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叙事专区 >> 文章正文
打开门,让艺术课堂灵动——《最美,艺术课》读后感            【字体:
打开门,让艺术课堂灵动——《最美,艺术课》读后感
作者:祝凤丹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

 

陈璞老师通过多年的艺术教学实践,出版了《最美,艺术课》一书,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书中呈现的一个个生动的课堂实例,看着看着仿佛身临其境,不禁赞叹:“他的课堂是多么灵动”!老师不但专业知识精深、基本功扎实,而且知识面非常广博,“琴棋书画”、“诗词歌戏”,信手拈来、点石成金。他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中的“通人”。 一般来说,“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有限,通常只能在一个领域里下功夫,但是如果他能再进入一个别的领域,并且专精和博习适当结合,就有可能触类旁通,有可能掌握蕴涵在各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的总规律。这样,就能跃上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一通百通,“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他做自己本来的专业工作时,就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业绩明显高出其他人,从而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也倡导“杂艺”,包括文章、书法、弹琴、博弈、绘画、算术等。只有尽可能扩大获取知识的范围,又通过实践进行比较、鉴别,才能更接近客观真理。所谓“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老师博学广见,可以从不同角度为学生阐释知识,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他所教的艺术课涉及的领域很多很杂,学生作为一个局外人想了解某个陌生的艺术领域,所需要的是一位“关键的线人”。 陈璞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关键的线人”引导学生愉快地登堂入室,享受到艺术的美,并尝试去展现美、创造美,这种美好的经历往往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本书的实践课虽然看上去杂取并收,内容丰富多彩,但有着一条主线,就是:以文化为课堂的外延、以音乐学识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文学素养为教学底蕴。老师曾兼任过语文教学工作,文学底蕴深厚。他由此找到了自己的特质,于是寻找到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也就驶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他的课堂变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灵动的课堂。

从陈璞老师的成长过程来看,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学到一定程度,如果能跳出来,就化得开,能化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生,创新就是在化了以后产生的。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几经挫折后,找到数学家格罗斯曼,得到了忠告“缺《黎曼几何》”。当有了相关数学知识的支撑,他的研究突飞猛进。而法国作家左拉形成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是由于自然科学给了他启示,特别是贝尔纳的《实验医学导论》激发了他的灵感。其他领域,比如军队在实施“海陆空”一体化战略,这不仅仅是量的飞跃,更是一个质的飞跃、一个集成的飞跃。

“君子不器”,教师一旦拘囿于某个固定学科,也就意味着否定了其他的各种可能。而陈璞老师作为音乐教师被要求兼任语文教学工作时,便欣然接受了挑战,通过学科融合、兼收并蓄,无形中拉高了自己的水平、拉大了自己的格局,达到了更广的人生视点。他成功的契机在于有效突破学科壁垒,让生命开阔灵动起来。

陈璞老师通过多年的艺术教学实践,出版了《最美,艺术课》一书,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书中呈现的一个个生动的课堂实例,看着看着仿佛身临其境,不禁赞叹:“他的课堂是多么灵动”!老师不但专业知识精深、基本功扎实,而且知识面非常广博,“琴棋书画”、“诗词歌戏”,信手拈来、点石成金。他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中的“通人”。 一般来说,“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有限,通常只能在一个领域里下功夫,但是如果他能再进入一个别的领域,并且专精和博习适当结合,就有可能触类旁通,有可能掌握蕴涵在各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的总规律。这样,就能跃上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一通百通,“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他做自己本来的专业工作时,就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业绩明显高出其他人,从而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也倡导“杂艺”,包括文章、书法、弹琴、博弈、绘画、算术等。只有尽可能扩大获取知识的范围,又通过实践进行比较、鉴别,才能更接近客观真理。所谓“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老师博学广见,可以从不同角度为学生阐释知识,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他所教的艺术课涉及的领域很多很杂,学生作为一个局外人想了解某个陌生的艺术领域,所需要的是一位“关键的线人”。 陈璞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关键的线人”引导学生愉快地登堂入室,享受到艺术的美,并尝试去展现美、创造美,这种美好的经历往往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本书的实践课虽然看上去杂取并收,内容丰富多彩,但有着一条主线,就是:以文化为课堂的外延、以音乐学识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文学素养为教学底蕴。老师曾兼任过语文教学工作,文学底蕴深厚。他由此找到了自己的特质,于是寻找到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也就驶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他的课堂变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灵动的课堂。

从陈璞老师的成长过程来看,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学到一定程度,如果能跳出来,就化得开,能化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生,创新就是在化了以后产生的。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几经挫折后,找到数学家格罗斯曼,得到了忠告“缺《黎曼几何》”。当有了相关数学知识的支撑,他的研究突飞猛进。而法国作家左拉形成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是由于自然科学给了他启示,特别是贝尔纳的《实验医学导论》激发了他的灵感。其他领域,比如军队在实施“海陆空”一体化战略,这不仅仅是量的飞跃,更是一个质的飞跃、一个集成的飞跃。

“君子不器”,教师一旦拘囿于某个固定学科,也就意味着否定了其他的各种可能。而陈璞老师作为音乐教师被要求兼任语文教学工作时,便欣然接受了挑战,通过学科融合、兼收并蓄,无形中拉高了自己的水平、拉大了自己的格局,达到了更广的人生视点。他成功的契机在于有效突破学科壁垒,让生命开阔灵动起来。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让学生喜欢音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