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
|
||||||
把音乐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景作人访谈 | ||||||
作者:新浪娱乐 文章来源:新浪娱乐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8 ![]() |
||||||
新浪娱乐讯 上一期笔者有幸邀请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提琴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著名音乐评论家景作人老师,分享了他与音乐接触过程中的百味,而有关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景老师也有着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笔者:古典音乐的确是个好东西,不过现在也有不少人对它不是很感兴趣。 景作人老师(下简称“景老师”):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流行乐手,他说他的一个朋友“不行呐,在玩古典音乐”,其实音乐的种类是很丰富的,流行音乐之外还有古典音乐、各国的民族音乐、轻音乐等等,但很多人只认识流行音乐一种,让我发觉我们现在的音乐教育实际很欠缺,正规的音乐教育是很薄弱的。唯一庆幸的是现在校外教育很发达,很多家长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有个乐器特长,很多学校会自己成立乐队,也有很多像库客之类的机构在从事音乐的传播,这使现在很多年轻人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这些校外的音乐教育是来的特别及时,也特别可贵的。 笔者:这相当于给了年轻人一个了解音乐的机会。 景老师:对。但在心理上和真正“学习音乐”有一定区别,大多是“玩”音乐,琴拉的很好,而听的更多的还是流行音乐。现在打开网络,提到“音乐”的全是流行歌曲的专利,好像音乐就等同于流行歌曲,面对那么丰富的音乐种类,我觉得这是很可悲的。我小时候音乐课就常被改成自习课,好像可有可无,我想关键还在于没有把音乐当做一种应该掌握的文化来看待,学生也觉得它是个“玩意儿”。 笔者: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环境造成的。 景老师:是啊。所以我觉得比如大剧院的音乐季什么的就特别好,我去看演出发现每次都有七、八成的上座率,有的年轻观众可以用狂热来形容,这让人很感动。但音乐的艺术修养是培养起来见效比较慢的,而国家的人口太多了,再建一百个大剧院也是不够的。所以当时我们搞的音乐课程提出了:让音乐通俗化而非庸俗化,让音乐课变得有趣味性。但最后课题没有被实施。如果像重视语文数学一样重视音乐,那从小学习音乐的人的观念就会不一样,这是有导向性的。当然我们现在作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在做的工作之一就是争取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一同支持音乐事业。我觉得咱们亚洲人其实是很适合欣赏音乐的。 笔者:这句话怎么讲呢? 景老师:亚洲人的情感十分细腻,比如中国人,我认为还是挺浪漫的,接受起来应该比较快。我国的一些古典音乐是很高级的,在音乐、戏曲和诗词里都常包含哲理和很深的意境,著名音乐家艾森巴赫造访时也曾说:“我最遗憾的事是没能看一场京剧。”所以我们面对西方的音乐文化大可不必自卑,但我们也要看到差距在哪里,西方音乐有着非常科学的发展观,在这方面我们也钻研了很久。我觉得应该有正常的音乐教育,给学生正确的概念和导向。五音不全没关系,但要让他了解音乐这种文化,以及文化传承的意义,把艺术等同于娱乐,音乐等同于娱乐圈,而忽略了艺术的文化内涵,这是最可怕的。我虽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是作为音乐工作者,我觉得也有义务进行呼吁。把音乐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观念是正确的话,看待、学习、理解音乐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产生的效果也将是不同的。 笔者:不去强迫人们热爱音乐,但提供他们了解和喜欢的机会,我想这也应当是教育的本来面目。谢谢景老师,也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使我们的教育状况、文化氛围变得更好,让更多的人看到音乐文化完整的面貌。
|
||||||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