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洪啸音乐教育网友支教渔峡口-渔坪小学的三天音乐之旅            【字体:
洪啸音乐教育网友支教渔峡口-渔坪小学的三天音乐之旅
作者:黄磊    文章来源: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2

    (三峡晚报) 本报记者 黄磊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渔坪小学,是一所镇办中心小学,目前有5个年级,6个教学班,学生282人,授课教师17人,从建校以来,该校一直没有专职音乐教师。
    7月15日,2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老师和音乐爱好者通过网络相约,自费来到渔坪小学进行为期三天的支教活动。
    从来没有过专职音乐老师的乡村小学一下子涌入这么多能歌善舞的音乐老师,孩子们沸腾了。
    老师们带来竖笛、口风琴等乐器送给学生,教他们吹竖笛、葫芦丝、跳舞。很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乐器,在拿到它们的时候,兴奋的一直吹着,虽然吹不出任何旋律,可是只要吹他们就很高兴。
    渔坪小学教导主任曹卫红对记者说,由于学校已经放假,通知学生是自愿来参加活动,但是活动开始当日,全校90%的学生来到了学校。
传递
    赵洪啸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作为一个致力于音乐教育的实干者,他和他的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在全国音乐教育圈子里有不小名气。
    赵洪啸说参加支教活动的有三类人,一是把支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一是把支教作为自己教育方法的实验,一是把支教当作一种游历。记者问他属于哪一类,赵洪啸笑着回答是第一类。
    从到渔坪小学的当天起,赵洪啸就要学校的工作人员给他找来了几根校后山上长的粗壮绿竹,利用给孩子上完课后的时间,赵洪啸就对这几根竹子敲敲打打。直到晚上,赵洪啸终于将这绿竹做成了一根竹埙(一种吹奏乐器,上有六或九孔),在后来几天,这根竹埙引起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兴趣,他们没想到平常身边的普通竹子,竟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
    “我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告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任何角落。”赵洪啸说前来支教的老师很多都是这么认为。
彷徨
    谢明刚和许启虎是赵洪啸的好朋友,也是支教活动的具体组织和管理者。
    许启虎每天有项任务,就是将当天的活动照片传到他们的音乐教育网站上。
    支教第二天,许启虎发现了一个回帖:这哥们,支教还抽中华,一包两本书。原来一个网友在看见他一张支教工作照片里的桌子上放着一个中华牌香烟盒后,就留下了上面的话。
    许启虎对这个帖子没做任何回应,因为他觉得没必要。
    “我们了解一些做公益最后把自己做‘死’了的例子。”赵洪啸说,有很多人对一些公益活动持质疑的态度,怀疑公益方另有图谋,他说他不想把自己的公益支教做成那样。
    曹卫红说支教老师的所有开销都是老师们自己支付,比如在学校吃食堂的餐费、在宾馆的住宿费。
    赵洪啸说他以后可能会换一种集体支教的方式,这次的渔坪小学之行也许是他自2004年开展集体支教活动以来的最后一站。巧的是,2004年第一次的支教活动也是在长阳。
    至于换成什么方式,赵洪啸说他感到学校音乐教育缺少的不仅是硬件,而是缺少更为关键的因素——音乐老师。他说他将花力气在音乐老师上,让更多的学校不再像渔坪小学一样——音乐老师是兼职。
    18日上午,作为支教活动的尾声,孩子们和老师们进行了汇报表演。
    散场时,一位当地学生的爷爷,展开满是皱纹的脸,说这是他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看的表演。


窗外老人看着教室内的孩子们。


支教老师和渔坪小学的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三天。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关于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技术理论课程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