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声乐科班“不识谱”丢谁的颜面?            【字体:
声乐科班“不识谱”丢谁的颜面?
作者:白宙伟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北京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7

 

      昨天下午,中央歌剧院高艾副院长打电话请记者来听一听声乐考生的现场表现。按照他的说法:“考生来自全国很多音乐院、校、系,没想到,竟像是一次对我国声乐教学水平的侧面检验。遗憾的是,如果打分,恐怕只能给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打不及格。”

  在考场上,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对记者谈了他对考生表现不佳的原因探究:“一、就业紧张与压力;二、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关系与目标定位脱节的矛盾;三、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教育的质量差距。”表示他对音乐院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对位的忧心忡忡。

  在考场上,记者感受到这一“不对位”的教学所产生的“后果”:

  与“央视青歌”赛制造“可视性”不同,这里不需你唱完整歌,也没什么文史哲考题,考官是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副院长高艾、歌剧团团长钟鸣达、合唱团团长李兵、合唱团副团长阎秀芬、剧院指挥李冰,他们只关注一条:你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歌剧演员,这决定于你必备两点:一是声音条件,二是音乐基础。

  现在会唱歌的人太多,考生普遍嗓音不错,也有唱上高音C男声的凤毛麟角者。栽就栽在音乐基础的视唱上,考题是亨利·雷蒙思、古斯塔夫·卡卢利编著的《法国视唱教程1B》、《法国视唱教程2A》,曲目不长,难度在两个升号和两个降号之内,属大学本科修毕曲目。

  五花八门的视唱让考生们出尽洋相:

  把固定音名唱成首调音名。很多人不会五线谱,把五线谱当简谱唱,结果就像明明是张三却叫成李四,或者像拿着稿子却张嘴瞎说。

  五音不全。用一个“7”唱着所有音名把旋律唱拐了弯儿,跑了调。

  基本上不识谱。不是越唱越高,就是越唱越低,多吃少占,却又回不来。

  莫名其妙的唱法。以致有位考官无奈地注下“怪异”二字。

  还有的干脆不唱音名,只是哼哼,不敢出声。

  考试结果,视唱部分80%考生不能顺畅唱完,绝大部分表现令人失望。

  考场休息,记者与考官、考生交流,得到的教学信息并不让人乐观。有考生说:某西南音乐学院近年来扩大招生近万人,带来的危害后果是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有的考生承认:“在学校,除作曲系、器乐系外,全是用首调视唱。”有考生说:视唱两年前就“修毕”了,完了谁还管你视唱不视唱。考官们则说:很多名牌院校本来应当是“免检”的,但是实际上它们的毕业生水平令人堪忧。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声音,一进校就鼓吹孩子们当独唱演员,只强调声音、方法,然后热衷参赛、获奖,基本没有基础理论和基本功的训练。一些综合类大学的音乐系突然就变成了音乐学院,这类山寨音乐学院在这次考试上反映出教学水平是最低的。而全国有这类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系300多所,“整个国家音乐教育不统一、各个学校教育不统一,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俞峰院长说。

  望着考生们的背影,考官真替他们着急、替家长着急、替学校着急。

  有位家长在考场外一口一个:“我们孩子老师说了,我们孩子将来就是干歌剧的料,你们就收了我们孩子吧!”她如果知道,她的孩子在考场内的视唱一塌糊涂,怕就不这么说了。

  为什么全国的高等音乐教育普遍不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以致学子成为“不识谱一族”?为什么所有的音乐学子都明知视唱是从事音乐职业敲门砖,却没有人引以为要?

  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应当多解决些“为什么”了。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政协开幕式奏国歌改唱国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