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
|
||||||
20学时量产京剧教师好天真--社会声音 | ||||||
作者:孙占卿 文章来源:新京报-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6 ![]() |
||||||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编者:就10省市的200余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此次在沈阳京剧教学培训这一项活动,对于本文“20学时量产京剧教师好天真”的质疑,我站编者的观点是,20学时的时间,总比没有花时间好。教育部愿意花钱请一批音乐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至少表明了一种态度。并不是说这一点时间就能培养一个真正合格的京剧教师,但是任何艺术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开这样一个头,并不是坏事。--风信子 ----------------------------------------------------- 教育部正组织参与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试点省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沈阳接受京剧教学培训。共有10省市的200余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此次为期3天的培训。 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理由是要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令人费解的是,京剧真就这么简单吗?三天满打满算也就是二十多个学时,学了二十个小时就能当京剧老师了?如果哪个游泳馆,胆敢让只学了三天游泳的人做教练,早被政府部门当成反面典型了,但草菅人命的主角一换成教育部,好像倒成了保存国粹的善举。 政府的支持,对传统文化无疑有巨大的帮助,但政府部门介入的方式却要慎重考量。 前鉴不远,武术就是一个例子。一动哗啦响的薄铁皮刀,一掰就断的小木棍,由国家体委炮制的标准武术,不但毁掉了中国武术的声誉,还霸占了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武术传承的断档。 开展京剧教学,本来有很多更好的办法。例如出资请当地的京剧演员给学生上课,既可以解决演员演出机会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专业的教学。原本可以一举多得完完美美的事,一到教育部头上就有点不伦不类。官老爷们可能没注意到京剧艺术可不是大学文凭,教育部可以说发就发,以后全国大大小小学校里教的千奇百怪东西可都是要叫“京剧”的。拿速食面当手拉面来忽悠下一代,就够不虔诚的了,教育部捧出来的偏偏还是变了质的。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需要有一分虔敬和尊重,政府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越俎代疱,拔苗助长,只会拔坏传统文化的命根。(
|
||||||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