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电子琴及其教学的再认识

摘自中音网论坛(jyz推荐)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人们的口袋里开始有了闲钱。于是,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开始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力度,电子琴再次成为艺术教育投资的热点之一。据业内人士估计:今明两年,电子琴的消费将恢复至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恢复决不等同与简单重复,在面对诸多的利好消息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电子琴及其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毕竟,电子琴不是一件简单商品,不是只要具备健全的四肢和感官就能使用的工具,它是一种必须经历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的乐器。

  电子琴作成为乐器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光景。电子琴市场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乐器的衍生物---电子琴教育,也成为整个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为制造音乐人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审视电子琴教育的时候,却深切感到了其中的缺陷和隐患,它们使得电子琴作为一种乐器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这种缺陷和隐患的存在,至少减缓了电子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为家长们等而次之、无可奈何的选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廉价艺术教育的代名词。

     在欧美、日本等流行音乐发达国家,电子琴、电子合成器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乐器种类---键盘(KEYBOARD)而存在的,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据美国人的调查表明:得益于全球最发达的电子乐器制造工业,日本儿童成为世界上音乐素养平均水平最高的孩子。然而,电子琴教育在中国甫一出世,就误入歧途。

  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子琴教师,原本从事钢琴的演奏和教育工作,他们大都有着较强的敬业精神和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在整个社会对电子琴这一新型乐曲的认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琴教学模式。但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偏差和缺陷,使得他们在成为专业电子琴教师的时候,不能真正领会电子琴所具有的内涵。因为这些教师本身就没有受过作为一种独立乐器的电子琴的全方位的教育,而仅仅经过一些短期培训,使他们转业成为电子琴的专业教师,因此,他们想当然地将钢琴教学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植到电子琴教学中,从而使得电子琴在中国成为钢琴的替代物,而不是一种独立的乐器种类。这种教学思维,促成了人们(尤其是家长们)对电子琴的现有的错误认识。由于最廉价的电子琴与最廉价的钢琴之间的较大的价格落差,也由于现有的电子琴教学的表面的高效,使得很多家长在为其孩子选择乐器时,更多的是从低廉和速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乐器本身的特点。受到这种教学理念的主宰,教学向技能训练严重倾斜,而轻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而教师在选择教学和推荐用琴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功能简单的型号。确实,仅仅从手指机能的训练角度来讲,功能复杂的机种和功能简单机种之间并无本质区别,相反,选择一款简单的机型,倒是能省却教师本人掌握上的麻烦。一段时间,YAMAHAKB-200型电子琴(这一款一流公司的三流产品),被爆炒至3600元的高价,这一价格与其价值严重不符的现象,就是这种教学理念在市场上的最无情的反映,它致使厂家和上家赚取了出乎其预料的、巨额的钞票。我们必须看到,厂家不厌其烦地开发新的功能,固然是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不断丰富着电子琴的表现力,而这点恰恰在我们的教学中被严重忽视,这种教学方式有沦落为手指体操的危险,这就使得YAMAHA不断地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制造其平庸的KB系列产品。而我们现在应该认识到,YAMAHA公司的最出色的电子琴是PSR系列,它的优良品质毋庸质疑,只是它的复杂的操作功能,使得我们的教师眼花缭乱,疲于应付。笔者曾经亲眼目睹,在法兰克福的音乐展上,一位YAMAHA公司雇佣的服务生怎样使得一架PSR系列的电子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倾向性问题。  我们可以将电子琴的演奏技术分为手指弹奏技术和功能操作技术两大部分,后一个问题在前面已作了一定的阐述。就入门和一般演奏的要求来讲,电子琴所需要的手指弹奏技术的难度,与钢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就是说,它的门槛较之钢琴确实要低得多。我们的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也的确有独到之处,并且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是否因为电子琴的门槛较低而降低了身价?答案是否定的,而真正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就要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程度。  电子琴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元素,这是任何一种传统乐器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丰富的音乐元素包含哪些内容呢?对电子琴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即使一架最低档的电子琴,也具备丰富、多样的音色,每一种音色就是一种乐器。不仅如此,任何电子琴都具备任何传统乐器无法想象的自动伴奏(AUTO ACCOMP)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风格的自动和弦节奏所组成。而每一种自动音乐节奏,本身又是一种音乐风格类型。可见,电子琴所能向我们提供的音乐信息,是何其巨量。

  既然电子琴具有如此巨量的音乐信息,那么它除了能让我们掌握手指的弹奏技能以外,还能学到哪些音乐知识呢?就拿音色来讲,钢琴是我们的电子琴老师最熟知的一种音色,他们当然能教会学生弹得象一架真正的钢琴,那么我们的老师有没有教会他的学生弹得象一把真正的吉它,而不是仅仅是一种换了吉它音色的钢琴。其实这种掌握模拟各种乐器的弹奏技巧,是电子琴作为KEYBOAD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学生掌握了这种弹奏方法以后,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位合格的键盘手。现在整个流行音乐界键盘手的严重匮乏,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的电子琴教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另外要引起注意的是:我们的老师过于倾向强调钢琴、小号、黑管等传统乐器的逼真度,而忽略其它音色的存在。这是因为这些老师对作为电子琴内在动力基础的流行音乐知识的无知,并且由于这种无知,对厂家和和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其实,人为地区分音色的主次的作法,是毫无必要的。不能想象:一架钢琴音色出众,而其它音色差劲的电子琴会成为一架优秀的产品。而整体音色的优劣,才是评价一架电子琴好坏的重要方面。而就技术本身而言,尽管随着音源技术的快速进步,对传统音色的逼真度在迅速提高,但与真乐器的差异会永远存在,不可逾越。但是电子技术却能创造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声音,而恰恰是这种电子合成的音色,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性,也最能激发演奏者的想象力。

  而自动伴奏系统,则更加体现了人类电子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它所表现出的乐队的效果,是任何传统乐器所无法企及的。一旦学生开始学习自动伴奏的运用,他即刻就进入了多声部音乐的领域。这是一种何等美妙的创意!然而,它的魅力还不止这些。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自动伴奏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风格的自动和弦节奏所组成。而每一种自动音乐节奏,本身又是一种音乐风格类型。比如,在选择JAZZ风格的节奏为一首乐曲伴奏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JAZZ音乐的知识,进而至少使学生掌握怎样将一首现成的乐曲进行变奏,使之成为一首真正的JAZZ乐曲,而不是仅仅机械地套上JAZZ音乐的伴奏就完事了。同样,同一乐曲可以进行拉丁化变奏、舞曲化变奏。这是一种何其有趣的工作!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本身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

  让我们再来看看电子琴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吧!

  世界上有一类人被称为电子琴演奏家,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他们要兼有钢琴家的技能、作曲家的才华、工程师的敏感。不过,这样的要求看来对一个普通学生来讲有些遥不可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和声、对位、曲式、配器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却是延续学生演奏生命的根本途径。因为,学电子琴的学生不象学钢琴的学生那么幸运,即使你一辈子都只会照本宣科式地弹奏,都不愁找不到乐谱,因为大师们为各个级别的钢琴手准备了几辈子都弹不完的现成作品,只要你有相应的技能和足够的精力。所以对于一般钢琴学生来讲,创造力并不是个根本性的要求。然而,电子琴是一种不可能将其内容(这种内容包含音乐元素和功能设置等诸多方面)完全固化的乐器,它紧随电子技术和音乐风格的发展而更新,所以它本质上不可能产生对任何品种的电子琴都普遍适用的乐谱,所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成为电子琴演奏的生命。故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电子琴教学中的一项根本性的目的。这样,就不至于使得很多学生在考完十级、离开老师以后,其演奏生涯就此终结了。

  需要提及的是:目前国内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在电子琴里载入中国民乐音乐元素的呼声。这种要求本身不是错误,因为中国民乐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它无疑会有助于丰富电子琴的内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电子琴其实是流行音乐的工业化产物,它适合于表现具有较强节奏性的、结构严密的、重复性较强的音乐语汇,这恰恰是流行音乐的强项。所以就中国民乐的特点而言,电子琴所能表现的中国民乐,一定是一种被流行音乐化的民乐,也就说只能是一种伪民乐。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讲:流行音乐是电子琴的主要音乐语言,我们不应人为地将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强加于电子琴身上。任何民乐化的企图,至少目前只是各个厂家的市场战略的一部分,而民乐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主流,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如此,并不唯独中国。也许这是它的缺陷,但电子琴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不能成为一种万能的乐器,它也象任何一种其它乐器一样,不可避免地同时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电子琴应该让我们听到国际化的音乐语汇,感受到流行文化跳动的脉搏,只要我们对此不报有狭隘的观念和顽固的偏见,我们就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

  在这里,我们无意冒犯哪些呕心沥血、以作出巨大贡献的老师们,只是我们始终期待一种更完美的情形:电子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起更大的作用。
  在我们奢谈电子琴的现状时,是不能不论及它作为一种硬件设备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技术内容的,并且各种品牌的一些技术特点和相互间的一些差异也将不可避免地被涉及。我们将对此作一些浮光掠影式的扫描。

  目前市场的电子琴产品林林种种、五花八门,要在其中挑选一款合意的型号的确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从技术角度对这些品种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也许有助于我们的选择。

  毫无疑问,YAMAHA是当今国内电子琴市场的第一品牌,在国际上,即使它不是始终排名第一,至少也处于始终领先的地位。而其它洋品牌中,只有CASIO仍然在中国市场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但在与YAMAHA的竞争中,却始终处于下风。而象TECHNICSKAWAIJVCROLAND等品牌,要么始终处于配角的地位,要么干脆销声匿迹。需要了解的是:ROLAND作为电子乐器的至尊品牌,在中国的电子琴领域,却始终没有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认可,而在国际上,它在这一领域,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这些现象,固然有着厂家市场战略的因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欧洲的知名品牌GENERAL MUSIC也悄悄在中国登陆,尽管尚难预计其市场前景,但它与亚洲品牌迥异的、欧式音乐品味,将为我们展示另一种魅力。

  至此,将YAMAHACASIO这两大品牌进行一番比较,已经成为我们无可逃避的一个话题。

  YAMAHA作为一个国际著名的大公司,它的产品种类包罗万象,但在中国,它最为人熟知、用户面最广的品种是电子琴,尽管它在传统乐器、音响设备、摩脱车等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口碑。在它进入中国的初期,其电子琴、合成器产品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FM(调频)音源技术,它是YAMAHA赖于自豪的专利,别的公司可以采用这项技术,但都无权标示FM字样。这是一种能够无中生有的技术,它只依赖于对音色的频谱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运算,而无需在芯片中储存大量的采样数据。采样这项技术的产品投放中国市场的有PSR-22PSR-26PSR-32PSR-36等型号的电子琴,而DX(如DX-7)系列合成器则是这项技术的最高成就,它在全球范围内曾经风光一时。在汉城奥运会上,全世界的观众都亲眼目睹了DX-7的风采:它有幸成为那首著名的《HAND IN HAND》的现场伴奏乐器。这种FM音源所产生的音色的特点是纯净、清晰、明亮,完全不存在真实乐器演奏过程中所固有的机械噪声,擅长制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音色、音响。然而,这种音源的缺陷也同时暴露无遗。由于它产生的音色过于干净,使得它的听感冷漠、逼真性差,并且少有人气,使人在听觉上容易产生疲劳感。试想,如果一把小提琴在演奏过程中完全没有了弓与弦之间的机械磨擦声,我们的耳朵是否还能习惯它的声响。于是,这种音源技术命中注定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然而,就在FM音源技术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创新公司利用YAMAHAYM226YM3812这些淘汰音源芯片,制造了一种叫做声卡的电脑内置配件,并且就此猛赚了一笔,并确立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其代表产品是SB16YAMAHA公司因此而有了废物利用的途径。但是,即使在这一领域,FM音源的声卡仍然好景不长,它在两年以前也退居二线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YAMAHA采用了PCMFM双调制的音源技术。这个时期的代表产品有PSR-37PSR-47电子琴以及TG系列音源,而它的最高成就是SY系列合成器。尽管这种音色以今天的眼光看来是多么粗陋不堪,但在当时却着实让我们的听觉神经为之振奋。然而,这种音源技术扮演了一种过渡性的角色,它短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PCM音源技术成为当今的主流音源技术。需要指出的是:FMPCM音源技术从来就没有被完全隔离使用过,他们只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起着主配角的作用。即使在PCM(脉码调制)音源技术占绝对领导地位的今天,FM音源技术仍然在制造特殊音色方面起着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单地讲:PCM音源技术是一种可以对真实音色样本进行压缩的算法技术,但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压缩方法,它可以对原始音色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使之产生全新的声响。而各个公司在采用这项技术的同时,又存在各自在音色样本的压缩算法上的不同,因而使得他们的产品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

  PCM音源真正在YAMAHA的电子琴产品中占主导地位,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是HAMAHA将它的音源命名为AWM音源,以示其与众不同,这种标识延用至今。不过我们不要被其迷惑:它千真万确就是PCM音源。在国内,让我们真正见识这种音源的产品是PSR-300电子琴。不过这款产品并未给人留下突出的印象,它尽管在外形上较以往的YAMAHA产品有所突破,但音色仍然粗糙,功能并无大的改善。随后,PSR-400闪亮登场,真正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享受。较之近期的产品,PSR-400音色的整体表现仍然流于平庸,但其中的CLEAN GUITAR和打击乐音色,却让我们欣喜不已。在这一时期,YAMAHA接连抛出了PSR-500PSR-600,它们基本上与PSR-300PSR-400处于同一概念之下。

  接着,YAMAHA郑重其事地在中国推出了PSR-410PSR-510,它们较前一代以PSR-400为代表的产品,无论从音色、自动伴奏系统,还是功能上,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时的音源,开始与GM标准兼容,并奠定了XG标准的基础。这个时期,YAMAHA爆炸性地推出了EL系列双排键电子琴,其中的代表是EL-90,它的品质之优良、品味之高尚、价格之昂贵,让我们的感观领受了强烈的刺激。

  在90年代中后期,YAMAHA接连推出了PSR-520PSR-620PSR-640,到现在已经是PSR-740了。它从音色、功能、伴奏系统,乃至音响效果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是一系列让我们的消费者开始感到晕眩的产品,不仅因为其不菲的价格,更因为它的菜单式的操作功能,它要求操作者具有电脑时代的思维方式。不过这些产品还远不是它所体现的产品概念的最高代表。笔者有幸在FRANKFURT MUSIC MESS上见识了PSR-6000PSR-6500PSR-7000,它们一度让笔者杞人忧天地怀疑今后YAMAHA如何突破自己,这些产品已经使得电子琴与合成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过由于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程度,这些产品在上海的一次全球性的乐器展上甫一露面,就不见了踪影。

  需要提及的是:就技术本身而言,大到采样机、合成器、小到音源器、电子琴,乃至电脑声卡,其技术内核是一模一样的,它的核心就是音源技术,其中的差异仅仅在于开放给用户的操作界面不同和有所侧重而已。也就是说:只要不考虑成本及市场的因素,电子琴的音色完全可以和采样机一样完美。

  应该指出:如果强调音色本身的逼真度的话,YAMAHA并非完美无缺,即使在PCM时代,它的音色仍然摆脱不了FM时代的阴影,毕竟,在FM时代,YAMAHA已经透彻地解析了音色的本原,否则它如何无中生有地制造FM音色呢?在我们看来,缺乏个性一直是YAMAHA音色的主要缺点,它的音色可以用中性化来描绘,这恐怕是YAMAHA在与ROLAND在顶尖产品的较量中,常常处于下风的技术上的原因。但YAMAHA从来不将追求逼真,作为自己最终的目标,它在始终追求与众不同,所以,YAMAHA的这种看似缺乏个性的弱点,在某种程度成全了它的某些优点。它的音色清晰见底,充满暖意,尽管个体音色表现力较弱,但在构成多声部音乐的合奏时,却表现奇佳,而且能在不知不觉中掩盖其缺点,由此足见YAMAHA所具有的深厚功底和积累。

  我们应该承认:ROLAND的音色无论在个体和整体上都有较好的表现,但它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处,而且,ROLAND的音色为录音棚的后期制作,留有大量的余地,并不追求对音源本身音色的尽善尽美。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公司掌握了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音源技术,任何一种音色的压缩算法,对不同音色的表现力各有优劣和侧重。

  在一架电子琴中,音色和自动伴奏系统是两大根本的内容,所有的其它功能,都附属于这两者,它体现了制造厂商和设计人员的智慧、功底和品味。而在自动伴奏系统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元素,为我们集中提供了大量的音乐信息。

  在FM时代,音色毫无逼真可言,YAMAHA的自动伴奏的音乐在今天听来简直不值一提。因为音色的原因,同时在技术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供音乐人员充分发挥,使得这个时期的自动伴奏音乐时时透出诸多无奈:它听起来织体单薄、可变空间小、现场感差、比现在的低档游戏机的音乐好不太多、远远无法与乐队的效果相比较。然而,我们却在此时对YAMAHA的严谨作风,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因为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迫使它编曲人员必须用最少量的音符,来表现一种音乐风格的最基本特征(比如用24个音符来表达SWING的基本特征),这需要何等深厚的音乐功底和严密的音乐思维!同时,YAMAHA的音乐人员为自动伴奏系统所设计了一套严格的运行规则,尽管放在今天它显得原始、简单,但这种运行规则却成为一种规范的东西,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至今,仍有很多别的品牌的电子琴在自动伴奏运行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赶不上这个时期的YAMAHA的水准。

  到了FMPCM双调制音源时期,无奈的情形有了较大的改观,技术的进步使得音乐人员有了较大的发挥空间,这时的自动伴奏音乐有了与乐队的现场相比较的可能。但这时的PSR-37实在是一款相当失败的产品,大概音乐人员在欣喜地享受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自由的同时,并没有作更多的思考,于是这款产品让我们在听觉上充斥着数量众多的、花哨的音符流,我们的耳朵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去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这种情形的直接后果是:因为自动伴奏的音乐已经有了太多的、旋律性极强的音符流、和弦外音使用过滥,导致与演奏者的主旋律不可避免地产生严重冲突,而使得演奏者怨声载道,就象在一个聚会中,宾客过于热情,使得主人根本插不上嘴。而PSR-47者有了一些改善,也规范的多,它至少可以关闭一些声部,免得它喧宾夺主。我们相信这种情形并不全然是音乐人员的错误,因为音色的改善还没有到达到足以模拟乐队效果的地步,音乐人员还无法用这些音色设计出一种淡淡而又饱满的和声背景,所以只能用音符来填塞由于音色不佳所带来的空缺。而这个时期自动伴奏运行规则仍不见大的突破,仍沿袭FM时代的技术规范。

  到了真正的PCM音源时代,自动伴奏音乐逼近乐队的现场效果的时代才真正到来。如果说PSR-300仍然差强人意的话,那么PSR-400则让我们感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并且YAMAHA的音乐人员也一定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某种顿悟,他们真正懂得自动伴奏只是伴奏,应该为主旋律留有余地,太多的音符有时是徒劳无益的。而此时的自动伴奏运行规则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音乐人员绞尽脑汁地想象乐队的实际演奏状态,并在程序设计中加以实施。但毕竟PSR-400只是实现实质进步的开始,而远非终结。它在伴奏音乐上仍嫌花哨、创作者主观噫念的色彩依然常常让人无所适从。到了PSR-510时,情况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不仅自动伴奏音乐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伴奏的价值和作用,在自动伴奏的运行规则上也尽可能地再现乐队实际的演奏状态和需要,而且不同的音乐风格采取不同的处理规则,同时和弦的数量增加到了32种,几乎涵盖现代流行音乐的所有和声种类。其电子琴不可完全避免的和声的不良连接,被进一步减少。而PSR-620在音色和自动伴奏系统上是PSR-510的延续,只有一些微小的改善,它的进步主要表现在音响效果和功能的概念上,尤其它的功能从原来的平铺直叙式操作方式转变为菜单式的操作方式,这是一种概念性的变化。而PSR-640PSR-740则基本是PSR-620的延续,并不是产品概念的更新,它们更多体现在是音响效果的进步,现场感更强。而SR-320则无论从功能还是音乐来讲,都是PSR-620的简化版。而我们也从PSR-620开始,在电子琴上领略YAMAHAXG音源标准的魅力。  需要提及的是:PSR-640PSR-740有了和弦转位的功能,就自动伴奏功能而言,它的BASS声部再也不是只能以和弦根音的方式出现,这样的处理方法并非YAMAHA首创,我们早在多年以前ROLAND及欧洲的一些品牌的电子琴中看到这个功能,而且技术上实现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它只需要一条简单规则而已。但是对于演奏者来讲,他的和声知识就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才能充分发挥这个功能:这个功能使得和声的不良连接,能减少至最低程度,并能使BASS声部形成一定的旋律线条,并与旋律形成对位,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它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YAMAHA自动伴奏音乐的编配及其专业、严谨,音乐元素丰富,处理规则变化多端。它还有一个较之其它品牌的显著特点是丰富的器乐声部。但它并非在任何时候打开所有声部,都会获取最佳的效果。这些丰富的声部,只是为演奏者的伴奏背景,提供多样的配器素材,但这些丰富的素材需要演奏者合理搭配使用, 所以配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就必不可少了。

  的确,YAMAHA无愧于其良好的声誉,但它并非十全十美,它的KB系列就是一个平庸的例子,PSR系列才真正显示其深厚的底蕴。YAMAHA的电子琴程序设计合理,结构严谨,不过多纠缠于细微末节,因而它很少被人发现程序设计上的错误,笔者仅仅在PSR-510上偶然发现一个录音功能上的、被隐藏得很深的、能导致其死机错误。总之,YAMAHA的每一次进步都值得我们关注。

  作为YAMAHA在中国的老冤家CASIO,一直在竞争中扮演着二流的角色,这固然根本上是CASIO的市场战略使然,但其产品本身的缺陷也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不可回避的主要因素。本质上我们无法将CASIO归入专业电子乐器制造商的行列,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创意主要体现在玩具电子琴的设计、制造方面,尽管我们在一个时期在市场上看到不少CASIO的电子合成器,但我们始终无法清晰地领会它的产品概念。在全球范围内,CASIO作为电子乐器制造商,最多只是三、四流的角色(毕竟它的市场占有率并不小),但因为它较早地进入了中国市场,使得它至今在其中占据一个不小的份额,也使得它成为我们今天需要为其费一番口舌的理由。

  CASIO从来就没有经历过一个FM音源的阶段,也就是它一开始就采用PCM音源技术。虽然我相信CASIO在一些特殊音色的算法上仍不免FM的方式。在YAMAHAFM音源盛行的年代,CASIO有一款CT-670电子琴,曾经与YAMAHA的产品分庭抗礼了一段时间。的确,这款产品的音色较之FM音源的产品音色相对比较逼真、临场感也相对较强。这个时期,在普通消费者眼里,YAMAHACASIO几乎旗鼓相当,但由于当时的PCM技术还远远没有现在完善,所以其时的PCM音源并不显出多少优势。随后的一款CT-770笔者认为是CASIO在中国销售的电子琴产品中整体技术水准最高的:它的音色达到CASIO电子琴最高水准,其自动伴奏系统中的和声背景处理规则制定得最为完备,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YAMAHA的同期产品。但这款产品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和弦响应迟钝。可惜的是CASIO并没有抓住在PCM音源方面先入为主的优势,更没有显出应有的后劲,在随后的CTK-650中,却出现了退化的迹象。尽管这款产品开始兼容GM标准,自动伴奏的风格种类大大丰富,但是其音色总体上不进而退,自动伴奏系统的运行规则被不可思议地简化,而且存在于CASIO产品上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并没有得到纠正。

  总体来讲,CASIO的音色也许个体会有一些不错的质量,但整体的表现力不佳,尤其它的打击乐器组更是一处败笔,这也使得CASIO的音乐人员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它在自动伴奏系统的运行规则制定上显得粗陋、不尽合理,很少对演奏的需求进行仔细考证,自动伴奏音乐的声部简单、变化性少,可供演奏者搭配的选择余地不多,而且它的程序设计的错误也不难被发现。它似乎失去了进步的动力,设计师的智慧仅仅体现在对一些功能作一些颠三倒四的变化而已。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抱怨CASIO的自动伴奏音乐过于花哨、和弦外音太多,而与主旋律经常产生严重冲突。这个现象固然与我们的音乐理念休戚相关(笔者曾经在FRANKFURT MUSIC MESS上在CASIO的展区前,目睹一位服务生用CT-650演奏了一曲美妙的FUNK音乐),同时也表露出CASIO对演奏需求的一种顽固的漠视。  讲到这里,我们内心产生了某种愧疚感:似乎我们对CASIO过于苛刻。但我们在肯定CASIO对中国电子琴市场所作出的不可否认的贡献的同时,也指望它能拿出真正令人信服的产品。
  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国产电子琴业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它在进口品牌的重重挤压下,为自己争得了不小的份额。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生产电子琴的厂家曾经创记录地达到114家之多。初期的产品是那种被成为簧片琴的电子琴,它的键盘是以簧片开关的方式来解决;音色是用模拟滤波器来产生;自动伴奏则依靠简单的脉冲信号来触发一个简单的鼓的发生器来实现。这种在现在看来即使作为玩具都嫌低档的电子琴,在当时却成为老百姓的消费热点,这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有一件事实是:曾经有段时间,国产的华星牌电子琴在市内各大商场刮起了一股抢购风,使得商家频频向厂家告急。这是一件足以令华星人勾起美好回忆的往事!可惜从此以后这样的好事再也没有眷顾过电子琴。不过,这种轰轰烈烈的场面很快烟消云散。这些林林总总的厂家均无开发现在意义上的、由单片电脑主控的电子琴的能力,单靠簧片琴是无法存活的,而且市场的优胜劣汰的原则注定了只有其中的娇娇者能够生存下来。到今天为止,在诸多当时的电子琴生产厂家中,真正在市场上形成气候的,唯独华星一家,其余的要么被淘汰,要么始终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而目前在市场上显现强劲势头的美得理电子琴,则实实在在是一位后起之秀,它与华星的发展轨迹刚好相反。

  让我们来罗列一下真正对电子琴的市场有着或者曾经有过实在意义的几个公司的名字,它们是华星(上海)、得理(香港)、世辉(香港)、安达(广东)、嘉华(香港)。其中嘉华起步最早,却迅速衰弱,现在已不知所踪。安达经历多次分分合合,始终没有形成气候,电子琴只是它们现在偶尔为之的产品。世辉则分裂为SBS(在香港另起炉灶,以OEM方式制造玩具电子琴以供出口)、埃非尔(据说在上海崇明制造日用小家电)、渐华三家公司,其中渐华(MULTAK)在VCD设计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的地位,而其MIDI VCD则可以看作是它在电子乐器领域的一个延伸,它已成长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家用电器开发公司。华星和得理则是在中国市场上与进口品牌形成对峙的两大国产品牌,它们值得我们关注,拙作将对其花费一番口舌。

  华星的大名恐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产电子琴的代名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几乎占据了国产电子琴市场的半壁江山,尽管人们不难发现它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尽管它现在越来越受到来之美得理的强有力的挑战,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漠视它的存在,也无论如何不能否认它对中国电子乐器所作出的贡献。

  华星在开创初期,只不过是一家街道集体企业,但它现在已经成长为上海市黄浦区的明星企业,它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它的主打产品---电子琴。这个品牌的创始之初,华星并不具备电子琴软件的开发能力,它主要依靠世辉公司和得理公司为其提供主要芯片,其中,当时的世辉公司是它的主要供片商。在FM音源时期,它的代表作是H-616H-818,其音源芯片是世辉公司开发的H-882。在PCM音源时期,它的代表作是H-6000H-6500,从产品本身来看,H-6500无疑是一款比较完整,而且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这两款产品的音源芯片是法国DREAM公司的92339407,产品的控制软件起初由世辉公司开发,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替代软件。在华星发展过程中,还采用过美国ENSONIQ的音源芯片,但由于其复杂的电路结构,生产成本相应提高,而最终使华星放弃了这一方案,但在市场上,华星有一款电钢琴,是采用这一方案的唯一作品,它是个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在90年代中期,华星立足于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一支软件开发队伍,开始摆脱供片商的束缚,这使它形成集开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模式,从而具备了在国产电子琴中傲视群雄的低气。这听起来象是“蜀中无大将,寥化充先锋”,但对电子琴的现状而言,它不是典故,而是现实。

  华星是YAMAHA的忠实追随者,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它始终笼罩在YAMAHA的阴影之下。华星产品的功能几乎是YAMAHA的翻版,然而翻版是及其表面化的。YAMAHA的产品功能的运行是建立在一套精细、完备的规则上的,而相比之下华星产品的运行规则就显得粗陋、简单、有不少漏洞,它只是YAMAHA的一些表面模仿,而远远没有触及其精髓。一个产品的表面模仿和深入开发是两种层次的概念。

  华星电子琴的音色基本上是向其供片上DREAM公司购买的,它本身不具音色制作能力。然而DREAM公司的芯片尽管有着不错的硬件品质,但由于它的芯片主要供应给多媒体和MIDI VCD的市场,而这类产品对音色的要求要比电子乐器低得多,而且DREAM公司本身并不具备很强的音色制作实力,它所作的音色与电子乐器的要求有着较大的距离,但它向客户提供一套音色制作系统。然而,由于华星没有自己的音色开发人员,使得它只能受制于供片商,形成自己的音色特点和概念。而且由于DREAM公司自被ATMEL收购后,它的开发动力也日趋衰弱,使得华星不可避免受到牵制,这样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华星应该明白: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音色,否则世界上就没有必要存在不同品牌、不同厂家、不同品味的钢琴、小提琴了。所谓GM标准只是一种音色序列标准,它并没有将音质作出规定,也没有可能作出规定。但正因为存在音质、品味的差异,而使得构建自己的音色概念成为可能,更何况音乐在发展,新的音色在不断产生,音色的制作是每一个电子乐器制造商必须去做的工作。 华星也没有自己固定的音乐人员,使得它的自动伴奏系统的音乐素材要么由下订单的外商提供,要么由一些不谙要点的、本身并不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元素的音乐人编写,或者干脆去欧洲购买一些二三流的货色,而这些千辛万苦收集来的音乐素材未必就适合于它的音乐和箱体,而华星又没有自行的调整能力,这样它的音乐品质当然就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没有音乐人员为其产品设计一套符合演奏需要的、细致自动伴奏运行规则,使得产品的音乐表现力大打折扣。华星也应该明白,如果没有音乐设计人员的深入研究,它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产品品味,也无法形成自己的音乐理念和风格,它的产品因而就没有灵魂。

  华星在市场上坚持走着它的低价路线,这是其最以为得意的策律,但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它的致命弱点,它至少减弱了华星的发展动力,因为电子琴永远不可能达到电视机、电冰箱、VCD的生产和销售的规模,低价路线无异于慢性自杀。

  作为国产电子琴的后起之秀,美得理显示出了强劲的态势,华星在国产电子琴市场的一枝独秀的局面受到严峻的挑战,从今年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这两大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上已形成分庭抗礼的格局。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得理具备了较强的后劲。

  美得理这个品牌始创于九十年代中期,创立这个品牌的公司是香港的得理电子有限公司,但其公司本身的创办则可往前追溯十几年,而现在其开发中心已经于九十年代中期转移至上海,并同时在深圳建立了生产和销售基地。

  在其公司创办的初期,得理公司主要以开发各种电器的控制软件和芯片,电子琴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然而其最为成功的一个产品是MC-3电子琴的芯片,它以欧洲各种品牌的OEM方式,在全球销售了100万架以该芯片为内核的电子琴,并为其在电子琴领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一时间各种外形、不同包装的以MC-3为内核的电子琴充斥着全国各大百货商店。那个时期几乎没有一家生产电子琴的国内厂家不使用这块芯片,连华星也不例外。在第一届全国电子琴金音奖评选会上,MC-3电子琴几乎占据了一半,而另一半则由以嘉华、世辉、安达等公司设计的芯片为内核的产品来瓜分,可见当时MC-3的风头之劲。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们的专家竟能在诸多MC-3为内核的产品之间,区分出种种本质差异,令人啼笑皆非。

  在华星的整机产品风头正劲的时候,得理不动声色地积蓄着它的能量,而美得理这个品牌正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MC-3在市场上的大获成功,使得得理有了进一步在电子乐器领域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和决心,紧接着,得理抛出了它的经典之作MC-10。如果说MC-3的最大成功体现在它使得理在世界玩具琴的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的话,那么MC-10则是得理步入专业电子乐器制造领域的一个标志。在这个产品中,一些最为专业演奏用琴的功能框架、自动伴奏系统的处理规则运用得相当完整、合理,即使现在的其它品牌的国产电子琴在这些方面仍然没有达到当时MC-10这样的高度。MC-10采用的音源是YAMAHA FM音源YM-3812的替代品H-882,是由当时的世辉公司开发的,后来得理也开发了相同功能的9008音源,并取H-882而代之。一时间,国内各电子琴制造厂对MC-10趋之若鹜,纷纷用MC-10的芯片制作产品,其热闹场面绝不亚同样MC-3,而美得理的运用MC-10芯片的整机产品是MC-108。同时,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当时一百多家国内电子琴生产厂家,到这个时候已经所剩无几,市场的份额开始集中于几个少数品牌,他们是竞争的幸存者。

  即使从现在看来,MC-10电子琴仍然是学习电子琴演奏的一个相当好的入门用琴。尽管在它以后,各香港及内地公司(包括得理自己)设计的FM音源的电子琴品种繁多,但没有一架真正超越MC-10的水准,从各方面讲,MC-10都是一款相当完整、出色的学习用琴。

  九十年代中期,得理公司完成了它的战略大转移,它的开发中心从香港移至上海,开始发掘和利用内地的人才资源,同时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美得理这个品牌也就在这时被创立的。在上海的开发中心,得理配备了国内其它同类公司至今没有的音乐部,它使得理在电子乐器领域的发展上如虎添翼,使得它在其产品的音乐品质上有了保证,这是得理的得意手笔,我们不得不佩服它的经营者的远见卓识:在各公司技术水准大体相当的条件下,音乐资源的自主支配和合理运用,无疑提升了它的产品的专业素质,并与其它公司的产品拉开了距离。他们的音乐人员对各进口品牌的音乐素材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并与工程部通力合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规范,其中音乐人员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和卓有成效的。

  1995年底,得理推出了一款MC-150的电子琴,它是国内自行设计开发的第一个PCM电子琴,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国产电子琴开始步入PCM阶段,并且这款产品为得理赢得了大宗的外销订单。同时,由于这是第一架PCM音源的产品,其缺陷也不可避免,其中音色粗糙和自动伴奏响应滞缓是两大致命弱点,这纯粹是因为技术(含工程和音乐两方面)准备不足而引起的。不过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阶段,这恐怕也难以避免。

  需要提及的是,MC-150采用的音源是法国DREAM公司的二代产品9203,并由DREAM公司提供音色库。但9203最初是为电脑声卡而设计的音源,它的音色和底层程序主要适合于多媒体产品,对于电子琴则有些勉为其难,所以MC-150的种种缺陷也就在所难免。笔者曾经有幸弹奏过一款意大利的SOLTON MS-50的高级演奏琴,采用的就是9203音源,但它的音色和底层程序则由SOLTON的工程人员和音乐人员重新设计和制作,使得MS-50成为一架极其出众的产品,所以DREAM的产品的硬件品质是勿庸置疑的,而它的软件(包括音色)则要逊色得多,要用好DREAM的产品,改造是在所难免的。

  其后,得理陆续推出了它的PCM系列,其中PK-7是与GENERAL MUSIC合作开发、生产的、带有软驱的高档演奏琴。值得一提的是在得理的PCM系列电子琴中,MC-100是一款应该与MC-10处于同一地位的产品,它的价值在于它并不是最高档的,但在各方面却是最完整的,我们认为它在国产电子琴中,是学习用琴的首选产品。  得理的产品一直试图摆脱YAMAHA的阴影,但它常常拘泥于一些功能上的技术细节,使得它的产品的程序框架被破坏,而使得最终在其功能上显得繁琐和协调性欠佳,他们应更多关注演奏的实际需要。

  得理的音色制作工作才起步不久,这项工作意义深远,但他们还缺乏必要的积累和经验,所以还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得理应该明了:音色的制作人员就象一支乐队的指挥,必须将每件乐器的音色融为一体,单纯强调某一乐器的音色是不合理的。制作音乐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将YAMAHA的最佳音色与ROLAND的最佳音色结合起来,未必会产生最佳效果。所以音色质感的统一性,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是形成一种风格的前提,这方面YAMAHA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得理的产品在自动伴奏的运行规则上有简化的趋势。确实,普通的演奏者是难以迅速体会其中的奥妙的,演奏效果的好坏是被逐渐体现出来的。YAMAHA的成功在于它在增强演奏的表现力上不遗余力,使得它的产品始终高人一筹。

  得理在自动伴奏音乐的设计上还没有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这需要它的音乐人员要有一个不断地积累和更新音乐素材的过程,并要对素材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他们应该尽可能缩短对于进口产品进行模仿的过程,而在设计过程中,演奏的需求仍然是首先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国产电子琴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尽管还未产生一个公认的品牌,但它仍以各种OEM方式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在国内,国产电子琴在中低档产品中,已形成对进口品牌的抗衡。但要使国产电子琴真正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一些产品本身的缺陷也应该加以充分关注。

  首先,国产电子琴和其它国产电子产品一样,没有自己的概念,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供片商,这是因为任何一家国产电子琴设计生产厂家都不掌握音源的正向设计能力,对音色的算法一无所知,在产品功能的设计上缺乏创意,对进口产品的模仿仍是它的指导方针。我们知道:一流是建立在自己的产品概念基础上的,没有概念性的创意,至多只能沦为二流。

  其次,在音乐上,他们应该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设计队伍,其音乐从业人员应该完成这样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为音色的制作,第二为音乐的制作,第三为功能的概念性策划。他们并不需要那些动不动就被称之为音乐家的人,而是需要那些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音乐元素的音乐人,并且要有相当高的技术敏感度,具备音乐和工程两方面的思维能力。在欧美因为其众多的音乐人口和较高的音乐基础水准、流行音乐的教学已经规范化和规模化、电脑的普及率高,这样的人员并不难找。但在中国,受制于整个音乐大环境,我们也许有某一类的音乐大师,但这样的通才几乎不存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也不具备培养这种音乐人材的条件,所以厂家根据自身需要的自行培养几乎是唯一的出路。这方面得理已远远走在前列,并已显示出某种优势,但要实现质的飞跃尚要假以时日。

  第三,因为音箱是电子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他们应该进行琴体本身的声学研究和实验,以提升其声学品质。而据我们了解这样的研究和实验,在国产电子琴中是一个被忽略的环节。

  在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在思考关于音乐教育和普及的问题,拙文是这种思考的一种结果,我们认为电子琴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应该有其相应的、更高的地位,而对于我们这个古老而音乐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讲,电子琴则对普及音乐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好文章!从观点到技术分析都很棒。希望有网友告知作者姓名单位,本站早日给作者署名--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