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论文 >> 爱乐朋友畅想专区 >> 社会爱乐者畅想栏目 >> 文章正文
一位业余爱好者的音乐成长之路-钟能烽            【字体:
一位业余爱好者的音乐成长之路-钟能烽
作者:钟能烽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5

 

近日来,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自己以前学笛子的情形,儿时的我,生长在大山环抱的小县城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哗闹市,却不乏山清水秀的田园佳色。也记不清自己是哪一天爱上笛子的,隐约记得,邻居家住了一个读音乐专业的学生,每日陶醉在他悠扬的笛声之中,耳濡目染之下,不知不觉也爱上了笛子。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我不时地找借口登门拜访,向他请教笛子的知识,有时甚至还死缠烂打。可惜好景不长,这位我曾经无数次想拜他为师的笛子高人很快考上了大学离开县城了,从此,我便开始了漫长的自学生涯。


90年代初的县城小商人家庭,经济算不上富裕,父母除了供我正常的学习所需之外,无法再提供我学习笛子的条件,真是羡慕现在的小孩子,有那么好的条件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记得我的第一把笛子是用自己过年的零花钱买的,记得是6块钱,当我从百货商场(那个时候还没有琴行)拿到笛子的时候,那种喜悦,无异于春节从父母手中拿到红包的感觉。由于当时资料奇缺,县城里找不到笛子的教材,我就对着音乐课本上竖笛的指法表练习(后来才发现很多指法都是错的),当时吹的第一首歌好像是《聪明的一休》,尽管所有人都认为那是噪音,但我还是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的音乐里,也许自己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想法。记得那个时候,我隔三差五就会去书店看看,希望能找到笛子方面的书籍,可惜,几乎每次都是失望而回。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我的笛子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步缓慢,但是对笛子的热爱使我的兴趣没有丝毫的减弱,在自己的摸索之下,也基本能吹几首简单的曲子,记得是《梁祝》,《红梅赞》什么的,在班级组织的小晚会上,也能小露两首。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上中学了,慢慢地,小县城的信息开始灵通了,笛子教学的书籍有了,笛子的录音带有了,百货商场里开始有了相对高档的笛子,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如鱼得水,记得那时,我所有的零花钱都是花在这方面的,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笛子学习开始略微有了理论的支持,我开始纠正自己的指法,开始懂了,原来笛子还有打音、叠音、颤音、吐音………等等这样的技巧,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接触到像《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这样的笛子名曲,我费尽心思地模仿这些令我如痴如醉的曲子,现在想来,只能用“不驴不马”来形容当时的水平。当时听说县城北郊的卧龙山上有人早上在吹笛子,于是便找了当时同班的笛友,早起上山去拜师,只可惜也许是小县城的确人才缺乏,那些所谓的高手,水平其实也比自己高不到哪里去。


有一件事情对自己的影响很深,记得那是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当时吹的是《梅花三弄》,本以为自己吹得不错,但台下的音乐老师却只说了句“节奏太乱。”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打击,但同时也激发了我全身的战斗细胞,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放掉了那些所谓的“名曲”,向自己认识的音乐老师学习最基础的乐理知识,从最简单的曲子开始,练习自己的节奏感,现在想来,这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紧张的高中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我考上了大学,初次来到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颇有一番鲤鱼跳出龙门的感觉。刚进大学不久,就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热爱音乐,有自己的社团,定期开展教学活动,这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接触真正的专业人士,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开始系统地练习长音,音阶,吐音等笛子的基本功,系统地学习笛子的理论知识。记得当时有拜一位笛子专业的学长为师,每次上完课后,便在艺术学院的大楼走廊上练习,直到大楼打烊才舍得离去。在这样的学习当中,我的笛子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音色能吹出来了,技巧的运用也相对熟练了,以前自己琢磨的那些名曲也吹得有些味道了。


大学时期那些音乐方面的选修课成了自己必修的科目,凡是自己感兴趣的,一定有报,什么《乐理知识与视听练耳》,《民族音乐欣赏》,《欧美音乐欣赏》,都是我喜欢的课程,有一门课《民族乐器合奏》曾经令我兴奋不已,但是后来因为报名的人数太少,没开成,真是遗憾啊。


社团也是我活跃的地方,我们自己搞教学,凡是加入社团的学员都可以选修一门社团开设的乐器,由于教师资源奇缺,除了请音乐专业的学生执教外,像我这样的业余选手也不得不滥竽充数了,大学四年下来,虽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见了面还叫我声“钟老师“的还是很多的。纳新晚会上的笛子独奏成了我必上的节目,一首《牧民新歌》也是吹遍各个学院的,尽管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牧民新歌》仅仅是吹出了作品的皮毛而已,但是观众们的阵阵掌声也给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由于在社团里的是各种乐器的爱好者,在那个时候,我对其他的乐器也有了些接触,记得当时大学里吉他非常流行,一首《爱的罗曼史》传遍校园的各个角落,由于社团里有现成的乐器,我们偶尔也会拿起来玩玩,不知不觉也就能弹下来了,直到现在,我还经常独自一人欣赏自己的《爱的罗曼史》。为了吸引吉他学员,我们作为社团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学些简单的吉他弹唱,现在看来,也算是多学了一门本领吧。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感觉就是在不断地重复“纳新晚会-招生-教学-社团活动“这样一个过程,自己本身的专业倒是不那么上心,所以专业成绩也就是一般般了,不过现在想来也没什么好后悔的,毕竟,音乐曾经给了自己无比的慰藉。


参加工作以后,也许是离开了大学的那个圈子,常常有种孤掌难鸣的感觉,在加上工作当中的种种压力、烦恼,自己很难再有心思拿起笛子了,只是偶尔在公司的年终聚餐晚会上客串客串。我原本以为自己已不再爱音乐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葫芦丝、陶笛大师赵洪啸先生,在他的影响和指点下,自己似乎重新找回了儿时学习笛子的那股热情,我开始潜心钻研葫芦丝和陶笛演奏技艺,也许是有一定的竹笛基础,我的葫芦丝和陶笛水平进步很快,很快就能演奏像《竹林深处》,《竹楼情歌》这样的经典葫芦丝曲,像《森林狂想曲》,《思念的季节》这样的陶笛曲子也很快上手了,如今我也像从前那样,常常陶醉在自己的音乐里。


在物质条件大大改善的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想在极度膨胀着,有房有车成了男人成功的标志,也成了年轻女生择偶的标准,出生小县城的我,背井离乡来到这个繁华的都市打拼,没有家庭的背景,没有外界的支持,事事只能靠自己,虽然如今也已混上了外企的白领,有了份还算稳定的工作,但是物质上仍然是贫穷的。我也曾经为此迷茫空虚,失落无助,但是从我重新找回学习音乐热情的那一天开始,我的精神又一次找到了寄托,我重新从自己的音乐中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这个世界上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


如今的我,把音乐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成一种自娱自乐的工具,虽然我的水平也只能算是业余,但有了它,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相信,音乐一定会伴我一生。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上一篇文章: 我心中的泼水节-钟能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