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
|
||||||
浅谈流行音乐创作上的弊病 | ||||||
作者:郑清军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原创作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0 | ||||||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郑清军 内容摘要:流行音乐作为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音乐形式,受到人们众星捧月般的追逐,魅力之大毋容置疑。然而,流行音乐为何艺术生命短暂,来去匆匆?本文试图从流行音乐本体入手,探讨流行音乐在创作方面的弊病,以揭开其短暂流行面纱的一角。 关 键 词:流行音乐 创作 弊病 中国流行音乐70年代末起步至今,历经苍桑、风雨飘摇地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特别在进入90年代以后,流行音乐在一系列条件的催化下,以其凌厉攻势迅速改变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格局。当严肃音乐与民族音乐面临着的是一种尴尬的境地,甚至出现了危机的时候,流行音乐却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中国的主流音乐,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存在。 流行音乐作为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音乐形式,其魅力缘何如此强大?为什么屡屡受到人们的追捧?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方面:流行音乐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充分体现时代和地域特征;它的节奏明快、富有动感,内容通俗易懂,具有时代感;尤其在演唱方面,不需要专业的歌唱技巧,易学易唱,能被广大民众所迅速接受和传唱;另外,流行音乐还特别运用了现代技术手段,比如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等综合的合理运用,满足了广大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总之,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众星捧月般的追逐不言而喻。关于流行音乐对人们的积极作用的介绍,不少已见诸于报章或座谈,在此,笔者就不加详述。而始终令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流行音乐只能短暂流行,而难葆青春永驻?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试着从流行音乐本体入手,对其在创作上的弊病作简单探讨,以揭开流行音乐短暂流行面纱的一角。 一、流行音乐创作弊病 谈起流行音乐的创作,还是有不少可以称道的地方,其中不乏华美创意之笔,比如:某些流行音乐的节奏自由多变,多运用切分及跨小节连线音,使音乐处于流动状态。还有一些流行音乐其旋律常用调性、调式对置和突然转调的手法,增加曲子色彩上的对比,出其不意,令人焕然一新。当一首歌曲流行风靡于世,人们常会敏感的问起作者的相关信息,毕竟是“好歌难求”。如何才能创作出老百姓真正喜欢并流行的歌曲,这是无数创作者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关于流行音乐在创作上的问题,笔者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裁方面。 流行音乐比较注重歌曲而偏废器乐曲的创作。以“爱”为题的爱情歌曲占了很大篇幅,关于描写人生伦理、生活理想、思念故乡以及对社会制度的讽刺和批判等内容的少。器乐作品以舞曲和改编曲居多,形式、风格单一、贫乏。 2、歌词方面。 流行音乐在歌词写作方面总体上缺乏情志美、意境美、语言美、风格美的特征,其具象再现性、情感指向性、理性确定性也不明确。语言贫乏、歌词老化,歌词创作泯灭个性、千篇一式,公式化、概念化痕迹严重。有些歌词虽具有一定个性,然个性太强,而缺乏了一定的群体性,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内容上,宣扬爱情,低级庸俗的歌词居多,歌颂或披露现实生活的少。词的内容、风格从而又影响着曲的体式、风格和基调。另外,许多歌词还刻意追求曲折艰涩,把寻常语变作陌生的扭曲变形的话语,言不及义,让人不知所云。 3、情感方面。 流行音乐创作者经常将情感纳入统一的模式,牵强附会地渲染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很多时候过分追求流行,使流行音乐缺乏应有的含蓄和深沉,缺乏真实感,过分热衷于外在的,有时是近乎矫揉造作的情感宣泄。许多通俗音乐所表现出的人生感受,绝大多数都是些无病呻吟般的虚假痛楚,对生活事业既无所追求又消极颓废的感叹。 4、调性与音调。 在流行音乐中,大小调式或宫羽调式的使用多,而对民族风格鲜明的徵、商调式的使用尤为少见。由于调式所限,大小调式音阶或宫、羽清乐音阶多,其它象雅乐音阶、燕乐音阶及混合音阶少之又少。因此,在调性方面,流行音乐往往长时间在一个调性上进行,单调、乏味,要么频繁的出现转调,造成调性的混乱。即便转调,也是同宫系统转调多,同主音转调和不同主音不同音列转调少;音乐以主与下属调的对比多,其他调性对比少;调式交替在同音列系统中多,非同音列系统调式交替少。 音调是音乐的“格调”和“韵味”,是音乐中除了节奏以外最重要的音乐元素,是音乐的灵魂。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某一民族、某一地域音乐语言的文化特点,音调或旋律的风格特点会因民族、地域、语言、地理、宗教等等因素的不同而异,风格与色彩多元多样。而流行音乐在音调上多表现为娇柔缠绵、迷惘,软弱无力,富有个性或民族色彩、地方浓郁色彩的旋律少见。有些虽然选取一些民歌作基调,但经过创作者的歪曲、涂脂抹粉,弄得花花绿绿,格调非常低下,韵味荡然无存。 5、节奏与节拍 流行音乐的节拍类型以单拍子和4/4居多,其它复拍子和混合拍子、变换拍子、散拍子等极少使用,拍子类型单调。同时在节奏布局上凝滞划一,缺少繁复多样的节奏对比,往往一个节奏贯穿全曲,缺少诸如循环节奏、自由节奏和层次递进的节奏布局,缺少节奏华彩或带有民族特点的节奏;非常规强弱规律的运用、切分音的滥用,虚词强拍出现、实词弱拍出现的颠倒处理现象经常存在;节奏长短变化不明显、软弱无力,无弹性,有时给人以摇摆不定、动荡不安的感觉。 6、表演方面。 表演动作哗众取宠、矫揉造作、摇头摆尾、不伦不类,表演感性多于理性、形式大于内容。演出的形式独唱、对唱多,缺乏其它有创意的人声组合的表演,忽略了多种性格、多种偏爱、多种潜质、多种创意的发掘与拓展。 7、伴奏方面。 在伴奏方面,多用电声乐器和打击乐造成轰鸣的效果,声多情少,节奏喧哗,虽强化了伴奏乐队的参与功能,却忽视“歌、乐之声巧和鸣”的道理;伴奏音型单一化、和声语言简单、低音多机械化的伴奏,富有流动的节奏运动与交织穿插的复调织体少,有的也只是机械的反复和简单变奏。 当然,流行音乐创作上的弊病远非以上几点,笔者仅在表层意义上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与分析。不可否认,流行音乐确实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使得它在一定时期某种意义上获得了畸形发展,但因限于其写作上的某些弱势和弊病,使其从源头上失去了获得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导致流行音乐艺术生命短暂、浮浮沉沉、来去匆匆,流行音乐历来褒扬者少、贬斥者多正是基于此。 二、关于流行音乐创作方面的几点建议 纵观流行音乐的发展,就其创作方面的弊病而言,笔者认为,用“原创衰竭、歌者颓丧”来概括还是比较恰当的,并试着对流行音乐的创作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对流行音乐的发展有所帮助。 1、为流行音乐正名 音乐教育界、理论界应加强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美学研究、历史和社会现状的调查研究,对流行音乐的创作加强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写出高质量的、能迎合大众欣赏品位的好作品。流行音乐作为社会音乐文化现象之一,应该还她应该所居的社会地位,让流行音乐真正的流行,不图虚名。 2、内容与形式 流行音乐创作者在体裁、主题、内容等的选取上,力求反映时代的精神、民族的利益、人民的风貌,树立为社会大众文艺服务的思想。 3、题材与技法 作曲家的创作应深深根植于民族的沃土,依托于传统和民间音乐各种元素,探索多种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及对已存的音乐资源的发掘和再利用,以大小调体系以基础,加入色彩性中国民族调式、和声。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合理的运用西方现代技巧而创作。不断创新创作能力,拓宽创作的路子,采取严肃的创作态度,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4、文本的质量 词作家须加强文字功底,结合曲调创作出富有魅力的歌词。我们常说一首好的歌词也应该是一首好的诗,歌词既要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而又要以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以及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凝练的、生动的语言去塑造形象。 5、流行的审美价值 流行歌手也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在艺术处理上提高悟性,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结 语 流行音乐既然是一种艺术,人们就有权用艺术所应有的一般特性和标准来衡量它,审视它,以便找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国的流行音乐艺术才能发展的更快,也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李凌.音乐艺术随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7. [2] 周传明.歌曲写作基础理论与分析[M].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1999.1. [3] 许自强.歌词创作美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4] 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0. [5] 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5. [6] 马东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通俗歌坛现况剖析与思考[J].北京:人民音乐,1989.12. [7] 于润洋.对流行音乐应取冷静的分析的态度[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3. [8] 毛凯,杨传红.从通俗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看我国的通俗音乐创作[J].武汉:黄钟, 2003.4. [9] 顾再锡.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本土化特征浅析[J].成都:音乐探索,2006.4. [10] 金白颖.也谈中国流行音乐特点及发展问题[J].北京:黄河之声,2008.10. [11] 张琼.浅谈我国当代流行歌曲的发展[J].邵阳:邵阳学院学报,2002.3. [12]兰晓梅.通俗歌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龙岩:龙岩学院学报,2008.4. [13] 孟昭泉.流行歌曲歌词的个性化[J].杭州: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4. [14] 赵少英.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与交流[J].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8.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