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
|
||||||
云县漕涧马子歌 | ||||||
作者:尹云彬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云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9 ![]() |
||||||
马子歌又叫做“三马闹花灯”和“耍马”,是仅流传于云县漕涧古镇漕涧老街的传统春节喜庆舞蹈,对研究漕涧白族的历史、习俗、文化、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常的马子歌队,阵容包括红、白、黑3匹纸马、两名花旦、两个堂二、一名喝彩和4名陪灯,以及一个乐队(包括鼓、钹、锣、笛子、二胡、琵琶6种乐器)。一个比较完整的马子歌队至少要有18人组成。纸马是由民间艺人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后,再用纸裱糊(今多用棉布或丝绸裱制)并彩绘,3匹纸马分别代表赵匡胤、赵子龙和张飞。两名花旦必须是男扮女装,两名堂二即为两个丑角,喝彩人相当于指挥(领队)。4名陪灯的职责是伴歌伴舞。表演时,先由1人化装成猴子,1人舞起大刀,进行开幕表演。随即,3名舞马者身套纸马,脚穿草鞋,用脚尖落地迈动舞步,双手握住纸马两侧骨架,模仿马的奔跑、嘶鸣、踢蹄、跳跃等动作,翩翩起舞,两名堂二则穿插其中,做出各种调皮逗趣、幽默诙谐的动作,引得观众阵阵欢笑和喝彩。同时,两名花旦肩挑五彩缤纷的花担起舞。据漕涧马子歌传人陈贵清老先生介绍,过去耍马子歌都是每年大年三十开灯(开演),一直耍到正月十五方才关灯(闭幕)。关灯这天,要到本主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庙会),并将3匹纸马焚烧祭拜。如今,婚丧嫁娶和节日喜庆都可以表演,马匹也可以更多,如1992年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的马子歌表演,纸马达60匹,为有史以来马匹最多的一次,并在汇演中获得第一名。 马子歌舞蹈表现的是春节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常用的曲调有《采茶调》、《送四方》、《收收拾》、《十二属相》、《大闹五更》等10余首,其中多数是漕涧民歌,尤以情歌为主。例如《收收拾》所表现的是新媳妇回娘家拜年的情景,类似汉族民歌《回娘家》。在漕涧,春节期间除耍马子歌外,还耍纸船、耍龙、耍弥勒佛、耍猴子、耍狮子、耍贝壳等,十分热闹。 但目前马子歌面临传承危机,仅有一名老艺人健在,若不进行抢救保护,将濒临失传。
|
||||||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