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图文]百转千回“嫁令阔” 赫哲族民歌的传统            【字体:
百转千回“嫁令阔” 赫哲族民歌的传统
作者:轾诠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佳木斯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30

 

     赫哲族称其民歌为“嫁令阔”,意即小调、小曲的意思。

    虽然赫哲族人口较少,却能歌善舞。年纪大的赫哲人都能唱几段赫哲族民歌。这些民歌,是和他们的渔猎生产、宗教祭祀、生活娱乐过程分不开的。这些民歌大部分都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场景即兴创作而来,再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下来。

    从歌词内容和曲调变化看,赫哲族嫁令阔大致可分作五类:

    一是历史性的古歌:内容具有神话、族源等性质,流传下来的极少,十分珍罕。如用类似于依玛堪曲调演唱的《迁徙歌》,就被誉为会唱歌的”活化石“。

    二是祭仪中的神歌:主要由赫哲族萨满在祭祀仪式中演唱,有《请神歌》、《颂神歌》等。其曲调相对固定,但每个人演唱中又具有个性风采。神歌曲调后被依玛堪艺术和篝火夜舞等引用。其曲式保存不多,在凌纯声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留存下一部分,弥足珍贵。

    三是生活中的风俗歌:反映内容有渔猎生产、男女爱情、民俗风情、家乡山水等,这类民歌所占比重比较大。其歌词随意性很大,可看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词曲尽情发挥。如《松花江相会情歌》、《想情郎》、《思恋调》等,都属经典性作品。

    四是回忆性的倾诉歌:这类民歌的产生和赫哲族苦难经历相关,或痛说苦难历史,或抨击日寇血腥罪行。这些民歌曲调缓慢悠长,悲切泣美,听起来如泣如诉,给人一种压抑感。如《过去痛苦的日子》等。

    五是新生活的赞美歌:这类民歌均产生在新中国建立后,数量比较大。其作者有吴连贵、吴福常、韩福德、孙玉森等。如《绿色的山哟绿色的水》、《捕鱼谣》等,大都是在过去民歌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填上新词,互相传唱,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今天的新民歌。

    由于赫哲族人口较少,又没有文字,更没有专业的音乐记录者,所以赫哲音乐主要是靠一代代民间艺人、演唱爱好者的记忆、口头流传。过去赫哲人生产方式主要是渔猎,其中以捕鱼为主,生产工具以网船等简单的捕鱼工具为主,因此赫哲音乐素材大多是源于他们的祈渔、织网、捕鱼、食鱼等生活。音乐节奏简洁明快,旋律清新流畅,有随波逐流的韵味,有“歌在船头,唱在浪中”之意,曲调和基本节奏大都出于划船的动作,舒展平缓,具有渔家歌谣的特点,既好听又上口,容易记忆和传唱。

    1930年凌纯声先生赴赫哲渔村搜集到了27首民歌,建国后中央到地方专业、业余工作者前往赫哲族地区采录部分民歌,前些年由专业工作者张志权搜集整理后,并附有赫哲题材创作歌曲,由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赫哲族民族歌曲集》。

    今年,同江市印制了《赫哲心声》一书,主要搜集的是多年来创作的赫哲族代表性歌曲,还有部分挖掘到的民歌。

    应该承认,这两部书的出版为汇集赫哲族歌曲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根据现掌握的资料,两部书还遗漏了许多原始民歌和创作歌曲。特别是,现今还有部分赫哲人能够演唱部分民歌,抢救赫哲族民歌已势在必行,否则会造成历史上的缺憾。此外专业音乐工作者要加强赫哲族创作歌曲的整理和研究,冀以丰富赫哲歌曲的创作。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洱海之滨的古调新声——白族传统音乐概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