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外国音乐家个人资料简介

   

 

 
 
碟评:富特文格勒指挥的勃拉姆斯和贝多芬作品
 

 贝多芬:列奥诺拉序曲第三号
  
  普费兹纳:C大调交响乐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乐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富特文格勒
  
  编号: Orfeo C 525 991 B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演唱: Seefried, Wagner, Dermota, Greindl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富特文格勒
  
  编号: Orfeo C 533 001 B
  
  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版本众多:1937年在伦敦的现场录音技惊四座,Music & Arts以全价版发行。1942年在柏林和柏林爱乐录制的版本由Briem, Anders及Watzke等演唱。Crotchet平价版发行。1951年拜鲁依特的演出博大而精深,由施瓦普科芙等演唱,EMI发行。1954年在瑞士洛桑和爱乐管弦乐团的最后演出充满了悲壮之情,演唱阵容有:Schwarzkopf,Cavelti,Haefliger及Edelmann等。全价版发行。
  
  我们这里向大家介绍的Orfeo中的贝多芬第九,和其他众多著名版本相比,自有其特别之处,首先这是一个之前从没有发行过的版本,也就是说这是最新的一个老富演绎的贝九,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它成为众爱乐迷们争相收集的精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录音的时间与那个1951年拜鲁依特版的录制时间仅仅晚了一个月不到。然而风格却大相径庭,这个维也纳版的第九无论从演奏技巧还是表现深度来看,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从第一个乐章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到最后一个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止,无不体现出这种神圣庄严的气氛,深刻而感人。
  
  就让我们从这第一张唱片开始,列奥诺拉序曲第三号中的列奥诺拉(Leonore),是贝多芬的歌剧菲德里奥女主人公的名字。这一部分显然也是来自于菲德里奥中的片断,在1948的一年里,老富在萨尔茨堡四次指挥演出了这部贝多芬的歌剧。虽然富特文格勒生活在20世纪,但他却是一个19世纪的人,而19世纪是德国在音乐上达到顶峰的时代。德国人在富特文格勒的身上欣喜地看到了传统在当代的延续,由他演绎的贝多芬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部歌剧和他的九首交响乐巨作,可以看作是古典音乐文化的一次复兴,这样的版本是很难被逾越的。在老富的指挥艺术中,对力量与紧张感的把握显示出了很好的平衡感。这一点是区别于其他指挥家最显著之处。从以下两幕的对比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当菲德里奥主题出现时,强烈的紧张感是我们仿佛置身于超凡入圣的菲德里奥的精神世界里。之后在'牢狱'一幕中,这种压抑着的紧张感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狂泻,这正如专辑封面上介绍的那样,比任何版本的演绎更强烈,更火爆,热情与紧张犹如黑暗与光明交相辉映,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能勾出这样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实在想不出在这一点上,有谁能比老富做得更好的。维也纳爱乐华丽的演奏更是锦上添花。
  
  普费兹纳的交响曲在这里占很小的比重,不仅是由于曲目的偏冷,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富之前已经录制发行过一个更好的版本,如果你真的想要收集的话,可以在德国富特文格勒协会的那套专辑中找到。就我个人认为,这部作品并算不上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品,老富的诠释也很缺乏信服力。我想老富之所以三翻五次的录制此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萨尔茨堡的这几年的指挥生涯里,普费兹纳为他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经济资助。
  
  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创作于1884年的作品,也是作曲家所有交响曲中最杰出最令人难忘的一部。老富的这个录音绝对是一个经典版本,他很好的把握住了勃拉姆斯音乐中矛盾的主题,记得老富指挥过的勃拉姆斯第三给人一种很难理解的印象,然而在另外两部华丽的交响作品中,富特文格勒毫无疑问,已经完全深刻领悟了作品本身的内涵。在“第一”中,富特文格勒在作品庞大的结构下,体现出了一种势不可当的惊人力量。在“第四”中,我们则感到更有抒情诗调的热情(这一点光是听听第一乐章就能体会到了),这是一种动态的,富有生机的力量,应该说是与他的主观即兴性格十分吻合的。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整个作品在欢快兴奋的情绪中结束。如果要指出柏林爱乐版和维也纳爱乐版区别之处的话,那么可以说在这里(维也纳爱乐版)更“强壮有力”(muscularity)一些。柏林爱乐版的演奏,毫无例外的缺少了优美的旋律而显得仿佛置身于单色的一维空间中;而维也纳爱乐版的演奏充满了音乐的色彩(即使是在不需要的地方),木管乐器的表现具有超凡魅力;弦乐器组浑厚而又辉煌。和这个闪亮的维也纳爱乐版相比,柏林爱乐版犹如风中残烛。
  
  不同于老富挥下的贝九(以及大量象布鲁克纳第八这样的作品),他对勃拉姆斯第四的诠释显示出老富很少采用的交替变化手段。在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中就采用了大量的动态元素,在庄严的尾声部分更是达到高潮,在托斯卡尼尼的爱乐版和小克莱伯勒的维也纳爱乐版中,在第一乐章的尾声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极富戏剧性的强烈动机,然而在技术处理上,都不如富特文格勒来的老练。在急速的乐章中,富特文格勒用了一长串的爆发性动机,在末乐章里的帕萨卡利亚舞曲则速度飞快得让人窒息。长号就像是烈火鸟一般,打鼓声也让我么仿佛置身于厮杀的战场,而弦乐组的每个音符都像是从天而降的流星火球,英雄的悲壮气概在这个乐章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听过的所有录音中最具震撼性的一个。而在如此火爆热烈的演奏中,并没有能掩饰录音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那是在第四乐章的开始部分的一次定音鼓强烈的撞击,似乎过于夸张的响亮,在再版的唱片中,维也纳爱乐乐手精湛的技艺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老富录制的贝九不仅是宏伟壮丽,极具传奇色彩,而且版本众多,经久不衰。光是唱片录音就至少有十一个出名版本,且各有特色。在维也纳爱乐的三个贝九版本的录音中,老富对节拍的控制显得十分缓慢,在第一乐章就能明显的感到,这和战时在柏林的录音相比,更显城府老练,然而缺少了这份激情,我们便很难体会到贝九壮丽宏伟之势。让我们再回到这个维也纳爱乐版上来,在乐曲的第14分钟38秒处插入了一个长笛独奏,这种出乎意外的手法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其实这本来就是作者注明的,而在现场音乐会上常常被遗漏了。如此独一无二的演奏,一定能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乐章结尾部分处(17'18)的和弦也不同于大多数深思熟虑型的结构,老富的演绎条理清晰,轮廓分明,细节和表情的处理都合乎乐思固有的分寸感。
  
  更有趣的是,原本的“慢乐章”却快的出奇,是我收集的所有贝九版本中最快的一个。在这个维也纳版本中,音色饱满,极具感染力。华丽的音色配上赞美诗一般美妙的旋律,老富的这一个最后的第九无与伦比。
  
  贝九的最后一个乐章是著名的合唱,老富的版本堪称经典。我敢说没有哪个贝多芬迷在听到这张唱片时不为之狂热的。要说其中不足之处,便是在整体动态层次的震撼力度上稍显单薄,(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卡拉扬+柏林爱乐组合的强项)然而在如此庞大宏伟的作品结构之下和当时单声道录音技术的局限,不免有点挑剔之嫌。在1951年的拜鲁依特版本可谓是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即使是从上面提到的动感层次来看,也处理得非常好,强悍有力。而在1942年柏林版本中却是一种愤怒的激情,这使整个结构也因此显得凌乱不堪。柏林爱乐一直是以带给听者一种不可抗拒的震撼力而著称,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可是这一点使得耐听性大大下降。维也纳版和拜鲁依特版十分的相近,在时间上也仅仅相隔一个月,在老富所有的贝九中,一个比一个来的激烈,然而这比战时带有血腥气息的狂热有很大的区别。
  
  要拿这套维也纳版本的贝九和其他老富的版本比较,我认为这是最杰出的。首先应归功于维也纳爱乐那独一无二的优美音色,那是充满色彩的,饱满而华丽的,这是柏林爱乐或拜鲁依特所不及的。弦乐声部温暖如歌的特性,突出的柔韧性和力度上的细腻变化能产生最动人的艺术效果,声响也极具深度,完全没有1942年柏林爱乐那粗糙的杂音,这样流畅的线条带给我们至高无上的听觉享受。比之拜鲁依特那松散的演奏更是让人惊喜万分。其次,在木管乐器方面也是同样的恢宏壮丽,木管和铜管声部使用了特殊规格的口径的乐器,其声音圆润,统一。从音色到乐手位置的安排都显示出维也纳爱乐高水准的职业敬业精神。最后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维也纳爱乐的合唱团,在合唱团与乐队的平衡上做的恰如其分,把人声和器乐的融合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却又没有混为一团,各自又有极强的透明感,这一点在1954年法国Tahra公司出版的富特文格勒的唱片上也同样清晰可鉴。老富曾说过:"这个乐团之所以能无可匹敌,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它的维也纳化。"
  
  这两个版本很难取舍,都很值得收藏,我敢说你听了之后一定不会失望的。

本文作者:佚名