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艺术综合课《秋诗、秋画、秋乐》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艺术课程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秋天
课型:艺术综合课
一、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通过对诗词歌赋、美术绘画、音乐艺术的鉴赏,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情感目标:感受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诗词歌赋、美术绘画、音乐艺术所表现的秋天,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艺术是相通的。
难点:找到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点,并且要做到简单易懂。
三、
教学理念
本课时运用情境设置法和感受鉴赏法而较大力度地安排了学生的探索与实践,旨在让学生在了解艺术是相通的同时,提高对艺术的感知、鉴赏、技能、创造、表现、交流等能力,从而达到艺术表现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
在围绕“秋”这个主题的艺术讨论、感受与鉴赏中,力求学生能够同时轻松、快乐地获得表现“秋”的三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秋”的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同时培养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力求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水彩颜料、调色盘、清水
白卡纸
五、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及方法 |
设计意图 |
(一)、关于“秋天”的讨论
秋天的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欣赏图片集——秋天的大自然。 |
带领学生进行“秋”的思索,
集中注意力,直观地感染“秋”
的气氛,导入新课。
|
(二)、感知与鉴赏
1、a、展示画《林晚》
b、播放三段不同的音乐片段
《思乡曲》片段 小提琴独奏
《秋叶》 片段
单簧管演奏
《朝元歌》片段 曲笛演奏
c、根据画和音乐配上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保留画面,播放所选音乐,集体
或个人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来朗诵
《山行》这首诗。
|
a观察画中的景物,从视觉艺术
的角度来感受画家眼中的“秋”。
b根据学生自己的听觉感受,
从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中,
为这幅画选取最能体现其意境的
一段音乐片段。感受画与音乐
构成的二维的欣赏效果。
c发挥想象,尝试从文学的角度
来感受画和音乐。
d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
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
表现艺术的能力。 |
2、
a、播放另一种表现“秋”的音乐
钢琴曲《谷粒飞舞》
b、展示与之相配的画面及诗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
|
a从另一种情感特征来感受
“秋”。
b感受“秋”丰收的喜悦,
成熟的美。丰富对“秋”的
情感感知,为之后的艺术实践
做铺垫。
|
(三)、学生交流、展示及实践
1、
“你眼中的‘秋’……”
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寻找到的
与“秋”有关的各种艺术形式。
教师提供备用相关图片与音乐片段。
|
1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相交流
“秋”的艺术感受,分享劳动的
成果。
|
2、
集体讨论并尽量以“诗画乐”
相结合的形式展示。
|
2加深对“诗画乐”三维一体的
理解,感受艺术整合的魅力,
发现身边的艺术。 |
(四)、集体创作
1、
每位同学把自己平时捡到的落叶,
用教室里已准备好的颜料和画笔,为自己
的落叶涂上颜色,然后印在《秋韵》底版图
上合适的位置。要注意画面整体构图和落叶
印迹的疏密变化,最好能表现出一种叶落的
动感。(方案1)
(方案2)从实物落叶看,红枫叶
的形状及叶脉与人的手掌很相似,因此每人
都可以制作独有的“落叶”。以白色卡纸为
底版,全体或部分学生用自己的手掌,沾上
教师提供的颜料,印在底版上,组成一幅
层层叠叠的落叶图。
|
1在欣赏了艺术家们如此丰富的
“秋”后,也来亲自动手创作
一幅独一无二《秋韵》图,
抒发对“秋”的热爱。 |
2、
欣赏集体创作的艺术成果
|
2
分享创作的喜悦,体会
“艺术生活”的美妙。 |
五、音乐活动
演唱歌曲《思乡曲》。
|
复习上一课时的学唱歌曲
《思乡曲》。在前面欣赏和创作
“艺术的秋”的气氛渲染下,
加深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培养
学生用满含深情的声音演唱,
提高演唱能力。
|
六、想一想
“从感受‘秋’,你想到了什么?”
|
加深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
是生活的升华。”这句真理,引发
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
六、
结语
美就在你我身边,艺术之花就盛开在你我身边!只要你我做一个
善于发现美、善于表现美的有心人,艺术就会走近你我,美就会
伴随你我生活一辈子。可以想象,那样的话,你我的生活将是
多么富有意义、充满情趣!
|
备课形式:集体备课
备课人员:李咏雪、林少燕、陈铭哲、陈姬姜、郭丽娥
课件制作:刘荃
执教:
李咏雪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及本站的作者原创,不得转载、抄袭 网页制作: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