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保护壮剧艺术:广西壮剧团抢救壮剧在行动            【字体:
保护壮剧艺术:广西壮剧团抢救壮剧在行动
作者:蒋林、秦…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中国山西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5

    在广西壮剧团的排练大厅里,时常可见到壮剧传承人闭克坚、张琴音的身影,两位年过古稀的民间艺人定期到此为年轻的壮剧演员传授技艺,培训内容包括戏曲基本功、壮剧唱腔、壮剧小戏等。这是广西壮剧团将保护壮剧艺术并使之继续传承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体现之一。

    壮剧的流变

    壮剧是广西壮民族的代表剧种。它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几番沉浮:乾隆三十年形成演出班社,光绪三十年仲春,北路壮剧达到鼎盛阶段,但随后便很快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壮剧得以新生,却又在“文革”期间消沉,现阶段,壮剧再次获得发展机遇。

    广西壮剧团成立于1965年,其前身是广西右江壮剧团,演出的壮剧由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合流后形成。

    上世纪80年代排演的壮剧《金花银花》、《羽人梦》、《瓦氏夫人》;上世纪90年代排演的壮剧《歌王》、《醉酒英雄》及进入新世纪后重新加工提高的《瓦氏夫人》等,曾先后获得全国戏剧界的大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壮剧的代表性剧目。

    壮民族丰富的民间故事、民间说唱、舞蹈杂耍、民间音乐、喜庆庙会等都给戏曲产生提供了条件。壮锦刺绣和干栏建筑也为壮剧舞台美术提供了依据。歌圩是壮族每年春秋两季数次的定期民歌集会,内容极为丰富,有盘歌、情歌、叙事歌、农事歌等。形式上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歌体上有“二句歌”、“四句欢”、“勒脚歌”、“嵌句欢”、“排歌”等,在丰富多彩的壮族民歌在基础上产生了壮族戏曲音乐。

    壮剧由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壮师剧等同源分支综合形成。壮剧的唱腔分南、北两路。南路壮剧雄劲粗犷,属板腔体;北路壮剧柔和细腻,属联曲体;壮师剧则多为说唱风韵。经多年融化整合,已形成新的音乐风格,既雄劲又轻柔,既具戏曲唱腔的特点,又具民歌风韵的独特艺术风格。

    流行文化冲击下壮剧濒危

    令人担忧的是,时下各种现代流行文化渗透到壮族地区的各个乡村角落,青年一代视民族传统文化为不值一顾的“古董”、“土货”,欣赏、传承壮剧艺术的热情逐渐消失。

    同时,随着一代代壮剧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原有的大部分业余壮剧团也自然消失。来宾市是壮族师公戏的重要发祥地,武宣、象州县原有200多个业余壮师剧团,现在仅存20多个,锐减90%以上;田林县原有的北路壮剧104个业余剧团已减少到40个;德保、靖西县的南路壮剧演出活动也是寥寥可数,仍在坚持活动的几个业余壮剧团,也是由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支撑着。为了生存,有个别县的专业壮剧团不得不转向以演出歌舞为主。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数据下的山西民乐存活状态:正在走向消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