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为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音乐学科教研员 王学芳
记者:新课程就音乐学科而言,新在哪里?新老课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学芳:就本次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而言,“新”就新在课程内容把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了学生对音乐兴趣和特长的不同需要。
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是单一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现在改变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过去强调“知识本位”,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课改后强调“以人为本”,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由过去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为与三维目标的有机组合。
记者:就音乐学科而言,新课改是如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王学芳:新课改侧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概述为音乐课改的多样性及学分设置等方面。
其中,音乐课改的多样化,必修和选修的内容非常丰富。具体体现在音乐课程内容有6 个模块构成: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明确的内容和框架,如:音乐鉴赏模块涵盖内容有11项,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必修的音乐模块。
其它的五个模块为选修,每个模块都有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如:歌唱模块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歌唱技能,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情感表现等,对于这些技能的学习标准,是普通公民应掌握的,并不是按照培养专业歌唱家的要求培养他们,歌唱模块的教学内容涉及3种演唱形式,合唱、重唱和独唱,应以“合唱为主”,通过合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模块的教学设计不仅促进了音乐课程内容的整合,而且提升了高中音乐学习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另外,新课改进行的学分制设置,对于高中阶段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要拿到3个学分,才能达到要求。音乐鉴赏模块是必修的音乐模块,占2个学分,学校需要开设36个学时;选修模块占1个学分,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18个学时。从模块的必修与选修(即学分的获得)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记者: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在学科教学上要怎么做,请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说明。
王学芳:作为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适应新课程的实施,以本次的通识培训为基础、以课程培训为重点,认真领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明确课程目标。懂得因材施教,认真备课,学会整合教学内容,学会指导学生选择。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观看课改试验区的优秀课例,通过观看,从中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上课的质量。另外,教师要加强自身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应模块的教学内容,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他们从学习方式上进行转变,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乐于参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处理相关信息,加强学生掌握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