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走进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

 --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与研究

杭州第二中学 张路路

稿源:中音网

摘 要:电脑音乐系统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实验在一系列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电脑音乐系统的优势,主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式的革新和教学评估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探索,初步建构了一个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新模式。模式强调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协调统一的综合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获得全面、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创造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脑音乐系统;音乐;音乐创作教学

                                一.缘 

    当今社会,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教育对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而是配备了一台电脑的学生。[1]在教育领域,虽然依托电脑进行辅助教学已不再是新鲜事,但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却还是一个亟待关注和深入探究的崭新领域。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创作教学的王国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带来新一轮国家新音乐课程改革的新契机。

    本课题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的,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音乐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具有音乐创作方面的潜能,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这方面潜能的挖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创作中获得审美体验。借助电脑音乐系统这一平台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是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创作的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实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这一探索无论对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顺应社会科技发展潮流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促进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当今素质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教育理论工作者一直都在进行着深入的探讨。但在这个问题上,也多少出现了过分注重学生理智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发展的倾向,这显然是片面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中应该包含着理性与感性协调发展的内容。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向而非单向的,理智成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片面的开发、培养只会使人的心灵丧失原始的平衡,心灵就会走向荒芜。[2]因此,学生在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要受到最好的艺术教育。《零点项目》的创始人哲学家尼尔森·古德曼教授也认为: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是同等重要的一种认知方式。音乐素养作为艺术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日益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该院《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德纳所著的《多元智能》一书中,重新分析和归纳了人类所具有的智能并将音乐智能列为其中之一。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存在形式的确认,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够论证古希腊或孔子以来人类对音乐学习的执着追求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人们对音乐在人的整体智慧的建构、发展和教育方式上的全新视角。[3]音乐教育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和途径。音乐作为学生表达兴趣、愉快、希望、需求、情感的方式,应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

为了使音乐的功能得到更好地体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音乐课上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包括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等。在《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的要求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1)关注每一个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的全面的发展;(2)提高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3)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对音乐的爱好与兴趣;(4)提高生活质量,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5)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学生可塑造的各种能力及潜能。但在现有的音乐教学目标中,重视知识教授和记忆的偏多,着眼于知识运用、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的比重很小,这显然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重新审视当前的音乐教育的要求将会对现行的音乐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自身得以发挥,而且还体现在它作为学习其它各门课程的激励因素和工具,对提高教育质量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方面。在本实验课题中主要是依托电脑音乐系统这一平台凸现了音乐创造教学,使学生在这方面潜能获得发展的同时,带动其它知识、技能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提高,并尽力为其它学科的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的需要

   音乐实践活动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三个基本环节。作为完整的音乐教育,必须内在地包含这三方面内容,缺一不可。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一直倡导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教学,通过歌、舞、乐综合教学给学生创作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音乐审美体验的机会。引导儿童进行创作,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使儿童以最自然、最原始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的一切领域,使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交流的欢愉。但是我国普通学校音乐学习中很长时间以唱歌为主要途径,此后虽逐渐增加了音乐欣赏和器乐,但关注音乐创作学习的历史并不长,特别是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这三方面的比重是不均衡的,课程内容大多以欣赏为主,作为其基本环节的音乐创作教学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有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1.音乐教师应对教改的能力不足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当前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对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音乐教学相对单一的欣赏课,使得音乐教师在新的时期里还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不是想方设法地更新自己,提高自己。因此,音乐教师应对教改的能力普遍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音乐教育改革的瓶颈。比如说,在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中,能够尝试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进行辅助音乐教学的教师还不是很多。因为电脑音乐系统对教师的电脑知识、音乐专业制作软件使用、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较高,而大部分教师显然在这些方面准备不足。

   2.音乐教学目标较为单一

   关于音乐教学目标单一问题已在文中多处提到,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以单一的欣赏课为主,即使在欣赏课上,也往往是侧重教给学生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强调认知目标,忽视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等情感、创造方面的目标培养。对照前面《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的音乐教育目标,不难发现,现阶段能够得以实施的音乐教育目标是较为单一的。

   3.音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往往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需求。比如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教学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技术的影响。学生迫切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学习与技术息息相关的音乐。但这些往往不能在教学内容中很及时地反映出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教授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内容,致使学习效果不佳。

   4.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是单一刻板的。其基本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逸事——分段介绍作品并讲解曲式结构——完整欣赏作品。中间偶尔有学生的参与,也不过就是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前找寻了一些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是回答一些诸如“听了这段音乐之后,你看(感受)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音乐意义的主动建构、被教师“牵”着走,教学变成了“填鸭式”;二是教学脱离音乐,成为一节作文片段练习课——因为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挖空心思地写出一段似乎跟音乐有关的文字,来说明自己理解了这段音乐。

   5.音乐教学评估不够全面

   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评估手段也十分单一,教师不可能用多方位的教学手段真正地校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唯一作为衡量标准的考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变了质,在考试中学生忙于应付的是死记硬背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作为其主体的音乐素养反而不能得到有效的全面的评估。

    6.学生缺乏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方法单调、评估片面等,这样,教师不但完成不好教学任务,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也起不到任何的促进作用,同时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有人戏称“100%的学生喜欢音乐,99%的学生讨厌音乐课”,事实上正是教师不注意将学生的发展实际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忽视学生音乐学习需要的结果。这些应该引起我们音乐教师的重视,迫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来改变这样的状况。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欣赏为主,忽视了音乐创作的作用。事实上,音乐活动从创作到表演、欣赏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作曲是创作、表演是创作、欣赏的想象也是创作。许多音乐教育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音乐对于发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有特殊意义,从而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倡导音乐创作教学。近一二十年,音乐创作的学习,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也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关注,纳入了学校音乐课程。如果把音乐创作作为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那么学生人人都具有音乐创作的潜能。中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学习,可能绝少出现“天才的作曲家”,但是在学生为抒己之情、达己之意进行即兴创作与作曲的学习过程之中同样可以闪耀出创造的火花。日本学者青柳善吾在《现代音乐教育诸问题》中说:“‘自由作曲’即使技巧很差,仍然是孩子们自己的创造,在这一点上跟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没有丝毫的区别。”他们的作品同样是艺术品,他们从中可以获得教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造的灵感、信心、志趣、能力从这里起步,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洪流从这里汇合。[4]这些都给我们的探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迪。

  (三)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音乐教学模式的需要

   世纪之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日:坂元昂《教育工艺学简述》)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无疑比粉笔+黑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有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可能。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无限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转。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预示着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的悄然兴起。

新一代的多媒体电脑音乐系统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对音乐教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电脑音乐的广泛兴起,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不到二十年,在中国兴起的年头就更短。这是因为电脑音乐系统是音乐艺术与现代技术交融的结晶。可以说,它是乘坐高技术的飞毯进入音乐世界的王国的。它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电子乐器(主要是电子合成器)的数字化和小型化技术的成熟;二是作为电子乐器之间和电子乐器和其它电子设备之间“通讯”(交换信息)手段的所谓“MIDI”技术的诞生和广泛运用;三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电脑的出现和个人化、家庭化。

使用电脑的强大功能,对代表着各种音乐事件的数字信号进行记录和编辑,然后发送给电子合成器并使之演奏出音乐——这套创作和演奏电脑音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电脑音乐系统。一个完整的电脑音乐系统主要是由如下的一些设备构成:计算机、电脑音频接口、电子合成器及音源采样器等电子乐器、调音台、效果器、功率放大器、监听音箱等。根据功能,电脑音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数字信号部分;二是模拟信号部分。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些设备之间通常是用MIDI接口来连接的。其中,输入设备包括各种MIDI控制器,如:MIDI键盘、MIDI电吹管、MIDI吉它等等;而处理设备则最为重要,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相当于人的大脑中枢,其重要功能是对每个外围设备进行协调和控制;输出设备则包括各种音源,包括合成器(Synthesizer)、声音模块(Sound Module)、采样机(Sampler)、鼓机(Drum Machine)等等,凡是能够用音序器来控制发出声音的,都可归为这一类。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各种设备的连接,出现了专门的连接设备,如MIDI多进多出的转换器和调音台等。一个完整的模拟系统同样可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大部分,这些设备的连接往往是通过音频端口来进行连接的。其中,输入部分包括各种音频信号的来源,如上面所提到的各种音源和鼓机、专用的录音机(如DAT)、录音麦克风等等;而处理部分可分为记录用的多轨录音机和编辑用的编辑机及效果器;输出设备则包括:专业监听音箱、DATCD刻录机等。实际应用中的音频系统,由于设备众多,需要多方面协调,从而引入了各种界面连接设备和同步设备,如调音台,同步器,各种转换接口等。

电脑音乐系统是在相对传统的电教设备(包括投影、幻灯、录音、电影、电视等)出现之后的又一次质的飞跃,我们先来看看电脑音乐系统与传统教学媒体及第一代教学媒体(电教)之间的对应关系(见图1):

                电脑音乐系统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对应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电脑音乐系统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而是在以往手段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体现更为强大优势的新一代教学平台(关于优势的具体内容将在成果部分作详细阐述)。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电脑音乐系统突破传统教学法在时空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发展运动的全过程,便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和及时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过去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实际感知的内容,通过声像设备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示,使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

现代的中学生们就是伴随着这种新的音乐技术成长起来的,他们所听的许多音乐是由电子乐器制作并演奏的。许多学生拥有电脑和键盘,一些人渴望学习电子乐器。如果音乐教育改革要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把电脑与当今音乐技术适当结合起来。前面我们论述了这种结合产生的心理基础,即学生有这方面的需要,那么这里论述的是结合的技术基础,即电脑音乐系统为我们的音乐创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结合必将对现有的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迫切需要我们探讨在电脑音乐系统支持下的音乐创作教学新模式。

    基于上述三项考虑,我们率先开始了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新实验。实验本着“感受现代技术魅力,创设综合教学情境,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完善人格创造品质”的精神,充分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这一新型教学平台的优势,强调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的综合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获得全面、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创造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二.理 

   在开展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从现代教育理念中收集整理出若干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好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创造

    在现代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中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旨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音乐创作课中运用电脑音乐系统,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听客。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审美体验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5]

  (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是个别的、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人对音乐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因为任何一种音乐体验,不管是演奏、作曲、即兴表演还是听赏,都是一个特殊个体的创造。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相应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和内容的拓展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五)推动每一个学生的交往合作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的相互合作关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人的心理和人格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生生互动的频度与强度与学生未来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密切的关系。”[6]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重唱、重奏和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六)突出每一个学生的意义建构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现实相关的问题解决情境中,通过人与情境互动过程的意义建构达成的。音乐学习是每一个学生对音乐意义的不同建构过程。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完成互动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本研究中尝试运用电脑音乐系统的视频呈现和音乐创作软件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个宏观情境,以强化音乐学习的意义的个体建构特征。

   (七)领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教育领域,并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将会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特别指出的“技术的力量拓宽着今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对各种条件的利用以及选择的范围。新的技术使学生能够尝试大量解决问题的新的可能和途径。电脑在教学中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效率和机会,这些技术应该立即投入使用。人机声像对话如果得以恰当的运用,可以对创造性思维技巧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对学生的发展起负面影响。因此在本实验教学中必须综合利用好电脑音乐系统的上述优势,使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得以最优地发展。

 

                                三.操 

   “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与研究”是我们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教学环境,整合了信息技术及数码乐器,将电脑音乐系统作为新平台切入传统的欣赏教学,通过创作练习实践、欣赏体验教学来巩固基础乐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而展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全方位的探索。主要措施包括:

   (一)鼓励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培训与学习

 在许多音乐教师的眼里,研究是发生在学院或大学里的神秘行为,并且基本上不符合真正音乐教师的行为。因此,在现实中音乐教师很少参与教学实验与研究,也很少能够运用研究成果于实践。事实上,很多专家预测,音乐教师参与研究并运用研究成果于实践是21世纪音乐教师发展的基本趋势。无数的实践证明,任何一项音乐教育改革和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首要的工作是提高参与改革的音乐教师的相应素质。正如20012010年的《全国学校艺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的:“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相对而言是一种能够提供个别化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内部构建的Intranet(内部网)上,学生一人(或一组)一机进行学习,在光盘或Internet上获取学习资源,根据教师的要求利用相应设备进行创作练习。问题与作业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网页上发布等方式在师生之间传递。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跟任何学生相互通话,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此模式中,传统教师的作用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自行订制学习计划、进度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感觉操作有困难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教师甚至网络寻求帮助和解决。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当一个群体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被咨询者和知识交流的协调者。要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除了要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之外,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比如说:

   1.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往往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2.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MIDI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nar,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Mw3Encore,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TT作曲家、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它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 ( 幼、小、中、大 )、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 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影响深远。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直接关系,有兴趣的学习者在学习其所爱好的科目时,可以减少教师的指导,并能主动学习新的课题,有新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坚持不懈,直至达到学习目的。同样,不断激发起学生音乐创作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持久的音乐创作追求是不断提高音乐创作学习效果的根本。[7]本实验课题中,我们就是以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措施有:

    1.教师运用电脑音乐系统的相关软件向学生演示音乐创作过程,打破音乐创作的神秘感,引起学生音乐创作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共享二十一世纪现代音潮——电脑音乐创作实践》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编配一段来自一部电影背景音乐的旋律,通过操作界面的可视设置,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最简单的音乐创作所包含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音乐创作动机。

2.要让学生及时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获得欢愉感与成就感。学生是音乐的创作者也是音乐的表演者、欣赏者,音乐创作中要把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要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由学生来评价学生。比如说,学生自己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创作完之后,就可以利用软件播放自己创作的音乐,特别是多声部作品的音响效果。这样做还可以避开学生因不会记谱或记谱能力差影响创作积极性的问题。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从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设定不同的音乐创作学习目标,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手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于这些内容,以下将具体展开论述。

   (三)确立适度的音乐创作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的能力,奠定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坚实基础,并从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而不是单纯传授音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音乐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培养少数尖子生的。

开展创作教学是对现行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中虽也规定有相应的创作教学的目标,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创作,因此音乐创作的教学目标往往不能落到实处而显得有点形同虚设。

本实验通过电脑音乐系统这一教学平台进行创作教学,一方面揭开了“音乐创作”的神秘面纱,循序渐进地深入教学让学生明确音乐的产生过程,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音乐创作教学也使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当然,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确定了适度的音乐创作教学的目标,力图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习者。教学目标主要可从创作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剖析。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概括而言,根据现行的《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音乐创作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了解电脑音乐制作的完整过程

2.会使用音乐软件读谱

3.会使用制谱软件制作乐谱

4.会制作简单的MIDI作品

5.会进行初步的音频编辑工作

6.了解、接触混音及母带处理的全过程

我们目前进行的教学实践,正是按照《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要求,进行了前五方面的教学实践。

   (四)拓展现有的音乐创作教学内容

在前述的20012010年的《全国学校艺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艺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应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艺术课程各个学习领域的自主选择。”为实现音乐创作教学的目标,我们精心选择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主要使用了以下设备来开展教学(见表1):

 

多媒体电脑设备

音乐制作系统

相关软件

MSI 845D

MK-361C61键 USB MIDI键盘

TT作曲家简谱自动伴奏软件

P41.7G

QY100编曲机

MW3五线谱音序器软件

512 DDR

UW500音频接口

Cool edit多轨音频编辑软件

ST 80G/ 7200RPM

PS5专业监听音箱

VOS虚拟钢琴软件

Samsung 753Dfx

耳机

 

中天Gforce4 mx440 64m

踏板

 

音乐创作教学的设备

 

本着简化软件操作、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我们在前两轮的教学实践中,先后尝试了Encore Cakewalk Band in a box等多个音序器、制谱和自动伴奏软件。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最终选择了北京中音信雅艺术有限公司出版的TT作曲家1.2s版作为学生学习的入门软件。该软件集制谱、自动伴奏、简、线谱显示于一身,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无需再在几个软件之间“周转”,也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以前曾经使用过一些国外的原版软件,对专业术语的不熟悉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影响学习进度,现在我们的学生只需要十分钟左右的讲解和演示,就能快速掌握该软件的基本操作。

我们所精选的教学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教材的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三)的编排及所需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  旋律与和声(本单元分为两节)

第二单元  设置与综合(本单元分为两节)

第三单元  音频处理初步(本单元为两节)

    第四单元  合作表演与展示(本单元为两节)

    第五单元 (机动)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合作表演与展示安排可以结合课外活动,所以完整教学内容的时段最少可以缩减成六课时,也可以根据时间安排仅学习其中几个单元的内容。

     (五)探索多样化的音乐创作教学方式

  由于运用了电脑音乐系统这一崭新的教学平台,音乐教学方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发展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在本实验中,主要探讨了面向全体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个别进行答疑解惑和小组合作进行创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1.面向全体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天赋和计算机操作基础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会不一样。有的同学可能在半节课内就能够完成教师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有的学生可能先要解决了乐理知识难点之后才有可能进行软件操作的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进度会拉得很开,如果死板地按照一个标准去要求,就会出现“快的吃不饱、慢得撑得慌”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面向全体进行因材施教,允许学生设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比如对乐理知识还不是非常巩固的同学,对他们的要求是通过学习TT作曲家的操作巩固乐理知识,能够创作出旋律片段;对熟悉五线谱的同学,允许他们直接进入MW3的学习,在该软件上进行制谱的学习和音乐创作,并且通过模仿的方法参照现有MIDI音乐作品进行创作(因为TT作曲家是自动伴奏软件,所以无需模仿操作);而对于键盘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在乐谱输入的过程中增加实时输入的操作学习,能够将每一声部的音乐通过虚拟MIDI键盘演奏录入,掌握后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和讲解;对于创作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允许他花比较多的精力在音频编辑的学习上,从而通过相应时间的学习掌握音频编辑的操作,并且在实际运用(如剪接、编辑音乐作品)中发挥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在乐曲的输入中: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和声编配、风格选择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学生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学生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2)在节奏的选择和编配上:TT作曲家软件提供了多达100种不同风格的节奏型,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风格。也可以利用MW3软件,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播放即可。

    3)在和声的编配上: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设定的6个基本和弦中进行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在MW3中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4)在歌词的填写上: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学生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针对个别进行答疑解惑

        由于进行的是多媒体及数码设备辅助音乐创作,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免不了要花时间学习软、硬件的操作知识。学习涉及到电脑操作知识和软件操作界面学习使小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了畏难情绪,或因为操作不够熟练而影响了后面的学习。针对这个问题采用了以下几个办法来解决:

   1)提前发现问题,在问题发生之前予以解决。学生在操作初期遇到的很多问题,也都是教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难点。在学生进入学习之前先教给学生解决的方法或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解决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教师收集了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料整理成册发给学生;为满足部分同学希望回家后继续学习软件操作的要求,教师下载了相关共享软件并刻录成光盘供学生回家学习;在每节操作课开始之前,教师都会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做具体的演示和详细的指导,提示学生一些易出错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做虽不可能杜绝所有的问题,但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遇到问题的机率,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利用有效手段及时解决问题。虽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但由于学生对于操作相当陌生,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有不少五花八门的问题冒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监控系统随时关注学生的操作,一遇见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且立刻把一些普遍问题的解决方法告诉其他学生。同时教师在课余时间通过论坛和学生交流操作心得,学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发布在论坛上,这样不仅是教师,网络上很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音乐人都会给予详尽的解答。教师和学生不需要直接见面就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还使学生学到更多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进行创作学习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等充分发挥个人独创性的音乐表演形式,又有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音色、不同声部纵横交错相互协调的多声部合唱、合奏。[8]因此,我们在音乐创作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单独创作之外,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充分发挥各个同学的优势,使每一位参与创作者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久而久之,每一位参与创作的学生的情感都能在合作中得以升华。

开学初笔者就让同学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结对子”,组成音乐创作小组,并且通过实践计划、小组交流等各种形式让组内成员进行磨合,使成员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在创作教学开展的初期,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这样个别学生产生的一些小问题就可以由小组内部来消化解决,每个小组成员可发挥自身的特长,在集体创作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在小组创作中学会相互聆听、相互烘托和相互激励。这样同时也保证了初期同学创作的音乐片段的水准,对之后的教学开展和学生创作积极性的提高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六)运用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教学评估手段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系统的评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学评价与反馈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评估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其它过程不能替代的功能。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往往偏重于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思维品质以及审美情感方面的评定。在本课题中所要做的不是否定音乐教学评价,而是要求改进测量评价的技术和手段,使它成为素质教育理念和目标指导下的整个教育过程的合理组成部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着音乐教学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我们在音乐创作教学中的评价手段将主要考察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形成的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走多样化的探索道路。结合电脑音乐系统的优势,我们主要开发了以下一些评估和考核的方法:

1.自评法

自评法是学生在接受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身学习情况作出的判断。它能使好的学生学得更好,较差的学生也充满信心,努力进取,这一评估法更侧重评估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利用一些包括学习自测软件如题库在内的音乐制作软件,使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及时检验自己的音乐学习情况并不断改进。以前面提到的视唱练耳教学软件Auralia为例:Auralia可以通过习题的测试以及对学生的视唱进行现场分析,对学生的水平做出评价,向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建议,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监测和调整学生的学习。

2.他评法

他评法是通过让学生为学生评,教师为学生评、社会各界对为学生评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可以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使这一方法更具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可以是:(1)学生根据音乐制作的软件进行音乐编辑和创作(2)在教师指定的音乐网站上上传编辑好的音乐作品。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发表评论,学生也可以评论各班上任何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网上发布作品,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3)社会音乐人通过访问站点与学生产生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为专业和多元化的指导。(4)教师在最后的终结性评估中将社会音乐人以及学生的互相评论作为参考内容,综合多方面因素为学生作一个基本评定。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之外,我们还让学生通过MIDI技术等手段自由选择练习和作业,原来的写作、和声分析和创作练习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做作业。学生把作业也可上传到网上让教师批改。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跟任何学生相互通话,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由于音乐创作学习带有很浓的个性化和意义建构色彩,因此,通过这种评估方式可以及时地针对学生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状况、语言、性别方面的差异,进行个别鼓励和辅导,真正实现以评估促发展的目的。

 

                              四.成             

    (一)进一步总结了电脑音乐系统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在国外,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广泛关注作为新一代音乐教学平台中电脑音乐系统的作用。许多著名的音乐学校都在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了电脑音乐专业,电脑音乐系统开始走进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如美国刚刚宣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电脑音乐教育内容。我们认为,利用电脑音乐系统替代传统的教学媒体的符号显示功能,整合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教具及数码音乐设备的功能协同使用,组合成新型的现代化教学平台,能够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电脑音乐系统的优势,并在反复实践中进一步总结了电脑音乐系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料可以兼容

    录音机只能播放磁带,录像机只能播放录像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没人会认为把MD拿到录音机里播放或者拿Vedio光盘到录像机里放是一件可行的事情,而电脑音乐系统以它丰富的兼容性实现了多格式音乐文件的播放、录制和整合。以意大利GEM公司的产品Gensys战神全功能智能工作站为例说明:无论是唱片店里的CD、网络上下载的MIDI,甚至是MP3,它都可以轻松地读取和播放,更令人叫绝的是,它可以自动抽取CD里面的原声,使之变成伴奏带,并现场同时收录自身播放的音乐及外界人声(如歌唱),然后直接刻录成一张新的CD!这样可以使教师收集的各类资料在教学中更大发挥作用的余地,同时还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有相当程度吸引力的“小型录音棚”!

    2.整合资料方便快捷

    从模拟到数字转换的实现使资料的预置和整合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方便。相信音乐教师们对“倒带”这个词语都不太陌生吧!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我们往往要在如何安排倒带时间上煞费苦心,有时出于时间上面的考虑甚至不得不缩减音乐欣赏的时间。除非事先剪接,录制好课上要用的所有音乐。这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很可能破坏音乐质量的过程,而且还不能很好地重复欣赏一个作品的各个部分。遇见连续两节课以上的时候,教师一到下课就非常紧张,只怕带子没有倒好耽误了下一个班的教学……在应用电脑音乐系统的教学环境中,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有的音乐都可以任意剪切,就象用剪刀剪断一根绳子一样随意,反过来,也可以做到任意缝合而不露痕迹。至于象重复多少遍,只要拷贝加粘贴就可以轻松搞定了。教师可以将事先做好的音乐段落安放在预置模式中,需要的时候按一个快捷键就立刻可以调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停止或用拖拉的办法设定新的记录点,重新播放任意一个段落。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在教学中随机应变,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不必再受音像资料播放的局限。

    3.传递资料低耗高效

    传统的教学媒体在编辑音像资料的过程中主要有三大弊端。一是资料制作、合成的周期长。如用专业摄像机拍摄资料,拍完后不能马上看效果,必须通过专业机器将β带转录成家用带后才可以观看;二是在素材重新编辑后会有所损耗。如用一般的双卡录音机翻录磁带,翻录出来的会出现声音变小、有噪音等信号衰减、被干扰的情况;三是资料传递途径单一且效率低。假设有一些资料要从北京传到杭州,用传统的传递方式如飞机最快也需要2~3小时。这是造成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许多相关资料缺乏时效性的重要原因。许多优秀的教学素材,比如刚刚结束的一场优秀的音乐会。因为上述的弊病而无法即刻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作为新一代的教学媒体,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使资料的即时传递成为现实。无论是当地、还是千里之外的音乐素材,只要是与教学有关的,我们都可以轻松地收集,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4.教学反馈及时准确

    这里要谈到的是电脑音乐系统的智能化特点。电脑音乐系统在高中音乐创作教学中的智能化体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所有的学生用户,硬件及配套软件预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设置了出错提示,比如学习使用TT作曲家软件,学生如想在4/4的旋律中输入一个小节的第五拍,计算机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学生“输入错误”,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二是针对个别情况:以视唱练耳教学软件Auralia为例:Auralia可以通过习题的测试以及对学生的视唱进行现场分析,对学生的水平做出评价,向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侧重点参考,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监测和调整学生的学习。从这点意义上讲,这样的“一对一”教学甚至比一个真正的音乐老师还要来得周到和公正。关于这点,在前文关于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评估中已作过详细阐述。

   (二)构建了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新模式

    由于电脑音乐系统的巨大发展前景,自它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吸引了一大批专业电脑音乐爱好者为之奋斗。一大批较早涉足于电脑音乐制作的人,如今已成为国内电脑音乐制作的高手,领导着今日国内电脑音乐的发展潮流。但是,电脑音乐所指向的重点都是在纯艺术或纯商业音乐的研究、制作上,在把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音乐教育课堂,特别是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这一领域,却鲜有人涉猎。国内对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音乐课堂的发展前景是作了许多美好展望,但研究只停留于此,没有深入到中学音乐教学实践。基于此,本实验学校在此前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在音乐课中尝试引入电脑音乐系统进行创作教学探索,这有助于整合电脑音乐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推进运用电脑音乐系统于音乐教学的理论发展及其相应模式建构提供依据。此外,它还有助于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如何对学生施展更有效的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思考和可供借鉴的模式。

    在对电脑音乐系统和音乐创作教学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现行的音乐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将近4年反复3轮的潜心实践,初步构建了一个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模式。在前面的操作措施里已经对该模式从横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不作赘述。为了使人们对我们构建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下将着重从纵向,也就是教学的具体流程展开这一维度对该模式作进一步阐述。

    1.音乐创作教学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与音乐基本要素结合的教学中,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

2.音乐创作教学的展开阶段

音乐创作教学的展开环节的具体内容详见图

                          音乐创作教学流程简图

      我们以TT作曲家简谱自动伴奏软件的学习开始为例说明其具体展开步骤:

      1)用TT作曲家学习输入一段旋律,在输入旋律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也可以抄写一个片段。

   2)预听这段旋律并为其选择合适的音色、速度。音色的选择可以在声卡给定的128项中挑选,速度值输入即可。

   3)运用准备阶段教师教给的关于简单和声方面的知识,为旋律选择合适的和声配置。

   4)为旋律选择合适的伴奏风格,可在软件提供的100种伴奏风格中任选一种。

   5)保存为MIDI格式导出到MW3

   6)调整各声部的音色、音量、声相设置,协调乐曲各声部之间的关系。

   7)转化成WAVE格式导出至Cool Edit,运用简单的效果器做插入效果(可选操作)。

   8)保存并刻录CD

当然,如果在第六步完成之后,不进入编辑系统,而是要进行表演,那么接下来可以转化到VOS格式导出至VOS,然后是虚拟演奏展示作品并在校内交流,也可以制作班级网页上传至Internet进行展示。以上这些步骤可以用一个简图(参见图3 )表示。

                           音乐创作教学流程详图

为了使人们对整个教学流程更加了解,我们在一般叙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个案来分析,下面是学生自述的操作具体案例:

学生个案1:在高一的音乐课上,我接触到了MIDI制作软件。当时一共有两款软件:MW3TT作曲家。TT作曲家是一款简谱自动伴奏软件,相比之下更容易上手:只要输入主旋律和每个小节的和弦,再选择一个适合自动作品的伴奏就行了。所以,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选用了这一款软件。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款软件太局限,所以我选用了MW3.MW3是一款五线谱制作软件。在这款软件中,一个作品是由几个音轨组成的。操作者可在每一轨中输入不同的音符,选择不同的音色,然后听和声的效果。整个界面就象一张白纸,操作者可以任意发挥。但是与TT相比,这款软件对操作者要求相对比较高。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我在第一轨中输入了主旋律。接下来,我在第十轨输入了鼓。由于这首歌曲比较活泼,所以我选用了比较快的节奏,我是用鼠标输入的,所以自己制作鼓的那一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我参考了示范作品中的WALK那一曲中鼓的一轨,再根据自己作品中的情感起伏来进行修改,作为自己作品中的鼓声部。第二轨是和弦。因为是校园歌曲,为了显出校园肃静的感觉,我选用了管风琴,但光用管风琴太沉闷了,所以,我又加上了钟声。BASS是每个作品中少不了的,我的当然也不例外。但光是这样,我还是觉得整个作品太单薄了,所以我又加上了一轨长音的和弦,这个声音在音乐的开头和结束以及高潮部分可以听到。下一步就是选择旋律的音色。经过综合参考,我选用了大提琴音色。

学生个案2、:在高中的音乐课上,我第一次接触了MIDI音乐制作。课堂上老师介绍了两种MIDI制作软件:一种是TT作曲家,一种是MW3。前者是一款以简谱为主要输入方式的软件,它非常适合于初学者:你只需先输入曲子的主旋律,然后从脚本中选择一个适合的伴奏,即可完成一首MIDI的制作。相比之下,MW3的功能更趋于强大,由于是以五线谱为主要输入方式的,所以需要对五线谱知识的了解。我学过钢琴,对五线谱有足够的了解,所以我选择了后者进行学习。在软件中,通过对每一轨的声音进行编辑,最终各轨合成一首曲子,每一轨表示一种音色在曲中的旋律或是一个打击乐器声部。关于我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引子+主旋律+主旋律变调。在引子部分,我希望有一种空旷、飘渺的感觉,于是我选择了悠扬的长笛加上飘渺的电子声。在主旋律部分,音色延用了长笛,然后编写了一段琶音的伴奏,并用钢琴音色;再用软件对这部分进行了效果处理,使得其声音更加缠绵。为了使声音更有层次感,我在低音部再加上了大提琴的拨弦作为伴奏。在主旋律段和变调之间我加上了一小段类似于引子的节奏,使其能很好的过渡到变奏部分。这一部分的制作,我运用了类似文本文件剪切、粘贴之类的办法,复制了主旋律段,最后改了一下音调,整首曲子就这样完成了。我把这首曲子起名为《冥》,意思是“深、远 ”,希望它能给大家带来无限冥想的空间。

    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实验符合当前国际教育界普遍强调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更优发展的思潮,其经验教训可供他国教育改革者借鉴。在本研究中的一些具体改革措施也为素质教育的真正施行提供了若干切实可行的思路。根据本实验开展的情况来看,推广应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音乐教学还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大的现实性。主要依据如下:

1.社会经济发展及对教育的日益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添置电脑作为学习与交流的工具,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都配备有专门的电脑教室以供开展各类多媒体教学。这是电脑辅助音乐教学开展的必要硬件条件之一。

2.  全国普通高中电脑学科教育的开展

目前全国普通高中在高一学段均开设了电脑学科,教授学生学习电脑操作的基本知识以及网页制作初步理论,有部分学校甚至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开始教授类似内容,这为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音乐教学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3.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电脑音乐辅助教学无法对毫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生开展教学。九年义务制教育中音乐学科的开展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电脑音乐软硬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教师的继续学习和相关教研、比赛的开展

除此以外,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使用的普及、课件制作比赛的开展、教师培训培训中心及师范院校电脑音乐课的开设都为教师较好地掌握电脑辅助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三)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良好发展

    1.音乐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通过一段时间的电脑音乐创作学习之后,我们对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电脑音乐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并且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示音乐创作学习让他们体验到了音乐的美,享受到了身心的愉悦。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2%的学生表示喜欢电脑音乐学习这一形式,所有的学生都表示电脑音乐学习较之传统的音乐学习更有兴趣。有52%的学生表示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电脑音乐方面的学习。在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一学期以来学习电脑音乐的感受一栏中,主要有这样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这种新的学习方法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也能作曲;学习的时间太短了,应该一次上两节课;我很喜欢自己的作品上网的感觉,我想这样能让我以后做得更好,而且更有兴趣;现在作曲对我来说已经不再神秘,老师说我们都是“音乐人”。

    2.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以巩固

教学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意识到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将教学仅仅停留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这是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明确要求。根据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必须是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的,课程不仅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音乐创作的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学生创作作品的必备条件,掌握知识仅仅是开展创作实践的基础。同时对完成作品这一终极目标的不断强化,驱使学生自发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扫清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这样既很好地完成了“双基”知识的教学,又顺利达成了“授人以渔”的目标,使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学习空间。

    3.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教育,除注意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艾涅斯库也说过:“音乐的目的——引导人们沿着美好前途的道路前进。”音乐创作的学习,事实上正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成其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一个过程。通过不断反复的创作实践和提炼,同学们逐步感受到和明确“美”和“丑”之间的区别,运用“扬弃”的思路使创作层次不断提升,从而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

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和选择文化。音乐创作学习既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音乐创作成果显著

 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发展其“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在整个实验中,同学们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创作了相当数量的音乐作品,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展示、交流了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欣赏自己的和他人的作品,实现了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的协调统一。

    1)班级音乐网页的建立

    以班级网页的方式在Internet网上发布作品 hez401~hez410@midifan.com。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音乐作业上传至Internet网上,并以班级为单位,为同学们在国内指名的音乐创作网站MIDIFAN上建立了网页。一方面由于网页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见,这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创作欲望被大大地激发起来;另一方面同学们通过观摩其他音乐制作人的上传作品,又学到了许多课堂中不曾学习到的实践经验;同时通过网络评论的交流,得到了来自多方专家的建议和指导,逐步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创作审美观。

比如说,409班的孔臻同学自幼热爱音乐,并有扎实的键盘演奏基础和较为全面的乐理知识。通过学习,她利用音序器软件创作了大量的个人音乐作品,其中《Come on》一曲不仅在校内表演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来自网络的广泛关注(见附件六)。截止到8月,她的这首创作作品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被点击达到了496次!这对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来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孔臻同学受到非常大的鼓舞,她在暑假期间成立了三人女子演唱组,专门排练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同时继续进行音乐创作,新近又完成了三首新歌,筹备在高二暑假的时候完成自己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近期又忙于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生“校园歌曲”创作大赛(后获得二等奖)。孔臻的父母对孩子的追求也非常支持,他们不仅投资为孩子购买专业音频制作设备以支持她的学习,同时还鼓励孩子在创作的道路上努力奋斗。该学生与我们交流时已明确表态:将以音乐创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将在今后的发展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以求得更为长足的进步!

2)学生音乐创作作品整理成册

    无论是如何幼稚的创作,那都是凝聚着创作者心血的结晶。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期结束时上交的考核作品不仅是评定成绩的参照,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笔者与同学们在开学初就有约定,每位同学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一首作品上交,然后我们将用乐谱和光盘两种方式保存同学们的作品。把学生音乐创作作品集结成册(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生作品集),集结成盘(MIDI音乐作品光盘)。收集的学生作品不仅作为资料保存,同时也作为该届同学献给母校的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珍贵礼物。作为教师,通过对几轮学生音乐作品的纵向比较,也能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信息和经验,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3)电脑音乐创作比赛精品迭出

 为鼓励学生创作,我校在今年“红五月”艺术周活动中举行了首届“学生电脑音乐创作大赛”,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和高二年级部分同学共537人次参加了本次创作比赛,参赛作品均获得了较好的评价。比赛通过班级推荐和教师评选的方式,最终选出30位同学获得“创作优秀奖”,由校长发给获奖证书。这是从又一个侧面为学生创造的展示机会,同时它将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今后每年在“红五月”艺术周开展活动。

   4)学生作品展示会得到肯定

 在“红五月”艺术周比赛结束之后,于531日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了“获奖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会”,同学们通过演唱、演奏和播放作品的方式,现场展示了自己创作的作品,同时每一位参加展示的同学都介绍了自己学习创作和创作作品的若干感想。同学们的创作感想和音乐作品使在场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就象省教研员吴锐淼老师所说的:“音乐更多的来自灵感……当我们能够将一瞬间产生的灵感保留下来,并使之成为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就都从实际意义上成为了音乐人”。这次展示得到了与会老师的极高评价,同时也在省内音乐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四)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大大提高

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以“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这一课题为载体,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实现了教学与科研能力的迅速提高。在参照、学习了大量国外MIDI音乐学科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将近4年时间的摸索与教学实践之后,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教学模式,我们为这个教学模式专门编写了为期8课时的教学内容(见附件四),同时撰写了专门供同行(其他音乐老师)学习研究的软件操作教程(见附件五)。以下是取得的一些成果:

       1.2000年5月在杭州市区开设了市级公开课《共享二十一世纪现代音潮——电脑音乐创作实践》,该公开课获得杭州市音乐创新课教案设计一等奖、优质创新课录像比赛杭州市一等奖、浙江省二等奖(见附件六)。

    2.2002年6月应浙江省中小学继续培训中心邀请,在该中心举办的第十届全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开设了省级公开课《驾驭神奇的音乐——电脑音乐创作实践(二)》,受到全体音乐教师和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见附件七)。

       3.相关子课题论文《谈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在杭州市学会论文比赛、杭州市教学论文专题比赛中均获得二等奖。去年笔者携论文参加了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数字化音乐教育研讨会”(见附件八),论文经宣读后即备受与会的各师范院校老师的关注,在对笔者工作肯定之余,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4.相关课件《摇篮曲》、《通俗音乐》先后获杭州市课件制作比赛(不分学科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

       5.《高中电脑音乐创作》作为浙江省教育科研机构批准的杭州市立项课题《音乐创新教学》的子课题,正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研究(2002年11月结题)。

       6.为学生课堂教学撰写的《高中电脑音乐教学实践》教学大纲(见附件三)得到了中国音乐教育界权威、《高中音乐》教材编写组成员、《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曹理老师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7.受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委托,杭州市教委教研室及杭州市音乐教育学会邀请,将于2002年9月中旬为杭州市区全体音乐教研员、高、初中音乐老师及省内部分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TT作曲家教学使用介绍与指导》讲座。

8.受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委托,为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撰写教学大纲及具体教学内容(见附件四),主要用于全国TT用户的使用培训。

    9.受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委托,为该中心明年即将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网上课程”的音乐学科撰写教材,目前教学大纲已经送审,并进入一期审核工作。

 10.为促进省内数字化音乐教育工作及科研交流的进一步开展,自费创建了个人音乐教育网站(http://www.musicstn.com),主要用于收集专业论文、教案、课件等,以及进行数码音乐教育的相关探讨。

 

 

                             五.展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学对发展人的音乐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教学也将逐步进行着变革。可以预见的是,电脑音乐系统这一崭新技术的诞生将掀起一轮新的音乐教学改革热潮。本实验中,主要探讨了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革新,并相应地构建了一个基本教学框架。鉴于国内有关电脑音乐系统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们的时间、精力及学识的有限,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在后继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应深入研究教学模式构建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说模式各个部分的深入和细化问题。针对传统教学偏重音乐欣赏,忽视音乐创作的弊端,本实验虽提出从音乐创作教学改革着手,对学生实施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三方面协调的综合教学。但本研究主要侧重于音乐创作教学的探讨,模式的建构中对三者关系还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总结。比如说要注意研究运用电脑音乐系统对音乐教学的不利因素。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进行教学,不仅有设备、师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且学生音乐创作思维训练完全依靠电脑音乐系统是否可行等问题也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防止自己陷入技术主义的误区。我们必须要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超越音乐的技术层面而到达意义的层面,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体验到音乐创造和享受的愉悦。比如说应扩大实验对象的取样范围。本实验目前仅对杭二中的学生进行探索。但我们在实验中日益体会到,电脑音乐系统可以运用到除高中以外的任何一个学段和除创作教学之外的任何一块音乐教学内容。这些研究设想是否可行,还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比如说应加强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涉及的教学评估多样化手段的开发和利用等都已包含了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思想。如何运用远程教育,或者说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的优势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要继续研究新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高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古典、民族音乐。如果要将电脑音乐创作作为一个环节切入,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比例。同时还应注意处理好这一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音乐创作教学,也必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知识的铺垫。这方面已有所涉及,但还未深入阐述,拟在这方面作进一步加强。   

需要说明的是,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实验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作即兴的评定,更需要长期追踪探索。不仅需要师生的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在本实验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只是作为我们新的征程的起点。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及时意识到科技革命对课堂教学以及自身所带来的冲击,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希冀通过自身的研究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数码音乐教育的研究,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能够得到更广阔和更深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教体艺[2002]6.

[2]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5] 陆柄炎,王建磐主编.素质教育的理想与目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 曹理等.学科教育学大系——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9]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10] 徐世贵主编.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11] 程伊兵.MIDI全攻略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中音公司,2001. 

[12] 任达敏.计算机与MIDI音乐应用手册[M].北京:中音公司,2001.

[13] 程卓樱译.完全MIDI手册[M].北京:中音公司,2001.

[14] 程卓樱译. XG圣书[M].北京:中音公司,2001.

[15] 张元庆.电子乐器与电脑音乐系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2) .

[16] 冯勇.电脑音乐系统及其应用交响[J].西安音乐学院学.1995, (3).  

[17] 舒泽池.电脑音乐刍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1995,(3).  

[18] 张旭.电脑音乐与音乐新时代[J].乐器.1997, (2).  

[19] 李洁.创立电脑音乐教室的必要性[J].乐器.1998,(6). 

[20] 何薇.电脑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设想[J].乐器. 1998,(6). 

[21] 张志耀.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的一节好课[J].乐器.1999,(2). 

[22] 黎加厚.电脑音乐教育技术与教育革新[J].电化教育研究.1999,(3). 

[23] 林保篪.电脑音乐系统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前景[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0,(3).  

[24] 刘沛.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学科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J].黄钟.2001,(4).

[25] 陈明彦.多媒体电脑音乐系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1,(2).  

[26] 杰弗雷·帕清著,朱丽萍编译,赵志扬校.基于训练的音乐教育概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世界音乐教育专辑.1997,(3).

[27] 杰弗雷·帕清著,朱丽萍编译,赵志扬校.基于训练的音乐教育——一种全面综合的方法[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世界音乐教育专辑.1997,(3).

[28] 蒂蒙西·斯·布著,黄凌飞编译,赵志扬校.“指导性作曲法”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借助“指导性作曲”教学法提高识谱能力[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世界音乐教育专辑.1997,(3).

[29] 本耐特·雷默著,汤琼,刘红柱编译.21世纪音乐教育使命的扩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1998.

[30] 潘杰夫博士.以多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全面综合性的音乐学习和音乐教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1998.

[31] M·Hickey,林雅译,刘沛校.合奏课中的创作与即兴教学[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1998.

[32] 罗莎林德·麦克米伦著,赵志扬编译.即兴作曲的教学:世界音乐中的创新概念[J]中国音乐·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专集.1998.

[33] Hal Abeles,王征,谢嘉幸编译.音乐教育研究指南[J]中国音乐·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专集.1998.

[34] K·彼得·埃策科恩著,赵志扬编译.传播工具对传统音乐教育的挑战[J]中国音乐·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专集.1998.

[35] 朱迪恩·鲍曼著.裴芳译.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J]中国音乐·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专集.1998.

[36] 刘沛."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人类认知研究的艺术观点和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心理学[J].基础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2).

[37] 刘沛.音乐成就测量与评价的认知主义方向[J].中国音乐.2001,(4).

[38] 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 

[39] 北京赛百威.如何看数码音乐[EB/OL].http://ent.163.com/edit/010927/010927_102571.html. 2001-9-27

[40] 约翰·凯奇著,严哥华译.音乐的未来[EB/OL]. http://www.ccom.edu.cn/lwzm/2002520151525.shtml.2002-5-20.

[41] 保罗·哈克,刘沛译.走向功能音乐教育[EB/OL]. http://chinaorff.com/liupei/liupei14.htm.2002-3-18.

[42] 多哥·古德金著,刘沛摘译.新千年的奥尔夫音乐教育[EB/OL] http://chinaorff.com/liupei/liupei13.htm

[43]  http://www.centrmus.ocm

[44]  http://www.digimus.org

[45]  http://www.chinaorff.com

[46]  http://www.musicstn.com

 


 

[1] 布拉格韦斯特·森多夫.逐渐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J].教育展望.1993,3.

[2] 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9181.

[3] 刘沛. [J].基础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2).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人类认知研究的艺术观点和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心理学基础

[4]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209-21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

[6] 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3).

[7]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231.

[8]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