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K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环境现代艺术馆 (MUSEUM OF SITE MOST)

 

总监: 林汉坚

香港特区新界锦田吉庆围围外二一二E 212E, Kat Hing Wai, Kam Tin, Yuen Long, Hong Kong T: (852) 2449 4417 F: (852) 2449 4427 email: artopia_net@yahoo.com


MOST is a HKADC one-year administrative grant recip

 

<<响应香港教育改革文化艺术发展的契机?>>

MOST’s Response / Position Paper On Education Reform-

A speech For Taiwan Cultural Forum 1999

  

林汉坚

Andrew Lam
本馆全力支持教统会的教育改革建议。同时提出下列评议。

 

甲.        回顾

 

一九九八年一月政府拨出50亿元成立优质教育基金,年多以来共有1,140份申请成功,两年的资助额超过3亿,相等于香港艺术发展局两年的经费支出。但教育是否如艺术改革一样,成功仍遥遥无期[1]?社会对各项实验性资助,亦抱存怀疑态度。港府仍未进行有关的检讨。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教统会)于本年九月廿二日发表「教育制度检讨:教育改革建议 终身学习,自强不息」咨询文件,向本港公众作三个月的学制整体结构、课程和评核机制的咨询工作。

 

改革理据

文件中提到改革方向的理据是知识经济己经来临,以「服务」及「知识」为本的信息社会,将改变本地教育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和「校外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社会教育)」的模式[2]

 

乙.观察

 

假若特区政府有意重振社会纲纪、提升民生素质,把经济劣势逆转,拥有掌握知识的生产者固然重要,但人才可遇亦可求;美国战后为延槛人才,教育、移民、文化、经济等举措互为配合,学术门禁一开,欧亚俊杰、学者专家闻风赶至,彼此抵砺学行、自由论道、建构国家今日富强之本。

 

1. 文化问题带来社会教育危机

但金权的政治结构,天下未必归心。特区政府筹划治港长远政策,从教育着手,可能找到入门,但亦不一定摸出方向。少有只讲「教育」、轻视「文化」的政府,更何况教育官僚架构过份亲中而没有发挥「基本法」赋予一国两制的文化潜力和示范优势,形成现时港人有身份危机、文化孤立之叹[3],良好的教育目标,亦不会改变受教育者毕业后在如斯文化环境下变回「文化盲」的现象。政府漠视创意文化、轻视翻版工业,昔日世界三大电影制片地、亚洲电影王国,今日变成夕阳;文化朋党互为勾结,雨局政客无心恋政,鼓励建设工程操控、集中于建筑署的官僚体系,抹杀了意念和商业机制的自由竞逐,座落新界、浪费建筑费高达四亿多元的葵青小型剧院,五亿多元的元朗剧院,位于大埔、建筑费高达23亿元的香港教育学院、与九亿元经(贪污?)建成,但振奋亚州建筑界的澳门新文化中心,便是港澳文化发展的笑话。公共艺术政策发展十年如一日,七八十年代美学入侵廿一世纪区局建筑,协助做成视觉及建造环境的素质日低;因此污染不单是严峻的环境现像,更是文化问题的本元;港澳区古迹文物工作宥限于雨后屋漏修茸的工作,未能建筑整体古迹保存和都市规划政策的配合;由九七回归、金禧国庆纪念至千禧纪元大典,文化及各界活动损耗社会资源,拖慢经济复元,不幸台湾又逢天灾,九十年代中期中港台澳文化经济上联合形成的优势,于世纪末未能藉日韩处于经济低谷而迎头赶上。上述文化及社会发展问题,教统局及教统会成员若闭门不理,如何设计教育目标的改革?如何令注重素质的文化逐步建立起来!?

 

2. 教育政策情境及核心问题

 

在教育方面,现时的政策情境是人力资源培训与社会需求渐见脱节,一般的学校教育,训练不到有道德修养的学生、服务业顾主找不到适当的人材、高等教育失败令政府批准外地输入一万名高级、有博士学位的「劳工」。

 

有教统会建议中小学幼儿园间建立直属制、同区联系制,让学生安享十二年免费教育。这种「一条龙」、「直通车」方法、虽然仍然保留中五会考「一试定生死」的做法[4],但这种看似「大直路」小学直升中学的方法,可能是、亦看似是学生及社会各界各取所需的方法,所以基本上是可取建议。

 

但更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培育廿一世纪「学校新人类」?学校及有关的学习环境,如何发展成为与国际教育及社会网络接轨的「新干线」?学生将如何「国际化」、成为「国际新人类」?九八年十一月政府教育统筹局发表「信息科技教育五年策略」,目标是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提高教与学的成效,并在推动有关教育时,会担当领导和统筹的角色。信息科技教育策略主要有4部分,包括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信息科技和连接互联网;为所有教师提供培训及支持;在学校课程中应用信息科技辅助教学;以及建立有助推动信息科技教育的社会文化。这方面的视野,近年强调信息教育的教统会在九月的咨询文件上没有提及。[5]

 

假若香港己由一个本土化的学习空间,进入国际的「网络时代」,现时应是全面推行媒体教育的时候,又或者我们认同了香港已进入了一个推行社会教育、非正规教育的国际环境。那么,学校教育将如何论证其存在的意义,如何保持其「知识温床」和「社会道德价值」保存/守护者的角色?如何对社会教育产生「互补」、「增值」的功能?社会人士亦质疑教育体制能否有更彻底、更根本性的改革?

 

现时的问题是学生厌倦学习。学科多、上课、学习时间紧迫,教学内容重迭,九九年会考生不及格学生占2万人,考试制度制造大量失败者。教统会文件的教育改革,正处理上述问题,但未知将来能否对症下药!

 

3. 新的学习、发展机会

 

教育体制能否有更彻底、更根本性的改革?教统会的理据是改革必须向雨大方向进发:1)为每个人创造新的学习机会、2)为香港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一条龙、直通车、大直路的方法将令学生更愉快地享受学习生活,而未能读上中六的学生可考进社区学院,这有助学生供读各式艺术学院、演艺学院,而艺术学院、演艺学院的毕业生亦可继续考进大学,令学制接轨,学业成绩较差,但有兴趣接触艺术的学生便不会被社会遗弃。问题之一是艺术学院是采用什么的收生标准?重视学业成绩定还是艺术表现?

 

丙.    微观及建议方案:

 

教统会的目标建议:

其「乐」、「善」、「勇」、「敢」的建议,可以接受。有关「敢」,代表「敢」于创新:假若年青人真的具备创意,有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便是社会之福。

 

教育生活改革的建议

学校教育在转变的同时,学校以外的世界环境亦急剧改变,教统会要发展非正规教育,是好方向,但如何推行?要以学校教育为本位、为出发点,还是以开放的态度,让各社会教会团体与学校共同设计课程,这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现时学校艺术教育千疮百孔,大部分社会教育资源集中于教统会/教署架构内,社会教育/文化界未能向QEF、全港学校反建议,推行高质素艺术教育改革。申请单由学校提出,而非文化界,是可行,有实际性,但不合理,更不合逻辑。

 

八大主要学习范畴的建议

教统会将加签课程发展议会建议1)重组现时各个学科为八大主要学习范畴,2)中四后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可自由选科,兼具文、理、艺术多方面知识。明年六月报告交特区政府,两年后新学年即可逐步试行有关的新建议。目的: 创造更理想的学习效能,令每学生可发挥多元化的才能

 

1.        -------------------------------------------人文学科

2.        -------------------------------------------人文学科

3.        -------------------------------------------人文学科

4.        科学(物、生、化)-----------------------自然科学

5.        科技----------------------------------------信息科技

6.        个人----------------------------------------人文学科

7.        社会----------------------------------------人文学科

8.        艺术及体育-------------------------------人文学科

如取消文理双科、分流扩展至八大范围,包括人文学科、人文学科、自然科学、信息科技,是好建议,但如何分出合理学时?是头痛教育政治问题!发展非正规课程的机制不啻是政治解决,目标在成立有关的校本恒常机制。

 

新时代的评核机制

取消为中一学位分派而设立的公开学能考试及学生组别是好建议,但取而代之的评核方法是什么?评核目标是什么?评核范畴能否扩阔(包括艺术教育)?评核方式和时间表会怎样?评核机制是否公开及有透明度?设一次公开考试,如果避免「一试定终身」之币,压力真能减轻?中五至中七的阶段变成「完全读书年」?


 

丁.    未来方向及展望

 

艺术教育的空间

「进修学院」、「持续进修学院」能否包溶艺术学院、媒体学院、电影学院、演艺学院?并真能「互通学分」?「进修学院」、「持续进修学院」可否包溶「音()统处」?

 

现时支持教育发展,但却与教署割列的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娱中心、音统处等,将有可能由以往扮演「平衡教育」的角色,发展为特区教育基建的主导系统,但上述文化组织亦急需重新制定工作指标、调整方位、服务策略,划出资源,与公使活动能加切入教育课程之内。今天的教育改莗正与特区杀局后、文化机制重组同步、互动进行。社会似乎动了。

 

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将来必先「瓦解」后「加强」。首先,学校必须体认创意艺术教育为八大主要学习范畴之一。继而,学校应可选择考虑把「艺术」科和核心课程脱钩,并容许学校推行跨领跨学习方法例如在学校适当环境、有素质教师/艺术工作者支持下,推行「综合艺术教育」课程。再下一阶段是容许学校把正规学习的某些时段与下课后的某些时段综合使用,让学生享受「艺术教育」。在学年终结时,校长须给教署QAI,视学辅导处足够的证明,艺术教育为学生八大主要学习范畴之一,并以确切的「评核机制」,例如学生成绩表,作生功课/作品集/(Portfolio or Student Performance Log Book)反映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的具体进展和成果。在将来可能情况下,Log Book应可取替公开考试的某些部分,减轻可能出现「一试定终身」的情况。

 

教统会建议取消文理「分流教育」,及过早的职业导向学习模式。事实上,政府却在99施政报告中指出由9599年间,政府增建了3间实用中学和6间技能训练学校,以照顾无心向学的学生和有严重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教育目的不是职业训练,为什么我们不多建社区的「艺统处」、「文化学院」,取替以往的范围狭窄的「音乐事务统筹处」或成立「视艺学院」、「媒体艺术学院」、「文化学院」,以照顾无心向学的学生和有严重学习困难的学生。

 

当前学校教育的改革取决于社会大气候、全方位的手术能否成功,教育目标若然忽视整体教育中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环境教育、媒体教育的社会催化、转化作用,前景便不容乐观。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互为表里,教育改革己有转机,相信是二零零年新成立的文化委员会转化文化大环境的时候!

 

林汉坚

(12/20/1999)

(林汉坚,现亦为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分组成员,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教育委会会主席,视艺学院研究团顾问,临区局公共艺术委员会顾委员,香港文化革联合会议董事,环境现代艺术馆总监,中大虥剧工程顾问,香港电台四台文化顾问,香港芭蕾舞团、中英剧团、香港城市当化舞蹈团艺展局代表,香港美术教育协会创会成员。Andrew Lam, currently is the Chair, Arts Education Committe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Member of In-formal & Non-formal Committee, Education Commission, Member of Public Art Committee, Provisional Regional Council, Director, Museum Of Site (MOST) and also founding committee member of Hong Kong Society For Education In Art (Hong Kong).  Also, he is the advisor of Cultural Program, RTHK (Channel 4) and director of Hong Kong Joint Conference on Cultural Sector. He also initiated the pilot program of Artist-in School Program,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ts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convened the Working Group on Art Village for HK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Member of the advisory board Academy of Visual Art Research Group, ADC)

 


 


[1] 九九施政報告優質教育部分指九九年完成優質教育基金資助計劃中,最少有85%能達到預期目標。

[2]   社會教育如被認為非正規,未免與時脫節。香港藝術發展局以「平行教育(Parallel Education)」形容校外教育,指出了兩者平衡、相輔的角色。但事實上,兩者又不真是河水不犯井水。

 

[3] 見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何慶基十月十五日在信報的報導。

[4] 澳門雖然教育問題多多,但沒有在中學設公開會考制度,相信香港的學術界和工商界還未有勇氣接納這大膽方案。

[5] 九九施政報告指在九九年底教育署會發表應用資訊科技學習目標的諮詢文件,並成立一所電腦資源中心及軟件資料館,協助資訊科技教育資源中心現時的工作。但教統會在本年一月及九月的諮詢文件中正規及非正規課程方面皆不在諮詢文件中落墨,理念上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