此精挑细选,选派出多名艺术骨干前往担纲授课任务。

    参加培训的老师体会颇深。他们说,通过独特的训练,每个人在音乐理论和演唱、演奏方面都受益匪浅。

    “南音的保护、传承是一项长久系统工程,而传承比单纯保护更为重要。”泉州师院艺术学院院长王珊教授认为,通过教学这种方式可以让南音更好地传承下去。

    泉州南音乐团更是选派“精兵强将”,赴各有关中小学、艺校及泉州师院任教。

    创新:穿“新衣”赋予综合艺术元素

    泉州南音作为中国古老乐种,保留着汉晋唐宋等时期的古乐古音和古乐器的特征,被专家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

    “我们现在正着手做的是重新包装泉州南音,赋予其综合艺术的创新元素,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吴少传说。

    吴少传说,南音作为一种古曲,应当对其重新包装,甚至是灯光、舞美等一系列因素,都值得好好考虑如何创新。这样一来,才能让这一千年古乐“穿上新装”,以崭新的舞台面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目前泉州乐团正在考虑对著名的《西厢记》进行创新,不久之后,这一名著将以创新的南音模式与大家见面。

    此前南音乐团一场主题为《唐风宋韵》的古典诗词南音专场演出,那一次,在乐团拿出的排演曲目中不乏创新力作。比如《千家罗绮管弦鸣》中首次出现多声部女声伴唱等表演形式,“就像是和声唱法”。这是以前传统南音没有出现过的。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千余民间艺人同奏蒙古族古老乐器四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