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组图]畲族民歌民间舞蹈资料简介            【字体:
畲族民歌民间舞蹈资料简介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14

 

上图:宁师附小学生表演的畲族歌舞《踩茶乐》 配图: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风信子

   畲族人民善歌,畲歌是民间文字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体,一代又一代地传承,通过唱歌来学习,增长适应,学唱歌是畲族人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畲族歌的内容有叙事歌、小说歌、传统山歌和现代山歌。

    有代表性是民族史诗——《高皇歌》,以反映本族的斗争历史,歌颂民族祖先的英雄业绩为主,一般由有名望的歌手或老族长歌唱。

    小说歌《钟良弼告阻考》,是根据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编写的诗体小说,描述钟良弼打官司,这是畲族人民反抗民族歧视的合法斗争。大长了畲族人民的志气。

    山歌中有《种田歌》、《采茶歌》、《哭嫁歌》、《敬酒歌》和《拦路情歌》等等。在畲族神话传说中,如《男造天,女造地》,反映了畲族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高辛和龙王》是近乎神话的历史传说。

    畲族民间音乐的主要部分是民歌,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此外还有二声部重唱,这是我国民歌演唱中稀有的形式,丰富了我国的民间音乐。畲族的民间手工艺具有民族风格,如衣服和围裙上的刺绣,是以花鸟和几何纹样为主,形式美丽的图案花纹,编织的斗笠和花腰带,做工精细,形式优美、精巧,颇有声誉。畲族先民根据盘瓠传说绘制了不少祖图,各地区的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是广东潮阳县文祠乡李工坑畲村的祖图,全图长15米,高0.5米,纸本,工笔画,共分三十段,图文并举,描绘出畲族始祖神犬出世、立功及被招为附马的故事。这幅连环画卷,堪称畲族史画卷,是罕见的大开动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画。


畲族畲族民歌
    畲族人民喜爱唱歌,在祭把、待宾、婚礼、节日或平时生活和劳动中,人们以歌对话,对答如流。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二重唱(又称“双条落”)等。歌词多衬词与虚字。曲调抒情优美,节奏多变,饶有风味,极富民族特色。山歌基本上是七言一句,歌词有严格的韵脚,男女唱歌普遍喜爱的发声法是“假声”,一般都是清唱,多少有伴随动作。

 畲族敬茶舞 
     
     传统的畲族婚礼,是举行盘歌和表演民间舞的最好时机。当日,新娘由舅母穿戴盛装,在众人的簇拥下,坐上红轿,由媒人引路,前往新郎家。晚间在新郎家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宴请亲邻好友。宴毕分几个歌场,主、客歌手进行长夜对歌。在小型的通宵贺喜酒之前,由新郎等十名男子分别模拟男女老少的神情,面对面站成二竖排,在一名端茶者带领下,跳起“ 敬茶舞”。端茶者手捧茶盘,双臂向上晃一圆圈端至胸前,“踏步”屈膝向众人做“施礼” 动作,众人肘部架起,双手手指交插于胸前,同时屈膝做回礼动作。端茶者循一定路线,按东西南北方向反复做“施礼”动作。端茶者腰肢灵活,双臂晃动,茶水却毫不外溢。敬茶舞过程中,端茶者和其他表演者以吉祥话互相祝贺,整个会场充满了幸福的欢声笑语。这个带有仪式性的舞蹈至今仍保留在福建畲族传统的婚礼中。


 畲族功德舞 :


  畲族敬奉鬼神,十分崇拜祖先,民间舞中多有表现。如福建的“刀铃舞”、“龙头舞”和“踏步舞”等。“龙头舞”是畲族迎祖请龙头公仪式上的舞蹈,“踏步舞”是祭祖仪式中的舞蹈,与浙江省的“功德舞”相似。下面着重将浙江省畲族地区流行的祭祀歌舞——“功德舞”做一介绍。
  举行丧葬仪式时,邀请八个祭祖者,头戴道冠,身穿青、红色祭衣(袍式,有大襟和对襟两种),在死者灵前诵祷,或在祖先画像前歌舞,以祈求祖先保佑,使死者超生。畲族人民把这种祭祀性歌舞活动,谓之“功德”。
  做“功德”主要是由祭师边吟边舞,根据舞蹈的动律和音乐节奏,动作大体可归纳为三大类,通称“坐蹲”、“一步一踢”、“悠荡”。
  “坐蹲”。舞者四人或八人,每两人面相对或背相对。右手持龙角,左手持灵刀,边吟边舞。也有一人双手拿木板,另一人拿小鼓而舞的,其含意是为死者招魂驱邪。表演时,舞者双手有节奏地转动龙角和挥动灵刀,使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同时双腿呈半蹲状(有一腿半蹲,另一腿屈膝在前以脚掌点地;也有双腿交叉半蹲),一步一蹲,步伐简单、稳健、沉重。上身基本保持平稳,当道具向身里甩动时,略扣胸,反之则略向外弹胸,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动律。两人动作对称,连续而做,直至乐曲告一段落。伴舞音乐采用民歌曲调,旋律流畅稳重。
  “一步一踢”,随着舞者情绪的变化,舞蹈速度逐渐转快,众人面向里围成圆圈,双手在胸前,仍有节奏的转动龙角,挥动灵刀,或放下道具,作“神手”状;同时一脚迈步,双膝微屈,同时踢出另一腿。
  “悠荡”。舞时在空拍上起法儿,上身俯冲保持一定倾斜度,双手随着荡向前,身体急速跳转身。舞者有时轻盈游步悠荡,有时排列成直线,身体左右转动,有时随着情绪发展,速度加快,动作幅度越来越大,形成里外四方对阵,擦肩对背,敏捷急速的跳转。高潮时舞者身上的长袍飞旋起来,显得十分潇洒豪放。
  做功德时舞者有时不拿道具,徒手而舞,常见的手式有“神手”(双手掌向上端起,拇、食、 小指上翘,好似顶着酒杯),“诀”(双手手背相靠,绕于胸前)。
  功德舞蹈中的某些舞姿,与汉族道教仪式中的动作相仿,如坐蹲动作身体要保持平直稳定,不可撅臀部,叩拜时,腿部半蹲交错,这些动作又类似佛教莲花团座。
  原始舞蹈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畲族的祭祀性歌舞——“功德”虽具有封建迷信的内容,但从祭祀者的舞蹈动作和情绪来看,却反映和表现了畲家山民强悍、质朴的性格特征。解放以来,舞蹈工作者对这些舞蹈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发展,并赋以新的内容,创作了不少畲族舞蹈作品。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首部中国畲族音乐学术专著《畲族民间音乐》出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