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图文]山歌戏(闽西山歌)-中国民歌文化            【字体:
山歌戏(闽西山歌)-中国民歌文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南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

 

山歌戏(闽西山歌)

  山歌戏,流行于闽西龙岩地区,用普通话和龙岩方言演唱。它是由山歌小调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地方剧种。闽西广大山区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当地民间不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或寿诞婚庆,赶墟赴集,甚至山路邂逅,男女老少都会即兴应景唱起山歌。其形式多种多样,或单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或结伴群唱,或相约对歌,或聚会盘唱,生动活泼。所以龙川河畔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龙津河水波连波,龙岩山歌箩打箩;这山歌来那山应,一人唱来万人和。”

  闽西山歌直接来自民间,充满生活气息。如有耕耘歌、采茶歌、长工歌、婚娶歌、放牧歌、爱情歌等内容,曲调简单朴素,多属羽调式与徴调式。土地革命时期,闽西是革命苏区根据地,山歌配合了打土豪分田地、妇女解放、送郎参军等宣传工作,多为就地独唱和对唱的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西人民的山歌活动更加活跃,在歌剧、话剧的影响下,开始从口头对唱、席地群唱、搭台赛歌的简单形式向歌舞方向发展。他们学习民间采茶灯、龙凤灯、竹马灯、船灯等舞蹈动作与采茶戏、黄梅戏、歌剧等剧种的表演艺术,先后成立了村。乡的业余剧社,演唱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浪子回头》、《两姐妹》、《不识字的痛苦》、《王迈三卖余粮》等小节目。随后,又从龙岩、上杭、连城、永定、武平、长汀以及闽赣交界的瑞金等地区搜集到170多种山歌、民谣,经提炼、加工、创新,闽西山歌的曲调更加丰富,能适应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新疆民族歌曲和舞蹈介绍-中国民歌文化

  • 下一篇文章: 东乡的“花儿”及其文化-中国民歌文化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