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爱乐朋友畅想专区 >> 音乐教师的爱乐情怀 >> 文章正文
贝多芬之“美”            【字体:
贝多芬之“美”
作者:西叶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原创作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

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a0ffce010007me.html

很长一段时间,我喜欢开着新浪UC,在古典音乐厅里边听音乐边做事儿。那里大多铁杆儿乐迷都很安静,不会相互打扰,还可以在听赏中不断更新乐曲信息源。一次和UC房主一凡说到贝多芬,他问我有没有听过《第四钢琴协奏曲》,我哑然。那你可要听听,这是我所听过的钢琴协奏曲中,最美丽的!冲着最美丽三字,足足等了三个小时,才从他上传的临时空间下载下来。迫不及待点开,如饿了三天三夜后突然见到食物般,狼吞虎咽听了遍,与传说大相径庭,比起老贝的其它乐曲,又多了丝亲近感。

乐曲从一个轻柔的和弦开始,一反在此之前的所有协奏曲,由钢琴直接引出乐章第一主题。说精致,一点也不夸张。柔和而沁人肺腑,很具浪漫诗人气质,如似童年的梦境:慵懒的早晨,雾气环绕的柳树,把根须浸在静而潺急的水流里——远远的,母亲一样的微笑占据着巨大的灵魂。这位伟大的乐圣把精神世界中那片无限温柔的情怀献给了贵族遗孀约色芬.达蒙夫人。听赏的同时,我还在百度里搜了搜,原来最美丽三字源于德国上世纪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肯普夫,1808年,贝多芬用大师的手笔,在钢琴上唱出了深刻的伤感,把一首歌曲开展得异常美丽。进入主题温存的第二乐章,一个是弦乐齐奏的断音主题,另一个是钢琴独奏叹息般答句,静谧而悠远。有人把这段解释为希腊神话中的奥菲斯用音乐驯服地狱里的魔鬼。无论正确与否,对话所用的命令式八度和钢琴回答时温和而祈求的语气,确实代表了两种对立的力量,在这样机智的对话中乐曲回到回旋曲的终曲乐章。

    近四十分钟的大餐是无法在一次聆听里消化的,接下来的几天,一有空我就咀嚼“第四”。若干遍后,贝多芬依旧没有带给我惯有的矛盾与刚烈,而是在略有些小资的忧伤里,倾听比家乡更细腻的轮廓,高傲而自由,无疑,它是美丽的。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夜的倾吐——勋伯格早期音乐代表作《升华之夜》赏析

  • 下一篇文章: 心有“扎念”---西藏爱乐行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