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图文]祝贺“母亲音乐教育网”开通!            【字体:
祝贺“母亲音乐教育网”开通!
作者:风信子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上图:母亲音乐教育创始人谢嘉幸教授在国际音乐交流论坛发言(赵洪啸摄影)

母亲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www.mommusicing.com/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然而,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孩子时,却忽视了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母亲。教育一个孩子一年,孩子只获益一年;而培养好一个母亲,孩子将获益终生。音乐,是启迪人生智慧的第一把金钥匙。然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关注儿童,关注青少年,甚至关注成年人和老年人,但很长时间了,我们也忽略了这一最需关注的角色—母亲。母亲,应该是把音乐这把金钥匙交给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附《信报》记者刘易的报道:

  首次母亲音乐教育研讨会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母亲音乐教育创始人谢嘉幸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中心美育研究室主任张援等专家学者出席。
会议展示了母亲音乐教育的三个具体内容——母亲哼唱、音乐鉴赏、亲子唱游,以及母亲音乐教育网站博客等。同时,中国音乐学院“母亲音乐教育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将在京举办“母亲歌唱电视大赛”等系列活动,并向社会推出“母亲音乐教育网”。

附《音乐周报》记者刁艳的报道:

母亲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师,然而在中国内地,从制度化教育的角度对于母亲的关注却少之又少。就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来看,对于母亲及家庭关注乃是一个“盲点”。2007年12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母亲音乐教育工程”启动,将这一课题引入到学界和社会的视野中来。2008年5月,此工程将在京推出“母亲歌唱电视大赛”、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为此,记者走访了工程发起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为读者解读“母亲与音乐”。
    

记者:为什么要推出“母亲音乐教育工程”?

谢嘉幸:很长时间了,我们忽略了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母亲。母亲才是我们教育的根基,是个人成长中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因此,我们换一个思维的角度,我们的儿童教育,培训母亲是不可缺少的。在现代语境中,整个学校教育体制在知识传授方面的作用在弱化,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在公共空间的教育日益僵化的今天,我们将眼光放置私人领域的母亲教育,不是正合时宜吗?
“母亲音乐教育”这一工程,涉及国家政策、社区教育、母子关系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记者:我国“母亲教育”的历史如何追溯?

谢嘉幸: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不少仁人前辈已经把“母教”纳入到视野中来。最为典型的是梁启超,他在《倡设女学堂启》中开宗明义:“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郑观应在他的传世巨著《盛世危言》中,也明确地提出了母教,和梁启超比,后者无疑考虑得更为具体:“母之教而不善,则其成立也难。”当时不仅有一批振臂高呼之人,更有一些躬身实践之士。然而五四运动之后,母教似乎有所断裂。从“五四”到“解放”这30年间,由于各种原因“母教”再不被世人所提起。

记者:请谈谈母亲音乐教育的大背景,为何选择现在提出?

谢嘉幸:自1949年,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儿童的教育也确实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颁布了诸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法》《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等纲领性和政策性的文件。然而,对于孩子的人生第一位老师———母亲的关注却大大不足。谈到教育,人们的关注点自然就更多地放在学校教育中,殊不知家庭的影响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更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母亲教育”的重要意义。“母亲教育作为国策”这种想法,曾经不少人呼吁,如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副校长韦穗2004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呼吁把母亲教育列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也大力呼吁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在母亲教育中,音乐教育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但在当前国家教育部的音乐教育政策中,所涉及的各类针对大中小学生的政策文件,如《全日制音乐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等,是根本不可能涉及这个领域的。因此,现在在民间启动“母亲音乐教育”这一工程势在必行。

记者:请介绍中国音乐学院“母亲音乐教育”工程的具体内容。

谢嘉幸:首先,创建母亲音乐教育培训中心。这是“母亲音乐教育”工程的重点之一,也是该工程的大本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母亲音乐教育师资。该中心分为三大板块:1、母亲自身的音乐教育;2、母亲对儿童的音乐教育;3、儿童自身音乐潜能的开发及其全面发展。这三大板块既相互支持,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中心主要负责与各地区、各城市、各大专院校、社区、媒体之间的联系,并逐步向农村推广。中心现在已经与中央电视台取得联系,力争把“母亲与音乐”这个话题推向社会,引起民众的重视。
  其次,创建《母亲与音乐》刊物。该杂志的中心思路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树立良好的母亲身份意识,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以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第一本母亲音乐教育的杂志,它的出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性的体现。一方面当国家或地区政府出台和母亲音乐教育相关的文件时,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看到;另一方面作为民众表达意见和建议的一个平台,教育部门的相关人员也可以从这里获得新的灵感。
  再次,创建母亲音乐教育网。我曾经在网上搜索,发现有关“母亲”教育的网站有28家,如“中国母亲教育网”,“妈咪网”等等,但没有一家网站提到母亲的音乐教育。而“母亲音乐教育网”的建立,则弥补上述网站的不足。
  第四,开展亲子及音乐影响调查。“母亲音乐教育工程”的开展,势必要了解当前母亲的音乐素质,音乐对母亲的影响,音乐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这个调查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母亲现状调查、孩子现状调查、母子关系调查,以及音乐对这三者影响的情况调查。该问卷的分析正在进行之中。
  最后,开展母亲音乐教育线下的各种推广活动,创办国内“母亲音乐教育”的商业实体。下一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即将邀请名人形象大使,强化线下活动的公益性,肯定“母亲音乐教育”的品牌价值;策划一系列的公益活动走进社区,实现品牌的终端推广;策划培训班,颁发母亲音乐教育培训资格证等。

记者:您对“母亲音乐教育”有信心吗?

谢嘉幸: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而在诸多艺术门类当中,音乐———这种建立在听觉基础之上的艺术无疑最适合早期的儿童教育。因为它不需要任何的“硬件”因素,妈妈的哼唱甚至就是一种绝佳的教材。这种潜移默化式的“感悟”培养,要靠家庭,要靠父母。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夫。换句话说,“母亲音乐教育”的概念绝不是仅仅限于早期的儿童音乐教育,而是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国儿童的数量保守的估计至少上亿,因此母亲的数量也大致相当。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开展教育活动,势必要各级党政部门,音乐界的仁人志士以及父母们的全力配合,才能把这一事业发展起来。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儿歌创作是不赚钱的买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