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吉剧-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字体:
吉剧-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3

 


  吉剧,是在东北人民喜闻乐见的“二人转”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从1959年至今,吉剧共创作改编和排练演出了近二百个大、中、小剧目,其代表作为《包公赔情》、《青卖线》、《桃李梅》。

    在行当上,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在音乐唱腔上,吉剧以二人转的主要曲牌〔文咳咳〕、〔武咳咳〕、〔红柳子〕、〔三节板〕、〔哭糜子〕、〔穷生调〕等为原始基调。吉剧的伴奏乐器以二人转的板胡、唢呐为主,并在东北管的基础上,创造了善于抒情的吉剧喉管,还把古筝搬进吉剧的乐队。

    吉剧的表演技巧是在二人转的五功,即唱、扮、舞、说(口说)、绝(手绢儿、扇子等绝活)的基础上,采撷其它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的。手绢功是吉剧的特长。吉剧中长水袖的甩法也吸收了二人转的手绢和长绸子舞的技巧。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二人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 下一篇文章: 黄龙戏-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