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 【字体: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欣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原创作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1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金宝双语小学  徐欣

【摘要】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创造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营造  环境   培养   创新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在。培养人的创造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开展创造教育,关键是营造一个符合新课程改革教育特点的、全新的、宽松的、有利于开发创造潜能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中介。“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学生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

一、放开视野,提供观察的机会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创造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灵感,而灵感是创造性表现的前提。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

如以幻想为前提,用“图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实施联想,发现音乐美;或运用丰富的联想编故事、创情节,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或在“律动”中,体验音乐;或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或创造性地玩打击乐器,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

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儿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我提问: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爱哪一首,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童声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通过标题音乐进行想象,还可以找一些无标题音乐,如视唱、各种练习曲,使学生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另在学习歌曲或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内涵,说出歌曲的情绪,或借助画面、道具想象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办法。如欣赏《春节序曲》,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对联、年画、小灯笼等,让学生先说出其用途及所用的特定氛围及时间,再说出在春节时人们的心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春节序曲》将会以什么情绪、什么形象表现音乐,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让生活的感悟先走进音乐,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放开说话,提供表达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放开思考,提供探究的机会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比老师直观教的印象要深刻地多。

五、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

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可从培养以下能力方面进行。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当然,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但有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展示后建立起来的。作为教师,要通过自己自正腔圆的歌声、舒展优美的舞姿、高雅端庄的气质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表现美;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善表现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

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空间,成立合唱团、话剧文学社。定期的特长展示、文艺汇演、艺术节活动都是提供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意观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了解音乐内涵,正确表现音乐。

2、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创作时机、激发学生扑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如学习歌曲《鼓浪屿之波》是,为了快速记忆歌词,我让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结果很多学生不仅运用了联想还运用了肢体语言帮助记忆,我抓住契机,干脆让学生演双簧,连说带演,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习歌曲、歌词的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扑捉灵感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将灵感流入笔端、记录在册。

(1)填词:准确把握音乐的情绪,所填歌词要与音乐相呼应。注意歌词压韵、意思连贯,对位规整。结束句尽量归到开口音上,便于演唱。如:当我第一次背上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老师站在门口把我迎接,象妈妈一样,望着我微笑。以ao压韵,且在开口音上。

(2)记谱:如何快速将灵感中的旋律记录下来呢?首先,教会学生将脑中的旋律音符快速记录下来,然后再将节奏和入音符;接着,反复哼唱、并检查有无单音遗漏;最后,检查节奏记录是否正确。当然,能记乐谱需要扎实的视唱功底、及良好的听辩能,现在很多学生学习各种乐器,视唱很好,教会这些学生记乐谱,对他们创作音乐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会学生了解、掌握创作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就好比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音乐创作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学生的灵感将会得到创造性发挥。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优美的旋律配身势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费旧一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参与创作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排练一些小品、话剧片段、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策划各种课外活动,拓展创作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融为一体,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六、放开实践,提供创作的机会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1、结合表演创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如可通过歌表演、用动作表现节奏,根据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等等形式,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2、结合歌曲创作

    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结合歌曲内容中的可换之处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一项富有创意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和自信。

3、结合节奏创作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喜欢节奏练习,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节奏的创作。如采用师击生答的方法进行节奏创作练习,可按重复句作答,稍作变化作答,自由式作答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除此以外,学生地节奏创作还可以采用为歌词编配节奏,根据节奏编配说白,根据节奏编配旋律等方法来进行。也可以用一些打击乐器为歌曲编节奏型,进行编配伴奏。

4、结合绘画创作

    音乐和绘画有较多的共性,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音乐是抽象的,而具象的线条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音高变化。如在欣赏轻缓的乐曲《渔舟唱晚》和活泼的乐曲《小螺号》后,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感受到了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速度等特点对表达音乐的形象和情绪的作用。

七、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只要与众不同,只要是原发于本体的独到思想,就是创新成果,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抓住不放,热情鼓励,“小火花做大文章”,“助燃”创新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肯定。使学生获得满足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师要善于用夸奖的言词,特别是当学生产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活动时,更应用“你真有创造力”“你回答得真独特”“你真了不起”等言语随时表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学习的欲望,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不论学生的天赋和潜质如何,都要给予适当的、必要的肯定。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独创能力。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思想主张以鼓励为主,激发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积极参与,实现师生和谐互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2、音体美报   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出版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新课程下音乐教师微型课题研究与专业化发展探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