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关于“票房”及“票友”的称呼典故和来历            【字体:
关于“票房”及“票友”的称呼典故和来历
作者:中国曲艺…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17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黑键 推荐

来源:中国曲艺志(北京卷)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阿桂兵伐金川时,八旗士兵差不多都会唱岔曲。岔曲又称得胜歌,是军中所用之歌。回京之后,八旗子弟学着唱,老百姓也爱唱。因岔曲的曲调很优美,当时非常流行。每逢亲朋好友家里有喜庆事,大家就聚在一起唱。于是,有人在皇帝面前参了一本,说军中之人出入民宅,唱一些不堪入耳的淫词滥调,有失体统,等等。乾隆看了奏折之后,马上叫人找来几个能唱岔曲的当面演唱。听完之后,乾隆不但没怪罪,反而大加称赞。认为这种形式很好,应该提倡,并立刻命令掌仪司制造了八角鼓。为了鼓励八旗子弟排练,还发给了一种龙票(即皇上批准演出的执照),让人悬挂在排练场所,从此,排练岔曲的场所便被称为票房。当时的二品官员也可以到票房演唱岔曲而不算有失官体。

在北京,称呼到票房里活动的人为票友,票房的头头也是票友,又称把儿头。谁家有喜庆事情请他们去唱叫做请票,票友去唱叫走票或走局。这种演出活动的性质是业余的,不收受钱财。当时有四句口头禅:“义勇胜强,万寿无疆;茶水不扰,酒食自扛。”明白地道出票房演出的宗旨。后来,无论京剧还是其他文艺形式,只要演出是业余的,演员只为娱乐,不为钱,人们便统称这些演员为票友。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手、眼、身、法、步--山东快书高派关于做功的总结与具体要求

  • 下一篇文章: 曲艺艺术行话术语词典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