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案交流参考 >> 高校音乐教学讲义 >> 文章正文
[图文]第二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            【字体:
第二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0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红裙子 推荐

第二讲

授课内容第五章  中国现代音乐

(公元1919年—公元1949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新式音乐社团的兴起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

教学目的:通过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对在五四心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各种音乐社团和这些社团对中国新音乐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新式音乐社团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斗争进入到新阶段。从1919至1949的0年中,我国人民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现代音乐的发展基本上同我国这3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和我国人民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步。尽管在这30年中,我国的音乐文化受到战争影响,但仍然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西洋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相应的音乐活动形式也在这30年同我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音乐艺术实践相结合,并得到了一定发展;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朝着同时代要求和人民生活相结合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各种“新式音乐社团”,促进了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77的“芦沟桥事变”,使我国处于山河破碎,灭种亡国境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音乐运动很快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音乐家和优秀音乐作品,把新音乐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这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罕见的,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

    小型声乐体裁得到了突出发展,大型声乐体裁也进行了探索,特别是黄自和冼星海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为我国后来的大型声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榜样。

    “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音乐曾受到广泛欢迎。随着各解放区新秧歌运动的开展,产生了以民间歌舞为基础的“秧歌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新歌剧”。

第二节      “新式音乐社团”的兴起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

1背景

    “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国内出现了兴办各种新文化事业,建立各种“新式文艺学术社团”以及出版发行各种报刊和出版物的风气。

新式音乐社团的主要工作

通过举办各种“音乐讲习会”等活动,组织有关中西音乐理论的学习。更广泛地传播中外音乐知识;

进行有关西洋音乐理论的介绍和翻译,介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以及关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出版各种音乐书刊进行交流和推广新音乐活动;

组织和进行了许多音乐创作活动和各种音乐演出活动;

    比较重要的音乐社团

“北大音乐研究会”(北京)

“中华美育会”、(上海)

“北京爱美乐社”(北京)

“国乐改进社”(北京)

“大同乐会”(上海)等。

特别是上海的“大同乐会”,从1920年发起组建到40年代,是这些音乐社团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一个民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团结和组织了一大批民族音乐家,在挖掘、整理和推广我国的传统音乐以及在民族乐器的改革方面也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

音乐社团性质:

业余性质,但其宗旨基本接受了蔡元培提出的有关“美育”的主张,在当时对反对封建文化和旧思想的束缚,对推动新音乐的传播和促成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音乐社团的作用:

是我国早期的一批音乐“学校”。

这些“学校”对于介绍、传授现代音乐知识技能,对于活跃城市知识分子的音乐生活和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启蒙和奠基的作用。

                                     

我国早期的专业音乐学校和音乐科、系

    1920 9月在北京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科

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1920年成立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1922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

1926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的音乐系,上海美专的音乐系,上海艺术大学的音乐系

1927年在上海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办学体制和教学内容:

基本因袭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提出的“兼容并包”的方针,但主要还是参照欧、美的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以传授西洋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育内容。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萧友梅简介

    “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学制和课程设置,基本上仿照欧洲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其建院章程中提出了“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的宗旨;到1928年秋,设预科、本科、专修科等。专业有理论作曲、钢琴、管弦乐器、声乐、国乐等。

教师大多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音乐家。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除萧友梅外,黄自等人也为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建立到1949年,历尽苍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音乐家,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为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延安“鲁艺”

1938年,在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人的倡议下,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吴玉章为院长,沙可夫、赵毅敏、周扬等先后任副院长。音乐系的主任先后由吕骥、冼星海担任。“延安鲁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他们按照毛泽东题写的“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和“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的题词在恶劣的战争条件中办学。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课堂教学与深入群众、参加生产劳动相结合,创作、演出与开展群众音乐活动相结合,并在学习、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逐步积累了适应在战争条件下进行专业办学的丰富经验,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全国的解放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图例欣赏:

1北京大学管弦乐队合影

2肖友梅画像

3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旧址

4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桥儿沟教堂旧址

作业:名词:萧友梅

简述新式音乐社团产生的历史背景、活动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后记:

课后预习:第三节  声乐创作(中)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第一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

  • 下一篇文章: 第三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