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利用MIDI技术优势,全方位改进和声教学

王小龙 常熟高艺艺术系

稿源:中音网

   大多对传统和声教学持批评态度的人都认为,传统和声教学模式是老师粉笔加黑板,学生作业无音响,是“纸上谈兵”式的,它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使不少学生对之产生了怀疑态度。而高师和声教学对象又是音乐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他们看到谱例后并不能在心中形成相应的内心听觉,因此,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正如一位老师所形容的那样:“学生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些抽象、烦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
    
    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这一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发展需经历四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成运算阶段。四个阶段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不能颠倒,只有在前一个阶段形成、完成之后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在思维方面,总是先有具体的感性经验,后有抽象的逻辑思维的。传统的和声教学之所以效果不尽人意,就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感受到最起码的和声音响,就接受了许多抽象总结出来的规则,效果怎么能令人满意呢?
    
    许多有责任心的老师早就下决心对这一局面进行扭转,在实践中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和声丰富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学生才能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进而掌握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感受和声音响是和声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学内容应包括和声听觉训练、和声分析、写作、键盘和声等诸多内容。
    
    MIDI技术是实施这一教学思想最为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大家知道MIDI是融乐谱和音响于一体的,它集作曲、演奏、指挥录音四项功能为一体,运用它来教学可以使写作、分析与听觉训练同步进行,这种直感(直接感受)式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所以MIDI技术一经介绍到国内,就立即有人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进行教改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对此很感兴趣,并参与到了这一教改活动中,现结合自身在和声教学方面的实践,总结成文,以求教于大方。
    
    一 教学模式的改进及其优势
    
    教学模式是针对教师来说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诸多环节,对学生来说则有预习、听课、作业、考试等学习环节。下面择要分述。
    
    (一) 上课 许多老师已经打破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这两种新模式,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室,二是利用琴法实验室,加上各种音乐教学软件,将谱例、音响直接展示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知识探求者。
    
    改变传统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好处:
    
    1.音画同步。对学生来说则是看听结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和声感知能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和声教学虽然有时也强调加强和声听觉,但老师在琴上的示范稍纵即逝,学生又由于键盘能力的关系很少去弹奏范例和自己的作业,因而,只有极少数基础好的学生也许能培养起和声听觉,留给更多的人的却是沮丧和自信的失落。现在,这个问题不复存在,学生除了当堂感受外,还可以把老师的范例拷贝回去慢慢琢磨,可以任意改变范例的播放速度,这样,对各种能力的学生都适合,这大大增强了大部分同学学好和声的自信心。
    
    2.示范规整。利用MIDI教学软件得到的谱例不仅音画同步,而且谱面规整清晰,使受教者赏心悦目。比起老师在黑板上吃力地点符头,学生却不知在线上还是在间上的传统方式进步了好多。有些软件还有自动校对功能,如Tonica,能及时发现老师的错误,免受误人子弟之害。
    
    3.方式多样、选择自由。一方面,可供进行和声教学的软件很多,教者可根据需要作灵活的选择,另一方面,每个软件都提供了自由选择声部播放的功能,教师对一些相关声部抽样播放,可加深学生对某一声部的写作及分析要点的注意。
    
    4.创作余地大。由于MIDI技术是音画同步的,使原本须板书后又弹琴示范的教师能解放许多教学时间做各种不同方式的范题,又可来回切换比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认识到和声习题的创作灵活性,便于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另外,MIDI所提供的各种不同的音色又可以让学生对和声风格和变异有初步的认识。
    
    显而易见,利用MIDI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室,将从根本上弥补传统和声教学的缺陷,并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正面影响。
    
    (二)作业
    
    以往学生的作业都是书面的,教师即使布置了弹奏作业,也因学生数量多而无法检查,所以,弹奏作业往往因得不到及时反馈而徒具形式。现在,利用MIDI技术,学生可自由选择作业形式,原来的写作、和声分析及弹奏练习均可用多媒体电脑做作业。
    
    引进电脑方式作业,也有明显的优势。音画结合,使他们对知识要点一目了然,对不良进行认识深刻;谱面规整,可让他们形成做事认真的良好习惯;方式多样,可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某一适合自己口味的软件作业,培养了民主气氛;创作余地大,可使他们消除对音乐创作的神秘感,及早在和声学习中占据主动。
    
    除了以上好处外,它还有一些独特的优点。
    
    1. 培养对和声的敏感性。学生经常用电脑方式做作业,能提高他们对各种性质和弦的分辨能力,特别是和声分析作业,在以往一是谱子难找,二是音响难觅,现在利用因特网资源,学生不仅接触到了大量风格各异的经典名曲,而且可以随意修改大师的原作,以鉴别其优劣,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创作的自主性和不盲从大师的秉性。
    
    2. 促进了对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常用电脑方式作业的学生,由于具备和声音响的感性认识,所以,他们学习键盘乐等乐器或声乐的时候,采用的往往是和声思维,对旋律和伴奏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和弦意识,极大的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还有一个促进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因大多软件都是英文版,使学生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专业英语,这对一些原本对英语头疼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激励。
    
    3.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过去的和声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感性认识,所以上课如听天书的大有人在。现在,学生再也不为听不懂而苦恼了,而是常常对某个作曲家灵活处理和声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也使教师常常得到启发,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收获。
    
     当然,传统纸笔式的作业方式也有它的好处,即可以培养学生静思默想的好习惯,但这只有在学生具备了和声音响的感性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并取得预定效果,鉴于历史的原因和老师们的教学习惯,可将书面作业放在教学的中后期实施。
    
    现在,在一部分学校引进的琴法实验室,还利用来及时批改学生作业,比传统模式的一星期教师给学生改一次作业缩短了时间,这种批改作业方式肯定也会推广开来。
    
    (三)考试 传统的考试往往以卷面为主,以考查学生对和声进行规则的掌握程度为评判标准,使考试的深度停留在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上。现在,由于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可适当调整考试的方式。比如,写作题可对一则定题列举出不同的和声进行思路并比较其特色,分析题则在搞清和弦序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该作品的历史风格和个人特色,这样的考试无疑将大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广程度,才真正符合一个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利用MIDI 先进技术的优势,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思维与音响脱节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和声教学产生了崭新的变化,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由于引进了MIDI技术,原本要一堂课解决的课题现在只需二三十分钟,大大提高了效率,这必然会引起教学目的、内容、教材等一系列变更,这将会是二十一世纪和声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在教学中笔者也感到若想有效利用MIDI技术改进和声教学,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传统和声学功底,也要有必备的现代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善于吸收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不断吸收消化新知识肯定是教师的唯一出路。
    
    二 可供和声教学选择的软件和网站评介
    
    (一) 软件
    
    和声教学可供选择的软件很多,仅笔者使用过的就有七八种之多,有些软件在兄弟院校也曾介绍过。笔者常用的是Tonica、Encore或Musictime、Cakewalk等,,现逐一介绍如下:
    
    Tonica:这是英国人Daniel Frey和Dominik Haniel开发研制的一个和声教学软件,我从网上得到了它的破解版。这个软件是为四部和声练习而设计的,可在和声起步教学时使用。该软件给出了标准的四部和声合唱体的规范格式,可根据需要为高音旋律配和声和为低音旋律配和声。作业标题支持中文,和弦标记根据帮助文件的说明可采用功能标记和罗马数字级数标记两种。但笔者采用软键盘的数字序号中的罗马数字,不知为何总是不起作用,只有将它自带的范例上的数字剪切过去才行。若这一功能可用,则Tonica可用来进行常规的和声教学。该软件还有一个功能是可以为一个和弦序进或一条高音题自动配上四部和声,可用来跟自己的作业对照学习。
    
    Encore或Musictime,这两个软件其实差不多,是著名的打谱软件,利用其进行和声教学也十分方便。它们不仅可以像Tonica一样做标准的四部和声合唱题,也可做键盘题,以及声乐加钢琴伴奏形式甚至总谱等,总之它们在形式上可不拘一格。在使用时若能熟记它的快捷键命令,将会令输入速度与念谱速度不相上下。在这两个软件的EXAMPLE文件里有一个Chord parsing文件,详细列出了各种和弦的形态,当然同时也有音响效果,可作为参考书使用。Encore还有标题设置功能,使人一开始就形成著作权意识。这两个软件的缺陷是和弦标记加注采用和弦音名标记法很容易,采用功能标记法则比较困难,原因是它的文字部分不可能实现上标和下标。
    
    Musicator Win2.0,这是中音公司引进的一个音序软件,这个软件比其它音序软件优越的地方在于乐谱显示功能比较完善,许多老师曾写过专文介绍,但笔者还尚未使用过,所以不敢妄加评论。
    
    Cakewalk,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软件,笔者主要用它在和声课上作和声分析用。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MIDI文件资源,用Cakewalk显示出乐谱,即可一边感受音响一边观察乐谱。在Cakewalk9.0版本中还增加了乐谱显示的步进功能,这对细细品味一些非常规和弦序进带来了更大的方便。为了读谱的方便,可采用MIDI FORMAT0格式对采用多轨显示的乐谱重新保存为单轨显示方式,这对管弦乐曲的分析特别有用,可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
    
    所以,笔者常用Tonica或Encore(Musictime)进行和声写作教学,用Cakewalk进行和声分析教学。随着笔者学习的不断深入,肯定会发现这些软件的更强功能,也会发现更多更好的和声教学软件的。
    
    (二) 网站
    
    Classical MIDI Connection,http://www.midiworld.com/cmc/index.htm,该网站汇集了西方从巴洛克时期到二十世纪主要作曲家的作品midi资源,内容涵盖面广,midi文件也是演奏家亲奏,艺术上品位较高,不象其他好多网站的midi文件大多出自业余音乐爱好者之手。用作和声分析资源库,该网站是首选。
    
    谜笛音乐小屋,http://www.xy.js.cn/midi/default.asp ,该网站收有许多中国小曲,且更新速度快,可作为分析中国作品的资源库使用。
    
    类似的网站很多,恕不一一列举,这些都亟待我们去开发利用。
    
    三 一点建议
    
    MIDI技术的发展历史很短,我国自行研究和开发MIDI硬软件的历史也只有十年左右,且目前大多国产软件是为业余音乐爱好者自娱自乐服务的,专业音乐制作软件少得可怜,目前只有TT作曲家独立支撑。而专业音乐教学软件恐怕只有音乐欣赏软件《震撼》,和声教学软件的开发目前还是个空白。
    
    开发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学软件也确实困难很多,一是精通计算机程序开发同时又精通音乐特别是某一门音乐理论的专门人才缺乏,二是开发这样的软件短时经济效益不明显,很少有这样的义士去为此而投资。
    
    但运用国产软件好处多多,一是界面亲切,因为都是中文嘛!而且开发人员都是中国人,对中国学生学习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功能切合国人特点,教师用起来顺手。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果从长远的眼光看,国产软件的开发兼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好处。就经济效益而言,国外相关的教学软件也有许多缺憾,且他们开发软件大多单枪匹马,而我们的长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我相信只要有人民政府的支持,有相关专家的热心参与,肯定能在较短的时间开发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教学包括和声教学软件来的。为此,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设立相关研究项目,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攻关,以满足一线教师的教学所需。
    
    参考文献:
    
    专著:
    
    1.《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二版
    
    2.《普通心理学》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
    
    3.《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
    
    论文:
    
    1.《计算机MIDI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吴美华 《人民音乐》1997年第4期
    
    2.《 现代音乐教育中的计算机音乐系统》王世安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年12月第18卷第6期
    
    3.《MIDI技术在音乐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秦庆昆》《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6月第二卷第二期
    
    4.《电脑音乐刍论》舒泽池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
    
    5.《论高师和声教学中的和声听觉训练》张 艺 《艺术交流》2001年第一期
    
    6.《用电脑音乐改革传统音乐教学》中音网 http://www.centrmus.com
    
    作者简介:
    
    王小龙,男,1969年生。1990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获“二胡青年组”三等奖,1994年被保送为研究生,1997年毕业,获文学硕士。现在常熟高专艺术系任教。论文《MIDI音乐——从记谱法的角度去认识》发表于《人民音乐》200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