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
|
||||||
日常生活促灵感 梳琴发明奏妙音 | ||||||
作者:何洋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番禺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0 ![]() |
||||||
今年大年初七,央视节目《春节大联欢》上,一群贫困山区的孩子用类似梳子的乐器演奏了一首首优美的歌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些造型独特的乐器就是梳琴。而他的发明者韩欲滋就居住于桥南街朗陶居。虽已到古稀之年,但韩老从没停止过思维的迸发,能弹拨的梳子,会吹奏的吸管,可以敲打的奶瓶,每一项突发奇想的发明都让人啧啧称奇,如今他又在普及音乐教育的道路上不遗余力。 儿时梦想老来圆 同等的大小,一样的造型,相同的材料,近观梳琴,几乎很难分辨它与普通的梳子有什么不同,但就是这样一把居家中再也寻常不过的东西,却能奏出和钢琴一样的韵律,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在韩先生的书房中,他拿出了大小不同材质的十几把梳琴,这都是他在制作过程中摸索的结晶。其中,他最为满意的一把,是他亲手制作长达十几厘米的铜制梳琴。左手拿住梳柄,竖于桌面,右手轻拨,如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就飘扬出来,仔细聆听能听出回绕声,演奏效果出乎想象。小发明彰显大思维,小小梳琴的发明浓缩了韩欲滋半个世纪的音乐情结。 韩欲滋祖籍山西省岚县,小时候非常爱好音乐,并进入过少年宫和乐队学习音乐。年少时,姐姐梳头后,拨弄梳子发出清脆的声音让他很受启发,是不是可以把它制作成乐器演奏音乐呢?由于受当时条件的局限,韩欲滋一直把这个想法珍藏在心里,没有付之实践。直到50年后,小孙女梳头时一个相当的动作,再次撞击了他的想法。于是,他决定动手制作。制作的过程非常艰辛,韩欲滋甚至夜不能寐,连续十几天半夜起来制作,经过不断的试验和研制,一把能弹奏乐曲的梳琴终于面世了。韩欲滋介绍说,梳琴的布局完全仿制钢琴,利用十二平均律,“钢琴能发出什么声音,它也能弹出来。” 发明创造不停歇 如果说发明一项东西可能具有偶然性,那么发明出多种东西,就说明这个人就有丰富的想象力。在韩老的书房,记者就被他许多稀奇古怪的乐器所吸引。在梳琴的盒子里放着一根吸管,韩欲滋毫不犹豫拿着它吹了起来,声音洪亮悦耳,“这是麦当劳的吸管,但现在可以当成萧一样吹。”大小不同的吸管,甚至是洗发水的汲管,通过韩欲滋的简单加工都变成管弦乐器,更奇特的是他用孙女喝奶剩下的塑料瓶做成的类似排箫的乐器,“既可以敲打,又可以吹,通过瓶的大小,发出不同的声音。” 韩欲滋能做出这么多乐器来,绝非巧合,除了良好的音乐功底,他还做过木匠、铁匠、练习过书法。当年上山下乡时,他帮村民做过鼓、二胡等乐器,现在加工小乐器如鱼得水。“明天有事,才有明天”这是韩欲滋非常喜欢的一句话,虽然他已经退休,但依然闲不住,他说“人要有追求的理想,生命才会有支撑点。”因为这些生活理念,韩欲滋始终在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元素,来完善他的音乐理想。 痴心教育敢当孺子牛 因为梳琴,韩欲滋上过五、六家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和许多报刊杂志,但出名并不是他的初衷,普及音乐教育才是他的最终目的,“梳琴具有便携、易学等优点,小乐器同样能提高音乐素质。” 在央视《春节大联欢》上表演的孩子都是来自山西省岚县大蛇头乡明德小学的小学生们,鲜为人知的是,中央电视台本来是邀请韩欲滋去表演,但韩欲滋却将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让给了从来没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当年,韩欲滋在了解到,家乡小学由于贫困,连一件乐器也没有,于是自己背着50把梳琴,翻山越岭来到了学校,免费教起了孩子们音乐。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们会用梳琴弹奏曲子,学会音乐知识。“我之所以让孩子们上央视,我觉得是对音乐教育和乐器发展是一个启发。”许多学生音乐知识的匮乏和家长认为钢琴、小提琴才能教好音乐的观念,让韩欲滋萌生了用自己发明的小乐器普及音乐教育的想法,“许多家庭为孩子学音乐买上万的乐器,小乐器难道就不可以教好孩子吗,中国有那么多的贫困学生,他们也有受音乐教育的权力”。如今,在韩欲滋的努力下,从化一所中学和海珠的一所小学都成为了梳琴的试点学校,而找他教梳琴的学校来自全国各地,韩欲滋都尽其所能免费教学。 |
||||||
文章录入:赵洪啸 责任编辑:赵洪啸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转载或者转贴本站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并知会站长。如有著作权的疑问,请和站长联系。 本站欢迎一切与本站栏目相符的投稿。投稿信箱9xx@163.com来稿必复。 站长:赵洪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