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
|
||||||
学院派民歌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赵羚访谈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8 ![]() |
||||||
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韩红在推出自己时隔7年的新专辑的同时,还作为歌手代表发起了“中国的声音——新音乐浪潮”运动,呼吁音乐人从民歌中提炼出中国自己的音乐,壮大中国流行音乐的力量。 看似处于主流且不断发展的我国的民歌现在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就在昨天,青歌赛综合素质考试出题人、著名歌唱家王昆和田青的“双料”硕士生、现任北京教育学院老师的赵羚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与韩红不谋而合地提出了对我国民歌“改革”的呼吁。 赵羚是宁夏人,回族,上小学时成为第一批“希望工程”的受助学生。16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山区小学当教师,为当地孩子带来了人生第一次音乐课。后因在市、自治区等多次歌唱比赛中得到一等奖,被当地教育部门推荐到北京深造音乐。在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又幸运地得到王昆、田青两位老师的同时指导,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毕业生。 不学民歌学美声很畸形 “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的很多著名民歌手,其实很多都不能‘真唱’。一叫他们参加一个要求‘真唱’的晚会就会以各种理由推托参加不了,因为一唱就露馅了。这些人应该被淘汰。”赵羚表示:“现在的学院派模式,教出的人都是一个声音,这样是不行的。越著名、越接近学术高度的人,都应该有足够的胸怀和包容心,但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的教学、派系是惟一标准、最科学的。这不对。艺术没有‘最’。” 因为自己有过报考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的感受并以自己在宁夏办艺术班的积蓄访遍北京各“著名老师”的经历,赵羚对“教育这条线”出现的民歌问题最清楚。“当年我在报考民族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时就很困惑。因为我的唱法比较偏原生态,看到同考的同学们的唱法大多是偏美声的,自己就一度认为我的唱法是不对的。这就是畸形现象之一,现在我们不论什么唱法,都要求学生必须用美声来打底子。练习美声,可以让我们所说的‘管道’位置靠后、有共鸣,这个方法是对的,但不是惟一的。我们有那么多好的戏曲、有那么多好的民族唱法,为什么不用这些打底子呢?你看李娜,还有那些特别纯正的藏族歌手,整个位置都是靠后的。这种东西我们为什么不拿来学呢?” “声乐除了强调位置,还有气息。我们看彝族的海菜腔,一个长音可以拖十八拍。我们为什么不从学习海菜腔入手呢?为什么只说美声才能练习气息呢?这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东西没有了解透。实际上,民族的、原生态的东西出来,老百姓的喜欢程度也是高于美声的。比如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素材就是蒙古小调;刘欢唱的《好汉歌》素材就是河南民歌《补缸》。 现在我们各类音乐学院,民族音乐都是放在理论课里的。我认为所有声乐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实践’起来,各个地方典型的民歌都会唱。在这个过程中,位置、气息很快就能感受到。你看所有民族歌手在唱歌时,表情都特别轻松,没有美声那样的痛苦表情。音乐最开始其实就是种联欢、娱乐,你搞得太严肃了当然就失去观众了。老说‘严肃音乐市场不好’,不应该只从观众欣赏不了上找原因,也该看看自己的问题。” 不能让音乐老师“毁”了民歌 赵羚有过多次歌唱大赛第一名的成绩,同时又有王昆、田青两位指导老师,如果想走歌星之路,拉拉关系应该也不会太差。但她最终却选择了当一个幕后的“老师的老师”。“在中国,‘师承关系’目前还是特别重要的。我如果当一个独唱演员,只能影响听众,不能影响歌手这个圈子和音乐领域。现在我在北京教育学院,教的是老师,他们可以再去影响他们的学生,通过这条‘生命线’,我觉得对整个民歌向更好方向发展是更直接有力的。我刚才说的这些给老师们讲的时候,大家都很认可。其实大家内心也都有各种疑惑,只是没有总结出学术的东西来。我相信在听了我的课之后,老师们再去给学生们讲藏族、彝族音乐,就会有感情在里边。从小就告诉孩子们、学生们什么是真正丰富多彩的音乐,什么是真正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学生们才会带着情感去爱它。虽然现在的‘80后’、‘90后’听流行音乐比较多,但我相信真把好的民族歌曲放给他们,还是会有不少人喜欢的。我有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表妹,她在网上看了电视剧《血色浪漫》,一直问我要信天游的专辑,她觉得特别好听。包括韩红不也说给她录音的老美一听藏族歌曲当时就震惊了吗?” 赵羚表示现在除了教老师之外,她每年还会亲自带几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考各类音乐学院。“这些孩子从小就唱花儿或长调,你几乎不用去雕琢他们。但他们如果交给音乐学院的某些老师,就被毁了。他们一定会被说唱得完全不对。我相信就算腾格尔去某个学院,也会被说是野路子。” 综合素质决定音乐将来 赵羚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备受关注的青歌赛综合素质考试的出题人。赵羚认为综合素质绝不是在电视上一个比赛手段而已,它对歌手的境界甚至中国音乐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现在很多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是从学院附中、附小上来的,文化底子都挺差的。现在我们音乐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入学的时候如果80%的学生都在一条线上,毕业后也基本还是同样的高度,很难有拔尖的学生。为什么?就是素质教育出问题了。一个歌手如果对人生感悟到不了一定境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就会更差,思辨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只能是晚会歌手红了就去学晚会歌手、别人说怎么唱就怎么唱,没有自己的音乐审美。” “我想拿王昆老师做个榜样。她今年刚举办了从艺70周年音乐会,但我当时分配给她当研究生时,她却说她只是小学毕业,唱歌方面教教我还可以,但在文学修养、综合素质上她说她不配教我。所以她才推荐田青老师辅导我写论文。但其实呢,她多年来每天坚持读报、学习。要是比背古诗、古词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谁都没她顺畅。在她身上我是真的知道人是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王昆老师每看到电视上那些不敢‘真唱’的‘著名歌手’就特别生气,经常说‘民族声乐再这样下去怎么办啊!’”
|
||||||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