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图文]中学音乐课如何传递美           ★★★ 【字体:
中学音乐课如何传递美
作者:李婷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4

作者单位:深圳南山区学府中学   李婷

 

    音乐课堂是实施音乐教育的起点,音乐室也是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主要地点,现代常识教育理念认为: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会快乐而轻松的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的爬。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到了中学阶段,孩子的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思维方式也从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而在情感方面,情感内容不断扩大丰富,社会感情不断增加。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随年龄的增加而发展起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不断发展,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脆弱、退缩、焦虑、抑郁等多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音乐恰恰能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带给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放松。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音乐教师都是高等院校毕业并受到过专业教育,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而音乐教师则希望通过一系列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放飞心灵,勇于创新,并能逐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
  在这样一个现状下,我应该如何使学生心灵舒展的情况下,快乐而轻松的,并且有目的的学习呢?


一、 音乐室——爱心之家
  音乐课堂是实施音乐教育的起点,音乐室也是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主要地点,在此我精心的把它布置成一个“爱心之家”。所谓“爱”,是有感情,有兴趣的意思;而心是人的器官,只要有嘭嘭跳动的心人将会活着,因为活着而快乐着。因此我希望音乐室是个嘭嘭跳动,充满活力,并能给人输送血液的地方。
  例如:我将会在今后的课堂中经常变化性的改变上课的方式,在音乐教室满墙贴上不同的音符图,漫画图,音乐家之作,分成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用一幅画你可以产生怎么样的感想,你能不能试着设计一段音乐或者节奏型(中学阶段试用),用音符把他排比下,成为一个怎样的简谱,(1、2、3、4、5、6、7小学阶段试用)让学生在进音乐教室后知道,音乐课同语文、数学、英语课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她能让你身体和心灵一起飞翔,自由飞翔在那音乐的天空中。在音乐的天空中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用艺术感染他人。

 二、 教师——美的使者
  作为教师首先是教育者,在课堂中传授学生新的知识;其次是学习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而音乐教师却有一个神圣的任务,那就是传播美。
  音乐首先是美的,例如:小提琴协奏曲《化蝶》表现了凄凉之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表现了雄壮之美。其次它还包含着更深一层的美,例如:琵琶独奏曲《金蛇狂舞》则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器乐合奏《龟兔赛跑》不但趣味十足,更体现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而一直风靡日本乃至使世界乐坛震撼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奇迹》《辉煌》使古民乐和流行乐结合,不但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特色美,更体现了一种现代的时尚美,并且使中国民乐走入世界舞台。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尽量多的欣赏美的音乐,更有职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美的真正内涵,甚至更进一步的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给自己定好位,才能更好的给学生定位。只有给学生更好的定位,才能使教师自己实施教学有一个更牢固的教学理念。如此,才能使学生有方向地学习,将有更多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被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传播艺术的美感。


三、 学生——未来美的传播者
  我们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而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会成家立业,如果他们有个较好的审美品型,那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如此良性循环,将来人们的审美意识会越来越高,审美领域会越来越广。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往都是过度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忽略身边相呼应的流行音乐,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据调查大部分中小学生不爱听教材布置的欣赏曲。可据有关调查 “如有两小时空闲时间你喜欢干什么?”调查结果中排位第一的就是听音乐。为什么学生不爱听课本上的欣赏曲而喜欢听课外音乐呢?据学生问卷调查和有关资深教师研究,得论为:课本要求欣赏的音乐内容空洞,难以理解,无法与现实生活挂钩,而且漫无止境,分不出章节。所以,我在教学中一直极力选用一些带有流行元素的民族音乐作品,并根据中高年级的音乐审美倾向的不同、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进行欣赏,例如:蔡依林《离人节》改编自肖邦的《E大调练习曲——离别》、《一千零一个愿望》改编自《G大调小步舞曲》、周杰伦《夜曲》,还有一些混有中国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北京一夜》、《唱脸谱》、《兰亭序》等等。以此来为更高层的音乐欣赏做铺垫。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消除对课本音乐的厌恶,逐步喜欢上不同类型的音乐。
  这样教学,将使我现有的音乐课堂与原来的音乐课堂会有飞一般的变化。我想,只要用心,并有爱心来经营音乐课堂这个“小家庭”,每位学生的心都会随着音乐而美丽!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音乐鉴赏塑造学生美好灵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