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政协委员提议让京剧走进校园,教育部今年也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福建省虽然不在试点之列,但这股“京剧进校园”的热潮也在福州各校掀起波澜。可是一年过去了,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京剧进校园”并非易事。 “学京剧不如学音乐美术” 福州实验小学是市内较早开设京剧兴趣课程的学校。每个星期三下午,福州实验小学的兴趣课堂里,来自二、三年级的70多位小京剧迷在福建省京剧院老师的指导下,练起各种唱腔,扮起小生来有模有样。福州实验小学夏青副校长说:“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学习,培养出了一些好苗子,他们都可以跟省京剧院的老师们同台演出了。”
但类似福州实验小学这样的情况却不多。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只有极少数几所小学开设了京剧兴趣班,并没有尝试在音乐课上增加京剧内容。而有的学校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等原因,报名的学生也很少。湖滨小学林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只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兴趣辅导,报名的学生只有10个,“比起画画、音乐等兴趣班来,人数也少多了。”林校长说,京剧在福州还不是很流行,吸引不到更多家长的关注。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学美术、音乐,将来对考大学有帮助,但是学京剧,至多当个业余爱好,可学可不学。 师资紧缺 只好请家长兼任 记者了解到,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福州市场上就出现了许多少儿京剧培训班。但由于师资紧缺、京剧专业性强等原因,这些培训班都举步维艰。
省京剧院京剧辅导培训中心今年3月份开了个少儿班。培训中心公杰老师说,“京剧培训要求有各种服饰行头、场地,还有乐器,这些光靠市场来维持培训班是远远不够的。”公杰说,省京剧院对于培训班有投入,资金、师资都不是问题。少儿班重在普及化教育,发现好苗子,他们还会鼓励家长让孩子去参加更专业化的训练。
非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学校兴趣班在这方面就有点“捉襟见肘”了。省实验幼儿园的王燕蘋老师早在2002年的一个课题中就尝试将京剧引入校园,她告诉记者,专业的京剧演员确实不容易请到。幼儿园里的京剧老师是由一个家长兼任的,这位家长是位京剧行家,由她给大班的小朋友上点京剧基础课。
京剧的专业性也是推广难的因素之一。市内一家艺术培训学校校长李晶说,京剧班维持了一年多,有50多人,收入仅够持平。“在学习时我们寓教于乐,主要是培养少儿对京剧的兴趣。太专业化的教育,小学生不容易接受。”而市内另一家培训学校的京剧班在开设一年多后则濒临夭折。该校鄢校长告诉记者,开始时还有20多位学生,现在只有5位了,“老师都是外面高价请过来的,每节课我都是在贴本经营。”鄢校长说,相对于有政策性支持的培训学校,私立培训班在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教育这块有着更大的困难。“群众基础较小,市场运作起来很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