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数据下的山西民乐存活状态:正在走向消亡            【字体:
数据下的山西民乐存活状态:正在走向消亡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中国山西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5

    从2005年开始,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利用假期返乡时间,对山西省各地民间音乐的流传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

  这次调查,成为此次全国性研讨会最具有说服力的实践基础。最终,调查组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判断:山西的民间音乐面对现代化,正在走向消亡。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或许可以更直观地摸到山西民间音乐的现实脉络。

  歌曲的参差不齐

  民歌可以说是山西民间音乐的真正源头。平静或无法平静中一声反思性叹息同时开起了旋律和述说两扇闸门,并最终将这种一呼百应的表达带上了民间宗教礼仪的祭坛。

  这种说法是对民歌深层次的探讨。山西民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各地民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形成了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四个不同的色彩区域。山大的课题组对河曲山曲,左权开花调,祁太秧歌和沁源秧歌小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河曲山曲曾是河曲一带人人能吟唱的民歌,最好的歌手,据说可以连唱三天三宿都不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艺之乡评审委员会经过严格评审,命名河曲县为“中国北方民歌之乡”,全国3223个县,迄今被授予民歌之乡的只有两个:一个在广西刘三姐的故乡,另一个就是山西河曲。

  2006年8月7日下午4时,在“鸡鸣三省”的河曲县翠峰宾馆5楼会议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将一面印有“中国北方民歌之乡”的牌匾正式授予到河曲县县长杜永进手中。

  一个月之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的赵海英教授赶赴河曲,并在城西口古渡广场观看首届“陆野杯”中国北方民歌之乡歌会。她看到,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渡黄河的船夫唱的号子已经听不见了,抒情性更强更具河曲特色的小调能唱的人很少,歌手年龄显然偏大,能唱山曲的人虽然还有,但比不上能唱二人台的,年龄也较其稍大,虽然这并不能反映普遍的状况,但赵老师仍然为此深深担忧。

  祁太秧歌和沁源小调的情况则不一样,它们在向更复杂的音乐形式发展。具有民间小戏形态的祁太秧歌,目前的生存状态尚可,但被当地人称为“圪圈圈秧歌”的沁源小调就没有那么风光了。在今天,随着民间老艺人,老民歌手的相继离世,沁源小调已经人去歌亡。从调查组搜集到的资料看,不少歌是有词无曲,有的只有个曲名,还有的歌是没曲没原词,还有的词不是原味,与曲相悖。

  歌舞的下坡路

  据1986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省卷编委办公室的统计核实,全省共有民间舞蹈234种。经过比较和选择,最终有65种收入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中。课题组对其中17种进行调查。

  结果令人诧异。目前存活状态较好的只有两个品种:伞头秧歌和悬空椅,能勉强维持演出的有7个品种:白店秧歌,霍州秧歌,水船秧歌,裤马,十不闲,神鞭,耍鬼;濒于灭绝的有5个,彻底绝迹的有3个。后两类加起来,接近半数。而即使是被认为情况一般的品种,已经是没有传人了,其存在的年限是可以计算的。

  因此,课题组指出,这17种舞蹈中,严格的说只有两种在流传,衰落相当明显。显然,山西民歌的现状不容乐观。

  惨淡的说唱

  山西民间说唱的前景就更加惨淡了。在调研组深入调查的13种民间说唱中,存活状态较好的只有一个:长子鼓书。并且,一个直观的事实是,除了长子鼓书之外,所有其他尚有演出活动的说唱品种的艺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这样的年龄,显然不是从事表演艺术的最佳年龄。像霍州书,襄垣鼓书等曲种,现在都后继无人,还有很多曲种,也都由于老艺人的去世而成为绝唱。

  长子鼓书俨然成为说唱艺术中唯一的一线光明,现在,他们拥有600名专业和业余的鼓书艺人,而且这些人大都是30岁左右青年,她们活动范围遍布晋东南,还走到了晋南和晋中的部分地区。

  器乐稍可放心

  器乐演奏哪怕只有单纯的打击乐器,也是人声歌唱的延伸与提升,具有更多的艺术性和神圣性,特别适合用于各类民间庆典和宗教礼仪。这一点上山西的现状还让人稍可放心。研讨会上的专家讲,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民间社会甚至是已经都市化的大城市,仍有对民间器乐演奏的较大需求。

  民间戏曲在衰落

  课题组调查了18种民间戏曲,存活状态较好的剧种只有两个:祁太秧歌和左权小花戏,能勉强维持演出的有9个,濒临灭绝的有6个,彻底绝迹的有1个。

  祁太秧歌的流传令人兴奋。目前,仅太谷就有六家民营秧歌演出团体,他们平均每年演出400场,一场演出的戏价能达到800元,一年当中有200天在演出,这个局面,基本可以维持他们的正常运转。但从另一方面看,专家指出,祁太秧歌只是从民歌发展演变成的民间小戏。除它之外,山西真正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晋剧、蒲剧等的演出状况都不是很好。

  山西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核心地域,大传统之下多种民间艺术各具风姿。但是,中国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有多种事件,多种因素生硬地干预了这里各种亚文化的自然演进过程。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对于民间音乐艺术来说,负面影响也非常巨大。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深度调研:太原"莲花落"后继无人难以延续

  • 下一篇文章: 保护壮剧艺术:广西壮剧团抢救壮剧在行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