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小巧陶笛登上大雅之堂-——国家大剧院2009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陶笛专场音乐会侧记            【字体:
小巧陶笛登上大雅之堂-——国家大剧院2009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陶笛专场音乐会侧记
作者:赖达富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7

 七月的北京又持续了几个“桑拿天”。好在这闷热的假日里,由海峡两岸艺术家带来的两场陶笛音乐会暨体验会为国家大剧院的观众们带来了一丝清凉。7月8日和15日,来自宝岛台湾的许浩伦、杨嘉诚和大陆的林烨、周子雷等著名陶笛演奏家在国家大剧院花瓣厅举行了两场精彩的演奏会和体验会。此次活动由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部主办,也得到了台湾风雅陶笛许荣长先生的热心赞助。

陶笛是源于中国又在世界各地普遍开花结果的民族乐器。最早的陶笛可以追溯到中国8,000年前的古埙和泥哨。这个古老的乐器经过中国、意大利、南美、日本、韩国等地的现代艺术家们的改进,如今更放射出无限的青春魅力。现代陶笛早已不像古埙那样高深莫测,而是具有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的特点,更以其动听悦耳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小巧精美的造型和富于个性化的设计赢得了无数人的广泛喜爱。所以陶笛又被称为“贴身的音乐宝贝”,“五分钟学会的乐器”,“最多姿多彩的乐器”和“最诱人的乐器”,等等。近年来,陶笛以很快的速度风靡全世界。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和宝岛台湾,陶笛不但在学校广泛使用,而且在社会上也成了老少皆宜的“全民乐器”。宝岛艺术家们制作精美的陶笛还曾多次作为该地区政要的出访的外交礼品;目前在宝岛台湾吹陶笛的人数多达120多万,特别是2004年12月在高雄市举办的万人大合奏,11,551人组成的陶笛演奏方队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大陆在北京、天津、山东、上海、福建、广东等18个省市都有学校或社区里开设了陶笛课或陶笛兴趣班,并且广受师生们的欢迎。

这种小巧的乐器如今也在大陆的许多城市都可以买到,吹奏陶笛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陶笛,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部专门安排了两场陶笛音乐普及活动。7月8日下午在国家大剧院花瓣厅举行的是海峡两岸陶笛演奏家专场音乐会。许浩伦、杨嘉诚和周子雷三位演奏家分别演奏了《牛仔很忙》、《望春风》、《青花瓷》、《爱的祝福》、《我心依旧》、《皇城根儿》等十多首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乐曲。全场观众一方面为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奏不断喝彩,更为这类小巧玲珑的乐器竟然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啧啧称奇。7月15日下午是由林烨老师主讲的陶笛体验会。他从最小的迷你熏烧六孔陶笛开始,一直讲到专业三管陶笛。在介绍了不同种类、大小、花样繁多的陶笛的同时,林烨又用各种陶笛来进行了高难度的示范演奏。特别是他示范的陶笛特效音技巧——模仿人声、鸟鸣声、动物叫声等,简直达到了可以以假乱真、惟妙惟肖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林烨还演奏了他自己作曲或改编的乐曲《清晨鸟儿闹枝头》、《冲向胜利》和《献给妈妈的歌》等。林烨高超的技巧和投入的表演又一次征服了首都观众,获得了满堂喝彩。

对于中国陶笛界来说,国家大剧院2009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陶笛专场音乐会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小巧的陶笛成功登上国家大剧院这个被誉为中国的最高表演艺术殿堂,表明了这种民族乐器已经得到了音乐专业界的认可;海峡两岸陶笛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的成功合作,也表明宝岛台湾的“陶笛热”已经蔓延到了祖国的心脏,更意味着陶笛音乐必将以更快的速度继续风靡神州大地。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下载: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学术骨干培训研讨会报名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