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姐妹花”编客家山歌颂生活            【字体:
“姐妹花”编客家山歌颂生活
作者:陈秀峰凌…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0

 

    祖籍河源市龙川县的杨圣玉、杨来珍姐妹俩,从10多岁起就开始唱客家山歌,如今40多年过去了,退休后的姐妹俩重新加入到演唱客家山歌的行列中,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也为弘扬这一本土文化艺术发挥着余热。

 

妹妹杨来珍


    自编自演山歌赞陈江颂生活


    妹妹杨来珍从小喜欢唱客家山歌,任小学教师几十年间,一直兼做文艺辅导员。上世纪80年代,身为公职教师的杨来珍嫁给陈江一位农民,这在当地至今被传为佳话。去年退休后,杨来珍重新加入到演唱客家山歌的行列,自编自演山歌赞颂陈江,歌颂生活。


    为爱情杨来珍毅然嫁给陈江农民


    57岁的杨来珍从小在老家听长辈们唱山歌,跟姐姐一起练山歌,同小朋友们一起比赛“斗歌”。客家山歌情结从幼年时就一直在她的心里扎下根来。


    上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已经在龙川县是一名国家正式教师的杨来珍,因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现在惠州市陈江街道办事处的一位普通农民,从相知到相恋,并嫁到了陈江。杨来珍在陈江小学任语文老师,一做就是20多年。这期间,喜欢唱客家山歌的她既做班主任,又兼任文艺辅导老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直到前几年,学校招聘了专业的音乐教师,杨来珍才被替换下来。


    与人合编客家山歌《陈江老人开心花》受好评

 

    杨来珍去年退休。今年重阳节,由她和退休老教师古有洲合作编创的客家山歌《陈江老人开心花》经过排练后,向陈江干部群众举行了汇报演出,获得了大家的好评。57岁的杨来珍,穿一身传统的客家红装,淡擦胭红,手执竹板,登台演唱,赢得满场喝彩。


    从退休到现在,她已经登台演唱了《翻身农奴把歌唱》、《大中国》和《陈江老人开心花》等歌曲。“给群众送去欢乐和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的退休生活,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杨来珍对记者说。


姐姐杨圣玉


    2005年广东省民间客家山歌大赛金奖得主


    姐姐杨圣玉16岁开始表演客家山歌,在河源、东莞、深圳、广州等地参加过多次演出,获得不少奖牌和证书,是2005年广东省民间客家山歌大赛金奖得主。退休后的她,多次参加公益演出活动,最远的一次,她将山歌唱到了澳门。


    59岁的山歌手赢得全场最高分


    11月17日晚,在陈江汇佳购物广场举办的“超级新秀”晚会现场上。第7号选手、59岁的山歌手杨圣玉身着一身传统的绿色客家演出服,踏着碎步一登场,顿时让观众眼前一亮,与大多数演唱流行歌曲的年轻选手形成迥然相异的舞台风格。“客家山歌特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随着杨圣玉几句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一亮腔,立刻赢得观众和评委满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末了,杨圣玉还为热情的陈江观众临时加唱了一段《刘三姐》选段。当晚,她演唱的客家山歌《今晚唱歌到五更》得到了全场歌舞比赛的最高分。


    卸装后的杨圣玉告诉记者,她这几天来陈江本是看望八旬老母亲和妹妹杨来珍的。没想到恰巧赶上有“超级新秀”表演,一时技痒的杨圣玉应演出主办方之邀,登台亮相,没想到陈江群众那么喜欢客家山歌,她很开心。


    客家山歌最远唱到澳门


    上世纪60年代,天生有副好嗓子的杨圣玉,16岁到县城里参加一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表演试唱,没想到刚开口唱了一段《红梅赞》,就被龙川县剧团录用当了演员。文革期间,演出中断,杨圣玉改行。1987年,省里举办“广东省第一届文艺演出大会”,杨圣玉被抽去参加演出。回来后,很快被调回县文化馆工作,中断多年的舞台表演得到恢复。


    后来,杨圣玉组织了一个文艺山歌队,自己任队长,经常深入龙川县企业、农村、学校等地为群众演出。后来,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她被邀请参加河源、东莞、中山、惠州、广州等地的一些大型表演,获得了不少奖牌和证书。最远的一次,退休后的杨圣玉将她甜美的山歌唱到了澳门。


姐妹俩


    担心客家山歌后继乏人


    采访中,杨圣玉、杨来珍姐妹俩对传统客家山歌的传承表示出担忧,认为客家山歌传承后继乏人的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重视,不能让这一古老而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艺术品失传。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上学歌(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音乐教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