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 文章正文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字体: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作者:江滨    文章来源:温岭教研网-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6


作者: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学   江滨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们台州地区的学校,在17册《西北放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原生态信天游的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深化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教学,使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喜欢这种非常有特色的汉族民歌,以及准确把握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唱腔的韵味。                                                                                                   
【关键词】原生态   信天游   民歌   陕北   浅见   教学                                                                                       
    陕北这块极富生命力的黄土地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它是黄土高原上最富有特色、流传最久远的民歌;它的曲调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很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信天游流行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东部、山西西部和内蒙古西南部地区,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黄土高坡的地形,使得山歌成为这里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形成了音调悠长高亢的特点,具有黄土高原空旷苍茫的感觉。
我们台州地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本地民歌资源比较贫乏,几乎没有在全国全省影响很大的民歌。我们的学生所熟悉的民歌大多是江南韵味的小调体民歌,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富有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或者像《采茶舞曲》这样带有越剧色彩,非常流畅细腻的曲子。对学习陕北那种高亢嘹亮、粗狂豪放的曲调有些不习惯。而在初中17册《西北放歌》这一单元中就安排有信天游的内容。如何进行原生态信天游的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深化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教学,使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喜欢这种非常有特色的汉族民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有必要为之努力探索。由于地域的关系,我们台州的老师对这种民歌形式不是十分熟悉,本人总结了几点各大名家的见解,并结合我们平时教学实际,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给学生介绍陕北独特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陕北是指陕西省的北部,主要包括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绥德、米脂是信天游流传的最中心,传唱最普遍,出的曲目也最多。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观看黄土高坡的地形,欣赏陕北秧歌片断,欣赏陕北剪纸作品,感受安塞腰鼓的韵味;可以介绍延安的窑洞,以讲述宝塔山上革命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喜欢陕北,同时让学生知道信天游是陕北老百姓最喜爱的民歌形式。陕北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的说法。信天游和陕北人是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在陕北,信天游无处不在,无论是妇女纳鞋底时的吟唱,还是赶牲口脚夫的放声高歌,形成了陕北独特的景观。                                   
    二,给学生讲解信天游的特征。作为一个南方的学校老师,对于信天游的曲调特征、语言特征并不容易把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习。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以为中华民歌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民歌。出于个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偏爱,我特意于2006年的暑假用半个月的时间自费去陕北采风,拜访了信天游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中国民歌大王贺玉堂。贺老师是一位传奇人物,先后参加了70余部有关信天游的影视剧配插曲工作。1987年中宣部授予他“中国民歌大王”称号,受到过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他演唱的《天下黄河》、《东方红》名扬四海。在贺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对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越来越喜欢,了解得也越来越多。信天游除了一般山歌的特征之外,我觉得在教学中还要着重讲清楚以下五个特征(一边示范唱腔一边讲解效果更好):1.信天游的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陕北人生活在黄土高原,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高坡上、沟底里,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常常把嗓门拉得长长的,因此,信天游那种节奏自由、曲调奔放开阔、悠扬高亢的特点就流露出来了。例如《泪蛋蛋》第一句“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就是这样。2.信天游上句开放、充满激情,下句收拢、比较平稳。例如《兰花花》上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各英英的采”就比较开放,音区较高,音域跨度也较大,充满了激情。下句“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则比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平稳的叙事性或感叹性的情调。上下句的对比,进一步把兰花花的美丽,不甘于封建势力的压迫,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表现出来。3.双四度音调结构(以主音及其上方四度和下方四度音为骨干,如2-5-1,6-2-5等)。信天游这种结构很常见,经常在歌曲一开始就出现,并且形成较大的篇幅。例如《脚夫调》全曲除了倒数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以外,全部由5.1.2三个音组成,并四次构成双四度音调。这反映了脚夫们生活困苦、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的艰辛,下行音势走向又增加了凄凉感。4.信天游曲调中常常使用“润腔”(包括甩音,“负重感”,用不圆润的真声演唱)。甩音是一种在音调下行的过程中插以短时值的反向上行的装饰手法。甩音常用假声演唱,其时值比谱子上记录的要短,甩到后马上离开。例如《脚夫调》、《泪蛋蛋》、《兰花花》都有这种现象。行腔过程中的“负重感”就是指高音常被往下牵引,例如《赶牲灵》中的一句。演唱者用不圆润的真声演唱,听起来有股愁苦和苍凉感,《脚夫调》就很形象。5.歌词很有特点,上句制造气氛,下句具体描述。一般来说,民歌研究者大多是研究曲调的,而信天游不仅曲调优美,它的歌词也非常有特点。上句常用“比”、“兴”手法,引出或映衬下句唱词的具体叙事和抒情。两者相互映衬,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听起来荡气回肠,不绝于耳。例如《兰花花》第一句上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各英英的采”就是用“兴”的手法,以青线线、蓝线线颜色的鲜艳夺目,来象征和映衬兰花花的动人风采。第二句“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来比女儿中数兰花花最好”,这是比喻。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心灵手巧、长得俊秀的兰花花形象更加突出,和被迫嫁给“猴老子”事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映出封建买卖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的陋习。再看看教材里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词,“一道道的山来一道道的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红旗一杆杆的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就是这种很典型的“比”、“兴”手法。陕北人唱信天游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既唱个人的忧愁,也唱生活的欢乐。再加上方言的运用,使得民歌增加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加入一些衬词听起来更有乡土气息。
    三,让学生了解当今信天游的代表人物。唐诗的兴盛离不开李白、杜甫等许多名家的手笔,也正因为有苏轼、李清照等词人的大作才使得宋词大放光彩,同时唐宋诗词繁华时期也培养了大批诗人词人。同样道理,是许许多多的信天游爱好者、传颂者推动了信天游的发展和繁荣,在当今这许许多多的民间艺人当中,榆林地区的王向荣和陕北地区的贺玉堂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向荣,出生于陕西省东北角的府谷县新民乡马如疙瘩村,1954年出生,他是家族中第九个孩子,所以从小没人管,加上整天吃不饱饭,就张大嘴哭。从小哭的时候那种尽情的呐喊,锻炼了他的共鸣;从小跟父亲放羊获得了早期的民歌启蒙,倔强的性格使得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当地有名的民歌手。他最早把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通过先进的传播媒体推向全国,让千千万万中国人了解信天游。他是首个登上人民大会堂演唱信天游的民间歌手,保留曲目有《泪蛋蛋》、《东方红》、《黄河船夫曲》等。贺玉堂也是位传奇人物,他出生在腰鼓之乡安塞,爷爷和舅舅均是民歌手。他从小受到民歌的熏陶,更兼上天赋予他一副好嗓子。人们都说贺老师是一位奇人。1970年一场车祸,他的右胸被撞断4根肋骨,左胸断了3根肋骨,胸膈膜破了一个洞,昏迷了半个月。出院后,他的嗓子不仅没坏,音域更宽了,声音更亮了,杂音更少了。1980年被一块飞来的岩石砸破脑壳,半个脑壳碎成块,脑浆和血都流出来了,碰巧北京的脑外科专家刚刚来延安,做了10个小时的手术,才使他保住了性命。后来用一块特制的有机玻璃补住了拳头大的洞,结果病愈后他的高音竟然又高了许多。他参加过各种大小演出,曾去中南海演唱过他的保留曲目《天下黄河》、《东方红》。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看演唱视频来了解这两位民间艺术家。                                                                                              
    四,让学生欣赏信天游优秀曲目。信天游优秀曲目很多,仅信天游的曲调就有几十种,曲目有好几千首。流传比较广泛的也比较多,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这些曲目。具体分析部分曲目,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信天游。说到优秀曲目,当然要提《东方红》。这首民歌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白马调》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10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后来,由李有源的侄子多次在民间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这首曲子整理为三段歌词,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再比如《赶牲灵》的曲调就属于信天游的一个变种。曲中表现一个姑娘见到赶牲灵的队伍通过,从远处企盼自己情人的情景。“你若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哥哥你走你的路”。此时,姑娘那种希望、焦急、失望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五,在教学中结合歌词渗透民族精神教育。陕北信天游民歌中有许多反映与自然的抗争、与命运的抗争,以及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也有体现当年红军精神,歌颂毛主席、歌颂党中央、歌颂延安革命圣地的内容。在教学中,结合歌词进行激发民族精神的教育。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喜爱民间音乐的感情,把领会、表现陕北信天游的演唱特点作为难点重点。因为信天游不同于一般的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它的特点比较鲜明。要尽量让学生模仿出陕北民歌的独特的韵味,要注意一些装饰音。在具体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轻声或假声来唱,这样有利于表现歌曲自由、舒展的特点。同时选用高水平的范唱,使学生更准确地模仿歌曲的风格、特点。                                                                               
    信天游,这一汉族民歌中最有特点的曲调,是陕北人民长期的文化沉淀。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共同聆听陕北人的心声,共同感悟陕北人的豪放,共同来传唱经久不衰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一位陕北诗人是这样描述信天游的:     
陕北,一个美丽的地方,         
蓝天、白云、黄土地、信天游,   
永远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     
不老的民歌是黄土高原上的欢乐之神。      
信天游,陕北的乐府;
               

参考文献 :
1《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郭兆胜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3月)
2《中国民歌》                (周青青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年12月)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与熏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