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湖北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简介           ★★★ 【字体: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 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 简介
作者:主编:史…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1

感谢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追风 推荐本文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1994年出版。主编:史新民

    该卷分上下卷,出版字数220万。

    湖北省卷的编辑工作自19866月开始,至成卷送审,历时6年有余。在开始的前三年中,完成了全面的普查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首先组织全体编辑部人员对武当山及周围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搜集,整理了武当山道教音乐,并按《编辑手册》要求试编了《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一书。其次在全省全面开展普查、搜集、整理工作,到1990年底为止,全省完成了64个县(市)资料卷本,共收集乐曲5252首(套),乐曲录音带239盒,录像带8套以及30多万的文字资料和1826幅图片、照片等资料。

    全省器乐曲经过数次精选,最后选出582首(套)曲目,根据乐曲的演奏形式、音乐特色、乐曲来源及师承关系,按民间已有称谓,将其归属为三大类十二个乐种。即吹打乐类7个乐种:鄂西堂调、鄂北打调、牌子锣、土家八仙、沮水巫音、襄河俗乐、府河吹打;丝弦乐类3个乐种:河口丝弦、宜昌细乐、江汉丝弦;锣鼓乐类2个乐种:夹钹锣鼓、花灯锣鼓。另外还有宗教音乐类,分为道教音乐与佛教音乐。并筛选图片87幅,制作同步录音带33盒,撰写综述、述略、乐人与班社等文字20多万字。

    该卷在编辑工作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学术问题,对其中的主要学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大致如下:

   

 一、乐种界定问题。湖北省民间器乐曲过去在民间有着多种的传统称谓,对它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省卷编辑部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与探讨,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制订了有各地的音乐特色、有自己的传统曲目、有自己的传承班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四个条件,按民间已有的习称,将全省的器乐曲归属为三大类十二个乐种。

    二、谱面规范问题。一是乐曲记谱的规范问题。由于民间艺人在演奏中随意性很强,过去过于强求音高,节奏精细准确是实难达到的。省卷编辑部根据此情况,采取了以骨干旋律标明相对音高的办法,保证了规范谱面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锣鼓乐谐音字的统一问题。由于各地使用的乐器规格质量不一,各地打法不一,各地群众惯用口唸谱不一,开始湖北省卷编辑部单纯使用京剧锣鼓字谱来统一,其结果使各地的锣鼓经念法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也不易统一起来。于是后来采取了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大体保持一个地区一致,不强求全卷统一,谐音字用注释说明。这样既保持了地方特色,又保证了卷本的规范。

    三、文字撰写问题。在开始省卷编辑部有用现代音乐理论技法用语来阐述内容、规范体例,结果是很难体现民间器乐曲特点,又不能把乐曲的全部音乐形态生动地反映出来。因此采取运用群众语言,尊重民间、尊重传统,用已有的称谓,才较好地写出了综述与述略的有关部分。

    该卷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可归纳如下:

    一、全面的反映了湖北省民间器乐曲的概貌,是一部具有学术性、史料性、实用性的志书,为继承、发展民间音乐做了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二、科学地界定了丰富多彩的湖北民间器乐曲,对其源流、音乐形态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为研究民间器乐曲做了一件极有价值的工作。

    三、全方位地对武当山道教音乐进行了搜集、整理,对其音乐特色、音韵的演变发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保存古代音乐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为介绍宗教音乐做了一件开创性的工作。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将潮州音乐纳入课堂教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