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新闻发布 >> 文章正文
国粹京剧进课堂,到底我们的课堂有多大?            【字体:
国粹京剧进课堂,到底我们的课堂有多大?
作者:阮直    文章来源:重庆晚报-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8

 

   教育部已决定于今年3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国粹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一至九年级(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每个试点省市将遴选10所小学和10所中学作为试点校,试点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开。

    京剧是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无论喜欢不喜欢京剧的人都得承认,但国粹就一定得进课堂吗?我不知我们的课堂有多大,能装多少东西,如按照“能代表国粹的文化”就进课堂,那么,书法比京剧更有代表性,而且还实用,小人物打借条,大人物的签字,都得用,我看将来写不好字的孩子比不会唱京剧的孩子麻烦更多。

    中医、中药更是国粹的代表,一辈子不会唱一首京剧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中国人一辈子不懂一点儿中医药的常识。那是不是在中小学的卫生常识课中也要加入“望、闻、问、切”,增加《汤头歌诀》,让孩子们也学会“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这可比会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还有用的。

    以此推论下去,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应该是孔孟之道,老庄哲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仁义礼智信”,他们才是国粹、国宝,才最有代表性,而且他们更是京剧的老祖宗。为什么不请来老祖宗,反倒把孙子当成了座上宾?

    就是从纯音乐的角度来讲,京剧也不是就完全能代表我们的民族音乐,因为京剧的舞台毕竟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天地,是清代的“宫廷音乐”。一个朝代官方喜欢的东西不会在我们这么一个民族众多,方言复杂,幅员辽阔的国家里全面普及的。比如在两广,京剧就不如粤剧受欢迎,在西北,秦腔、晋剧、二人台哪一个地方剧种都比京剧更普及,在江浙,会唱越剧的人就比会唱京剧的人多,在东北,二人转是人口能诵的,京剧怎能比?除去文人秀才们加工创作的戏剧,我们这个国度更普及的是各地的民歌,是那些充满着原生态的民间小唱,这些都是国宝、国粹,也都能请进课堂吗?

    就算你的课堂大,可学生大脑的容量还是有限的吧。15首京剧经典唱段,我看到哪个老太爷家去祝寿时开个堂会都足够了。连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王昆、郭兰英我也没听她们唱过15首歌曲呀。反正我这辈子唱全了的歌曲只有一首《东方红》,不知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不会增加了。可这一点不影响我喜欢贝多芬、德彪西、施特劳斯、巴赫。

    更何况我们京剧的内容并不符合当今的主旋律了,“忠孝节烈”的观念,“君子小人”的纠缠,“南北民族”之间的战争,哪一样是我们今天民主法制政体所倡导的。

    京剧进课堂作为音乐课中的“京剧欣赏”就足够了,像于丹教授讲昆曲那样,把京剧的形式美,唱腔美介绍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知道,在明之后满清时代的艺术史中,有一段时间京剧就是当时宫廷的流行音乐。这其中的硬道理是文艺为那个王朝的统治服务了。否则,一首小诗就能建造起一座“文字狱”的。如果我们的课堂够大,最好把这些血腥的历史都装进去,它比京剧更让我们这个民族进步。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何占豪为杭州部分小学生开启音乐之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