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图文]上饶串堂音乐响起来            【字体:
上饶串堂音乐响起来
作者:郑大中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江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7

 

       “正月里,鼓儿敲,唢呐响,拉二胡,打串堂”,这是牛年春节上饶城乡流行的新民谣。农历牛年春节,上饶各地打串堂、“抬阁”、“跳脚龙灯”、庙会、饶河调、弋阳腔、赣剧、徽剧、南方唢呐、桥灯、板灯、马灯、傩舞、畲舞、抛绣球、“武状元游街”、茶道等富有上饶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随处可见,城里的公园广场,乡村的村头村尾,处处都可听到串堂音乐响。

 
  2月3日,在上饶市滨江公园,一些老艺人在表演传统串堂折子《闹花台》(1951年10月,赣东北人民代表团到首都参加国庆观礼时,上饶串堂艺人汪富林与弋阳、铅山、横峰等县艺人合作,用民族乐器登台献奏了《闹花台》);在上饶县叠山镇和铅山县紫溪乡的新农村休闲广场,农民在欢天喜地地打串堂演赣剧唱采茶戏。

  串堂,是一种民间民俗音乐艺术形式。这种民俗音乐,产生于北宋末年(早于“弋阳腔”)的广信和饶州的乡村。其早期剧目杂以民间小调,耳口相传。到了明清,便有了折子(剧目抄本),并广泛流传于赣东北、闽北和浙西。从事这种民间民俗音乐的组织,叫“串堂”班社。其成员都是业余的,平时该干啥干啥,有人邀请或逢年过节,他们就聚集起来,走村串户,堂前一坐,吹吹打打,说说唱唱,故名“串堂”或“打串堂”。一个串堂班社,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人人都能吹拉弹唱、敲击演说。

  串堂的主要乐器有锣、鼓、钹、箫、笛、板、唢呐、胡琴、三弦等;主要剧种有赣剧、徽剧、京剧、采茶剧、越剧、黄梅剧等;主要剧目有《闹花台》、《过街锣鼓》、《十番锣鼓》、《拔子调》、《满堂福》、《麻姑上寿》、《观音送子》、《龙凤配》、《郭子仪上寿》、《穆桂英挂帅》、《玉堂春》、《碧桃花》、《八仙飘海》等100多种。打串堂,鼓乐铮铮,琴声悠扬,曲调欢快。操琴的,打鼓的,唱戏的,无不投入。音乐和唱腔,与地方民歌小调相结合,或圆润清丽,或粗犷豪放,或委婉甜美,或厚朴雄浑,或如清泉幽咽,或如飞沙走石,或如皓月流水,或如翻江倒海。

  以前,赣东北各地人口较多的自然村,至少有一个串堂班社。村里每逢社火庙会、迎神赛会、求雨祈福、节日舞灯等宗教娱乐活动,或家里结婚、做寿、建房、生子等喜事,都要打串堂班热闹热闹。

  近年来,上饶市把串堂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文化宣传部门结合文化建设,尤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恢复了这一传统民间民俗音乐。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15只瓷碗奏响广东音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