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沪上普及京剧非坏事,老师表示学生有权不喜欢听            【字体:
沪上普及京剧非坏事,老师表示学生有权不喜欢听
作者:马丹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8

  近日,教育部建议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的消息在全国引起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作为推荐试点的地区之一,上海其实早有京剧普及的传统。20余所沪上中小学、幼儿园已在上海京昆艺术中心的帮助下,尝试开设了京剧课。老师和专家纷纷提出,普及京剧不是坏事,但得慢慢来,同时,学校也应尊重学生的兴趣。

  学生:听听唱唱才觉不错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捻指、吊声……虽然才学了一学期,但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小马等三名初中预备班女生唱起京剧名断《苏三起解》已有模有样。自1992年起在校内普及京剧,这所学校算得上是京剧“老票友”:京剧艺术课是每名学生必修的拓展课;每名预初和初一学生都要学唱一个京剧片断;每个年级都有一个京剧特色班。

  小马说,若不是学校有京剧课,她压根就不会去听京剧,流行歌曲才是她们这代人喜欢。“以前看到电视上的京剧或其他戏曲类节目就换台。一开始上京剧课也觉得挺别扭,觉得它是奶奶们喜欢的东西。但多听听、自己也学了后,我发现还挺有意思。”现在,小马在家还会不自觉地哼上几段。

  老师:学生有权不喜欢听

  建江中学也是沪上普及京剧较早的学校之一。潘静老师告诉记者,四五年前,学校刚推出京剧课时,对它不感兴趣的学生有不少。“京剧起源于北方,因文化环境和传统艺术底蕴的不同,加之平时接触渠道也少,要让南方学生一下子接受它,确实很难。”但潘老师认为,普及京剧既是培养潜在观众群,更重要的是传承传统文化。“学生只要对京剧有了解,不认为它不值得一提或对它非常茫然就好。从京剧的文化背景、京剧故事入手,学生更易接受。”

  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校长祝戊申则认为,即使接触了京剧后,也并非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上它。“培养专才是京剧院校的事,而普通学校的普及教育也要因人而异,学生有权不喜欢京剧。不喜欢京剧,能了解一下京剧人物的励志故事、表演大师的奉献精神等也不错。”

  专家:曲目选择要多斟酌

  对于京剧的普及曲目选择,专家和老师意见不一。有专家认为,京剧曲目应由京剧专业人士参与选择,传统曲目应占多数比例:样板戏或现代京剧只是京剧一支,并不能代表京剧主流,因它没有体现出京剧唱腔本质特征和艺术神韵。

  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此持不同意见。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音乐老师龚燕霞说,传统京剧曲目确实有其独特的韵味,但如果学生从未接触过京剧,恐怕很难接受。“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普遍对现代京剧接受度高也更感兴趣。欣赏京剧,可以循序渐进,从琅琅上口的现代曲目开始。学生听到一定火候,自然就能体会传统京剧魅力。”龚燕霞说,如果条件允许,给京剧曲调填现代词也更能让学生接受的。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校歌就是由该校老师自己用京剧调子填词的“京歌”。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对京剧负责,还是对孩子负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