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
|
||||||
福建龙岩《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小记 | ||||||
作者:谢荷香曾…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6 ![]() |
||||||
龙岩七中《采茶灯》进课堂情景。(记者 曾志明 通讯员 谢荷香 文/图) 近日,教育部公布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选结果,龙岩市的《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课题喜获三等奖,这是该课题继2009年6月获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后传来的又一佳音。有关专家认为,省级课题、市级重点课题《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选题新颖、实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实施的可行性,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区域性音乐文化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和经验。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闽西乡土音乐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客家山歌、采茶灯、木偶戏、船灯、十番音乐、龙灯、花鼓、鼓吹等。为了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2005年3月,我市启动了《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课题,该课题由市普教室和龙岩七中、永定三中、上杭城东小学、长汀二中共同承担。 该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让学生欣赏和学习闽西本土优秀音乐文化艺术,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编、表演;二、进行音乐心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发展;三、塑造学习型音乐教师,探索本土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总课题下还确定了四个子课题实验校的研究方向:龙岩七中——龙岩山歌、采茶歌舞,永定三中——永定客家山歌、竹板歌,上杭城东小学——上杭客家山歌,长汀二中——长汀客家山歌、十番锣鼓。 为探索龙岩市民间乡土音乐文化进入课堂的有效途径,开拓新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四个子课题实验校都结合当地实际编写音乐教学的补充教材,集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丰富了教育资源,增加了音乐教学活力。如,永定三中用家乡话进行师生互动演唱《留朵梅花等郎开》,并尝试竹板伴奏、填词创作等学习;上杭城东小学请民间山歌手到校为同学们举行“山歌知识”讲座,现场开展山歌演唱活动等等,学生兴趣盎然。 课题实验的开展,推进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如火如荼开展,在课间活动中、学校晚会上、社区演出中,学生们排演山歌表演唱、采茶歌舞、器乐合奏等,尽情展示才艺,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永定三中每天20分钟的课间文艺广场活动,表演客家童谣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和展示平台;上杭城东小学学生的课外乡土音乐实践活动,县广播电台专门录制了一期广播节目,进行播放,并送省电台参赛获得了二等奖;龙岩七中创作的山歌表演唱和长汀二中表演的民间小调《九连环》等节目,在社区演出中大受欢迎。 与此同时,四个子课题实验校积极开展寻访家乡民间音乐文化采风活动,发动老师、学生、家长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收集相关的民间音乐音像、歌谱、文字材料,走访百岁民间老人,向文艺团体的老师学习民间艺术技艺,了解民间音乐艺术的发源。他们还把优秀民间艺人和文艺团体的老师请进校园,进行直观的口手相授、心手相连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课题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多位课题组成员在全国、省级的音乐教学比赛中获奖,学生们弘扬传承了本土音乐文化,树立了热爱家乡音乐文化的自豪感。课题的开展,也影响和辐射了我市一大批中小学校乡土音乐进课堂音乐教学的探索和开展,成效彰显。闽西的乡曲、乡韵、乡情在中小学生的课里、课间、课外悄然地播种、开花、结果! |
||||||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