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
这几天,武汉市第四十九中高一(1)班的学生正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下周在全校晨会上的节目。这次晨会的主题是“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一个叫夏简洁的女生为此创作了一首诗,另两位同学正加紧练习朗诵…… 四十九中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该校20年来坚持以各种形式开展艺术教育。 在升学压力下,很多中学尤其是高中的音乐、美术课基本上被主课挤占。但该校一直将这两门课开齐,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每年组织学生开展艺术节活动。 为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1997年,学校将音乐、美术课的内容改为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老师们结合学生容易接受世界名曲、名画和各种艺术作品,教他们如何欣赏。几年前,学校又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美育与育美》,充实了美术史话、建筑设计等内容。 为满足更多孩子的需求,2002年,学校尝试开设选修课,其中大都与艺术有关。如今,选修课的内容已扩展到40多种,学生可根据不同喜好报名,学校则要求学生的选修课必须完成4个学分方可毕业。 今年,学校又投入1800多万元建成艺术中心,设有钢琴房、画室等。除了该校200多名艺术生在这里上专业课,中心平时也向全校其他1400多名学生开放。 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孩子们受益匪浅。今年读高一的陈江漪第一次参加学校晨会的才艺表演,她说,能在全校“露脸”锻炼了胆量。而弹过琵琶的王诗菁进入该校后学会了作曲,她自己创作的《朝梦去飞》,现在成为每次集体活动的班歌。 校长肖智慧介绍,艺术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素养,还要让他们学会从自己身上体现美。近年来,学校在选修课上又增加了礼仪讲座等内容。 高三(4)班的邹亚雯说,以前有同学喜欢穿到处是洞的裤子或肥大不堪的上衣。在老师的建议下,现在没人穿得很“出位”了,同学们看上去都很青春、大方。 肖智慧认为,美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年来的艺术教育并未影响学校的升学,不少学生考入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更多孩子也因综合素质提高,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尝到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