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资源 >>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 文章正文
[图文]木卡姆与龟兹乐            【字体:
木卡姆与龟兹乐
作者:李亚芳    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音乐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9

       

 

        我国入选世界“非遗”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在今年CCTV青歌赛上再展风头。这种综合歌唱、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其渊源特别是与龟兹乐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龟兹乐,指在南北朝、隋唐时期由西域龟兹国(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库车县一带)传入中原的音乐。它是一种包括音乐、舞蹈、散乐等的综合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音乐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第一点,龟兹乐尽管受到宗教影响的冲击较大,但与维吾尔族木卡姆在流传地区以及艺术形式上存在相似性,有学者如谷苞、周吉等认为十二木卡姆是在继承龟兹乐后的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有学者反对上述观点,如赵维平和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认为维吾尔族木卡姆的产生是新疆音乐“伊斯兰”化的结果;龟兹乐与十二木卡姆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不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继续”。不同的观点是学者对龟兹乐与木卡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后作出的结论。

  首先,音乐的组织结构。持外来化观点的学者将十二木卡姆与唐宋大曲进行比较,认为十二木卡姆的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个部分与唐宋大曲的散序、中序、破三部分是相对应的;同时考虑到唐宋大曲与龟兹乐的渊源关系及史书中记载的龟兹乐的音乐结构:歌曲(声乐)——解曲(器乐)——舞曲(舞蹈),与十二木卡姆的三部分的音乐结构一致,得出“十二木卡姆与唐宋大曲在组织结构与演出的规矩上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十二木卡姆与龟兹乐具有渊源关系。

  第二,调式理论。持本土化观点的学者认为“龟兹乐运用的是带变徵、变宫的七声音阶”,而十二木卡姆的音乐运用了极其复杂的“六种调式”,是“接近阿拉伯3/4音体系的调式”,得出龟兹乐与十二木卡姆“属两种调式体系音阶”的结论。而有学者对喀什木卡姆、刀朗木卡姆的音乐进行研究得出这二种木卡姆的“音律近于纯律”3/4音突出,且具备“五度相生律的特点”。由此证明木卡姆继承了龟兹乐的传统。

  第三,乐器使用。持不同观点的两方学者对龟兹乐和十二木卡姆常用乐器进行了比较:赵维平认为二者所使用的乐器是相异的,“龟兹乐的乐器在十二木卡姆中荡然无存”。杜亚雄提出反驳:“木卡姆乐器中有伊朗和阿拉伯语借词,怎能证明龟兹乐的乐器在木卡姆中‘荡然无存’呢?”周菁葆认为维吾尔木卡姆乐器中的热瓦甫、弹拨尔与龟兹乐乐器中的五弦是一脉相承的;木卡姆的乐器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主体上是继承了古代龟兹乐器的传统”。

  第四,曲目使用。赵维平将《隋书·音乐志》中所列龟兹乐曲名与十二木卡姆的十二套曲名进行比较,认为十二木卡姆的曲名以阿拉伯文字居多,与古龟兹曲名有着明显不同。杜亚雄则认为《隋书》中所列龟兹乐乐曲是隋炀帝命白明达所造的“新声”,并非“南北朝、隋唐时期传人中原的音乐”。“龟兹乐曲名应为印欧语、伊朗语词汇或词组”。而十二木卡姆各套曲的曲名中有伊朗和阿拉伯语借词,说明二者之间是有关系的。
 

文章录入:风信子    责任编辑:风信子 
  • 上一篇文章: “古老茶农”的音乐文明——德昂族传统音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