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等闲识得东风面——小学识谱教学窥探            【字体:
等闲识得东风面——小学识谱教学窥探
作者:柳凭凭    文章来源:温岭教研网-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8

 

 作者:浙江省温岭市泽国小学  柳凭凭

【摘要】
翻翻书刊,查查网络,关于识谱教学的各类文章观点多如牛毛,这让众多音乐教师、音乐教育专家们一再研究考证老的不能再老的话题,这次被我再次拿来做文章,并不觉得过时或炒冷饭之嫌。轰轰烈烈的新课程实践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活”、“新”的境界,但很多老师却不愿意涉及“双基”的教学,课堂中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回避乐谱的学习……把音乐的本位给忽视了,走入了重素质轻技能的极端观点。但纵观国家教育部新指定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唱曲谱显然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识谱  活动  学习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从音乐历史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
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若置身于死记硬背、苦练技术的氛围中,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落实渗透识谱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易于掌握。
(1) 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2) 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
(3) 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
(4) 利用儿童生活中已有知识训练节奏,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3、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1)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确定识谱曲目。
    学生年级和班级水平而定,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歌曲来学习识谱。
   (2)歌曲选择的原则
    A、趣味性。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优美、是否为孩子们所喜欢。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B、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从会唱—喜欢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喜人。
    4、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歌词多段的聆听一遍即可,再由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经学会了。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学生“识谱”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借用熟悉的欣赏曲中拓展本课欣赏的教学目标借机落实识谱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八册第七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中,随着08年奥运会的刚落幕学生对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已经非常的熟悉,当音乐一响起时,同学们都能跟着哼唱出来。因为对此乐曲的喜欢和熟悉,我要求学生在复听的时候看着书本中记出的主旋律曲谱跟着视唱出曲谱。这十六小节的旋律在被学生反复聆听与模唱后,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完整准确的视唱下来了,在紧接着的歌曲《校园多美好》旋律视唱教学中,很多学生举一反三,将歌谱中的后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得非常到位,教学效果不言而 喻。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能力。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如同演唱一样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识谱上,比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把一些主旋律简单的欣赏曲,在分析情绪、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乐器再次表现出来。不但能提高识谱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如在高年级的《欢迎进行曲》的欣赏中,学生通过吹奏两段不同的主题,感受两段主题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通过视奏,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如教师用《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以《玛丽的一天》为题编成一个故事,在钢琴上通过节拍、速度、音区、节奏等变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把会的一些简单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粉刷将》等歌曲也变化看看,学生从羡慕到摸索着自己创作,兴致盎然兴趣十足。
    3、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创作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创新,创作的理论基础是识谱,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对两者都是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
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
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谓是一举二得的好事,从而达到了一种兴之所至,无形渗透的境界。

    让识谱教学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渗透着“教”,顺带着“学”,识谱学习才不难,识谱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会孩子们识谱,能让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加的得以持续和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感到愉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基本知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识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音乐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教学》 2006年9期 2007年7期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浅谈把竖笛带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益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