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图文]“即兴演奏”重返音乐厅            【字体:
“即兴演奏”重返音乐厅
作者:周炳揆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新民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

去年10月,钢琴家、音乐研究家罗伯特·莱文在韩国首尔举行独奏音乐会。下半场演出开始时,莱文从一个竹篮里抽出4张字条,随即开始弹奏钢琴幻想曲。在外行听来,他似乎是在弹莫扎特的作品,其实不然,这支曲子是莱文根据现场观众的建议(写成字条放在竹篮中)即兴创作并弹奏的。
   
   

   “即兴演奏”作为古典音乐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已经偃旗息鼓了很长时期,最近,它似乎重新受到重视,出现在音乐厅,音乐学校和录音室。一批音乐家称,他们将重拾这门被人遗忘的创作形式,要知道,音乐大师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都是既作曲又亲自演奏,他们即兴演奏的作品几乎和其谱写的名作一样备受推崇。
   
    在美国刚刚结束的演出季中,至少有6场音乐会包含有“即兴演奏”的节目,在新的一年中可能还会增加。委内瑞拉女钢琴家Gabriela Motero10月份在美国巡回演出拉赫玛尼诺夫、巴赫、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每场必根据听众建议加演“即兴演奏”作品,内容从电话铃声、幼儿园儿童音乐乃至墨西哥民间音乐La Cucaracha无奇不有。11月,在纽约曼哈顿闹市区的一家夜总会,大提琴家Matt Haimovitz和一位叫Olive的DJ合演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Haimovitz的极度激动的大提琴和Olive的震天动地、引起幻觉的电子音乐相互辉映,使现场喝啤酒、听音乐的人无不为之入迷。在波士顿爱乐的一次演出中,阿尔及利亚出生的小提琴家Gilles Apap在巴赫的第四大提琴组曲后,不间断地即兴演奏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凯尔特的旋律,以及阿巴拉契亚的小提琴曲,大受听众的欢迎。就在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有一个叫“Time for Three”的三重奏小组和佛罗里达交响乐团合作了一场风格自由发挥的音乐会,他们的演奏,融合了巴赫、甲壳虫、美国乡村音乐Bluegrass和爵士乐,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即兴发挥。“Time for Three”的小提琴手Zach De Pue(29岁,印第安那波利斯交响乐团首席)说:“这不是我们的新发明,‘自由发挥’在莫扎特时代就有了。”
   
    从历史上看,在1700-1800年间,“即兴演奏”曾经兴旺一时。巴赫的独奏音乐会的“即兴演奏”通常长达一个小时,最后,以一曲三小段的赋格曲“收官”。贝多芬常常以“即兴演奏”的形式与同时代的德国钢琴家Daniel Steibelt争斗得火热,更是人所众知的事实。李斯特在演奏时,通常会应听众的要求即兴重复演奏某些段落,在1838年意大利米兰的演出中,他做了题材非常广泛的即兴演奏,内容包括“婚礼”、“火车开了”等等。1850年后,情况开始变化,听众变得更喜欢欣赏作曲家的著名作品。音乐出版业的兴起使得乐谱广泛得到应用。随之而来的是留声唱片技术的发明,使听众得以记忆、比较著名演出的细节差别。到上世纪中叶,“即兴演奏”从古典音乐领域淡出,而更多地被爵士音乐所用。
   
    “即兴演奏”重返舞台,正值当今时代交响乐团在竭力争取年轻一代的听众。但是时下更受年轻人欢迎的去处可能是夜总会或流行音乐的表演地点,乐队通常由三至五人组成。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即兴演奏”具有双重吸引力:一方面,它给听众以“新鲜”,“独一无二”的感觉;同时,它又把古典音乐演出的保留节目回复到18世纪时的状态。波士顿爱乐的指挥Zander评论道:“(‘即兴演奏’)不是放在博物馆陈列柜里的东西。我们要让听众欣赏到活生生的,扣人心弦的音乐。”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安徽民乐首次奏响维也纳金色大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