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京剧进课堂 文化进胸膛            【字体:
京剧进课堂 文化进胸膛
作者:刘宏伟    文章来源:北方网-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6

 

过了传统的元宵佳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的学期,在新学期里,另外一个“传统”扑面而来——15段京剧经典唱段,将进入他们的课堂。这是教育部的通知,从今年3月开始,全国十省市将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身为“曲艺之乡”,天津就是十个试点之一。

    众所周知,京剧是国粹,是一种堪称完美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众所周知,天津观众懂京剧爱京剧,天津是京剧的福地,这里名角辈出,名票也辈出。

    然而就是这种完美的艺术,即便在最懂得欣赏的地方,它也仅仅与很少一部分人结缘,大多数人对待它的态度,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敬而远之,使得这种高雅艺术真的“曲高和寡”了。

    我的一个朋友讨厌京剧,他说,一个字干吗唱上老半天?而一个字唱半天,在戏迷看来却正是京剧的迷人之处。对于我的那个朋友来说,与其一个字听老半天,倒不如老半天听一大段,所以他选择了当一位歌迷,去听流行歌曲。

    由于唱词中夹杂着方言,很多年轻人认为京剧很难听懂,这是他们远离京剧的又一个原因;可是很奇怪,周杰伦的口音含混不清,却能得到众多歌迷的拥戴。当然,我并不是说年轻人喜欢通俗而不喜欢高雅,恰恰相反,很多年轻人对于高雅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就拿周杰伦的新歌《青花瓷》来说,这首歌以古董青花瓷的方方面面贯穿始终,许多词句都文绉绉的,却得到了众多歌迷的喜爱。然而专家却指出,这首《青花瓷》存在着硬伤,按照歌词的描述,里面的青花瓷是赝品。

    《青花瓷》这类歌曲,或引经据典,或套用诗词,文白夹杂,周杰伦称之为“中国风”。说得清楚一点,“中国风”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些沾边,但是有硬伤的“中国风”无疑会误导不少人。

    因此,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接受真正的传统文化熏陶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经典唱段进课堂,当然是件好事。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我这个外行看来,脸谱是绘画艺术,身段是形体艺术,即便单看唱词,夹叙夹议,如诗如歌,也是很好的文学范本。哪怕仅仅是读读这些经典唱段,也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生活常识;还能学到比喻、排比等许多修辞方法,至少对写作文是一种帮助吧。

    京剧进课堂,未必非得培养出一批名角或者一批票友。说到底,京剧注定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更不可能迎来遍地戏迷。但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我们可以不喜欢,甚至可以讨厌,但我们不能对它一无所知——如果因为无知而远离它,那不仅是京剧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能否变京剧进课堂为戏曲进课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